艺术简历
张贤,生于广西象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文联副主席,桂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桂林漓江画院院长,桂林中国画院副院长,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199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2005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高研班。
《桂山春气满林香》136cm×68cm 2018年
《雨歇桂山积翠来》136cm×68cm 2017年
感悟中国山水画
——张贤
今天的中国画应该是昨天中国画演绎的现代形式。创新与继承共存互融,使中国画具有无限的创新空间。首先是对中国文化理解,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中国山水画应该是在对自然山水的关照中,用笔墨来表现自然的一种宁静与和谐;其次,作为现代形式,中国画应该表现当代人的心性。作品要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富有活力和生活气息,但生活气息并非对自然的直接描摹,而是自己内心对山水的理解,这就需要对自然山水加以提炼,特别注意笔墨表现,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的关照,以此才能体现山水画的意境气象。
《桂山秋寂图》180cm×96cm 2010年
超常的空间思维与准确的精神把握
——我看张贤先生的山水画
付京生
一
张贤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那时他在农村,父母觉得画画也是一门技术,所以很支持他画画。带着这种朴素的情感,张贤开始了他的艺术征程。
张贤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当然有着学习西画(如素描)给他带来的好处起了作用,但他处理画面空间的能力,却又绝非仅仅是学习过西画素描的人就能够达到的。因为,在他的作品中,画面物象的构成关系,是一种由气韵周流而集结在一起的特殊的结构关系。这是一种抽象笔墨与具象表现相结合的特殊的结构关系。
《桂山神秀图》180cm×96cm 2013年
从张贤的作品分析,他在作画之前,就已经树立了坚实的“意在笔先”式的文化精神的涵养,事先立下以中国儒家阳刚思想立骨,而以道、释放达精神为用的绘画“格法”,才使他的绘画在嗣后的具体的笔墨表现中,处理好了画面的结构关系——张贤画作中这样的结构关系,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画面物象,依靠的是“以线造型”来显现(而这样的“以线造型”,画家对中国书法笔法、笔意及其书法线条表现中的精神气骨的理解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画面的章法构成,依靠的是在平面的宣纸上,能够将所欲表现的物象依时间顺序而从容对接(这就需要画家头脑中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特别明晰)。于是,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张贤才能够通过娴熟、训练有素、高超的笔墨技法,将他的作品中的风骨、品格和神采,表现得真切感人。
《桂山清溪图》68cm×68cm 2012年
二
总之,张贤的作品造型生动准确,画面构思新颖别致,且绝无累赘之笔,技法上又敢于创造革新,所以,能够将自然界的山水表现得犹如一首首亲切的诗。他的画,笔法恣肆、放达、自由,看上去轻松自如,但他的画,同时又“格法”谨严,通过他超常的空间思维能力,把他多年在绘画实践中把握住的中国文化精神,灌注到了他的谨严而自由的作品之中,从而使得他的绘画,形成了独有的空灵洒脱而不失结构结实的个人风貌。
张贤的画,能移人精神,动人情。看他画面的物色之动,我们的思想情感亦会随之跌宕起伏。在他的《秋烟漠漠雨濛濛》这幅作品中,不仅那些具象的山石、树木、屋舍、溪瀑蕴含了抽象的笔墨表达,而且山石、树木、屋舍、溪瀑的远近空间关系,也无不既法度森严而又随心所欲中不逾矩。
《雨歇林间凉自生》168×68cm 2017年
《春晚绿野秀》168×68cm 2018年
中国画画理中讲的“意在笔先”“取象不惑”,在张贤那里,都似乎是无师自通、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张贤似乎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把握画面章法布势与气韵开合的能力,以及他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把握画面气韵、品格、意象和境界的能力。从他的《望云润雨》《瀑水含秋》等作品看,我们能想象到他在作画时,那画面的物象确实已经“成竹在胸”,因为我们能感觉到一旦他在纸面上勾勒下第一笔以后,他就会以笔笔生发的方式,使手下的笔墨在勾皴擦点中,把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溪泉,“写”得既精神抖擞而又神完气足。
在张贤的作品中,有着一种许多画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咫尺重深”的美感。这种“咫尺重深”的美感,一方面,来源于他特别良好的空间意识;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他与生活经验有关的灵性思维。在张贤的画里,有着他对中国文化中的“象数学”的灵性把握和有机运用。具体到绘画,这种与灵性思维相关的“象数学”,与欧洲的“黄金切割律”是不一样的。比如,《心游家山》这幅作品中的几棵中景树木,若按西画透视学原理分析,是不合自然比例的,但在这幅作品中,这几棵树在视觉上,看上去却特别舒服适目,而这样的“适目”,肯定需要计算,但这种计算能力却又不是“1加2等于3”式的数学计算,这是一种与中国画“立象尽意”美学思想息息相关的图像计算。而这种图像计算,做过木匠的张贤无疑比别人更有优势。
本科张贤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为“正规军”。回到地方以后,带了一段时间高考班,所以,他的素描、速写画得很多,后来,他的山水画相对比较写实,也与此关系密切。这是张贤的作品能够“意在笔先”、“取象不惑”的前提条件。考入国家画院龙瑞先生高研班学习以后,他对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意象境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画面的笔墨精神和意象境界因为有着手到擒来的具象能力支撑,所以,他的画不是无本之木,而是肥沃广褒原野上的一片美花。
《圣山暖翠图》68cm×68cm
三
张贤从小在广西农村长大,他一睁眼看世界,大自然即给了他山水自然之美的熏陶,他的画,水气淋漓,明显的南方情调,不过,随着读书和阅世的增加,他现在的画,着重表现的是借助自然山水形躯而传达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象,表达的是中国人崇尚的那种诗意化的深远、幽静的人文意境。从2006年开始,他的作品开始在这方面发生突破性的变化。经历了学画至今近20年的发展,在他人到中年,身体、精神、学养、气质乃至绘画的技法功力和文化见识都到达令人满意的时候,他的作品中的变化,可以说来得恰逢其时。
《桂山清远图》150cm×68cm 2008年
《桂川叠翠图》180cm×80cm 2013年
张贤作画,行笔有条不紊,笔法从容稳健、气韵贯通,线条含筋蕴骨而富于变化,其提、按、顿、挫的节奏感既跌宕而又稳健,物象的结构关系也是既紧凑结实又很舒朗磊落,章法上也开合有度,给人以沉着、豁爽、痛快的美感,观之有令人心悦神旺之美。从张贤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有着对《芥子园画谱》一类的传统技法的研究和学习,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那种继承性的东西,因为有了写生基础的依托,所以人们往往就会觉得他是一个另起炉灶的聪明型的画家。
《桂山雨境》240cm×145cm 2008年
其实,他的画的背后是有深厚的传统功夫的。这是一种大聪明,这就是说,张贤并不刻意在自己的作品中显示自己的功力,但实际上他是很重视功力的画家。例如,他的作品中有许多书写性的因素,但他却又极为注重画作的可视性,从不因追求其“书写性”而使画面出现忸怩之态,不在过分的夸张变形上下工夫,而是注重在造型清晰准确的基础上,去表现画面物象的神采、风骨、气韵和极为注重去表现画面物象丰富细腻的“情感变化”。
《林密声幽》136cm×68cm 2016年
一言以蔽之,从张贤的《秋雨》《秋晴》《雨过清香》、《暖日春溶》《青山鸣泉》等作品可以看出,张贤对自己作品的审美取向,无疑已经是具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审美标准。这些标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作品本体形式语言的美感特征鲜明而强烈;第二,作品与健康的人生情感取向和精神指归息息相关。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标准,使张贤的绘画,具有磊落庄重的美感,具有观之令人神往之美。尤其是他的《林密声幽》《行云图》《空谷幽香》等作品,如果张挂于墙,无疑会使人们瞬间就能处于吉气四溢的精神氛围。在这个意义上,张贤的画,可以视为具有“兴宅齐家”属性的祥瑞的象征。
《林密声幽》136cm×68cm 2008年
四
张贤的画,展卷具有清气满乾坤的感觉,观之周身舒爽通透。他的画,有养心明志的功能。为此,我们认为他的画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是他有着高超的具象写实能力,《青山绿水去无声》《瀑水含秋》《望云润雨》是叹为观止的,但是,张贤并没有局限在写实中,而是把这种具象写实升华到了传统绘画笔墨文化的高度,使这些被升华了的笔墨成为某种精神的象征。另一方面,张贤深明传统绘画必须走宗经征圣之路,所以,他一贯遵循圣贤精神进行自我修养,依照圣贤的教诲进行自我人格的培养。他的画品即是他的人品的具体体现。
《桂山寒翠》136cm×68cm 2013年
中国儒家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精神皈依。具体到山水画,儒家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与道家的“任自然,返璞归真”的两相结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所以,中国人不仅仅向往老农、老圃、渔翁、樵夫的“与世无争”的生活,而且,也对天下家国一往情深,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文化本源。这正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于是,这样的思想转化为审美情操之后,中国的山水画,也就有了多层次的价值取向与意义。
事实上,我们前述张贤绘画具有“吉气四溢”“兴宅齐家”的“祥瑞”属性,并非民俗意义所指,而是他的“移精神,动人情”的画,首先是他能够循“圣贤精神”去做一个进取的人,其次是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人品的自我修养,而且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中,我们也能感到他是一个为人宽厚、待人真诚、积极进取、办事认真、乐于奉献的人。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人品性格,所以他的画也就有了一种特殊的蓬勃、稳健、放达与清雄的气息。这种气息,正是张贤“胸有丘壑”的表现。
《桂山雨霁图》150cm×68cm 2008年
总之,张贤的绘画,笔法是松灵活脱的,给人一种自由而轻松的美感,但在这种轻松活脱的后面,支撑的却是结构主义语言再造式的符号学意韵,所以,他的画,松灵而不松散,恣肆而不俗陋,放达而不空疏,显示出一种元人散曲一般的轻快、活泼但并不失豪爽高亢的审美意旨。在这个意义上看张贤的画,能培养起、树立起我们内圣外王的情感和意志,使我们的心胸、襟怀,能够在观赏他的绘画时,不自觉地受到圣贤思想的鼓舞、圣贤精神的关照以及圣贤情感的陶冶。
2007年5月26日于北京鼓楼东大街
(付京生:《中国画苑》杂志主编,中国国家画院《当代画品》分卷主编,《中国画研究》杂志“焦点论坛”栏目主持,美术理论家)
张贤老师工作室
作品获奖:
2014年作品《桂山神秀》获《城市表情——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优秀作品奖。
2010年荣获桂林市人民政府颁发第八届文艺创作最高奖——金桂奖。
2008年作品《桂山雨境》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8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优秀奖。
2007年作品《秋望》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2005年作品《天际》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5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
2005年作品《白裤瑶系列到里湖》、《白裤瑶系列夏日》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作品入展:
作品《中流砥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
作品《万木葱茏伴泉声》入选中国画研究院、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
作品《万木葱茏伴泉声》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5年“长江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高山青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苏州胥口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
作品《秋晖》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6年纪念中国美术大师李苦禅艺术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作品《白裤瑶系列初春》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
作品《后山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作品发表:
作品在《美术》、《中国美术》、《荣宝斋》、《画界》、《国画家》、《中国画论坛》、《美术论坛》、《国画经典》、《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美术杂志发表。
出版画集:
《美术视野——张贤山水画作品集》、《学院派精英——张贤》、《桂林画院画家作品集系列·张贤》、《中国画名家张贤山水画作品》、《21世纪有影响力中国画家研究·张贤》、《当代名家写意山水·张贤》、《张贤速写作品集》。入编《中国当代山水画坛20家》、入编《当代美术家·中国山水画坛16家》、入编《大家气象深圳意象美术馆开馆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展作品集》。
展览策划: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北海水彩精品展(南宁、北海、桂林)
南北水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深圳、东莞、桂林、桂林、池州)
漓江墨象——桂林中青年优秀作品展(北京宋庄)
大美桂林——全国百名国画家百名书法家精品展(桂林)
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提名展(第三届中国东营艺术品博览会)
水墨桂林——桂林中国画名家精品展(第三届中国东营艺术品博览会)
南方境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桂林)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水画,精神,绘画,书画,山水画,水墨,山水画 精神 绘画 书画 山水画 水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