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霍普、欧姬芙、波洛克…_都来了,在上博进入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八十年_​爱德华·霍普-现代主义-艺术家-作品

编辑:彭菲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爱德华·霍普,《夜游者》(Nighthawks),1942年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二战进

WNYIWWNo3hwsWL6QGhgM1FluiKXRsKLfy4Kj7Rfp.jpg

​爱德华·霍普,《夜游者》(Nighthawks),1942年

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二战进入白热化,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订协议,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美国现实主义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著名代表作《夜游者》(Nighthawks,又名《夜鹰》)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描绘一家位于纽约格林威治街角的餐厅,路上空无一人,餐馆通宵营业,一面无缝的玻璃窗透出耀眼的亮光,隔绝了室内三位各怀心事的客人,显得密不透风。一尘不染的街道、空荡荡的商铺橱窗、城市景观笔直的对角线、霍普顺滑光洁的笔触、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一切都异常克制,孤独而深沉。

同年,霍普创作了《宾夕法尼亚的清晨》(Dawn in Pennsylvania),表现出另一幅孤寂疏离的美国场景,破晓时分的铁路站台空无一人,铁轨深处伫立着一排铁灰色的工厂,空中浓烟密布,深蓝与锈色几乎占据了整个景观,为画面笼罩了一层铁质的宿命感与忧郁氛围。这两幅都是上海博物馆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Terra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Art)合作于9月28日开幕的特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 1865-1945”所呈现的经典作品。

展览集中展示了美国著名现代艺术家们的80幅经典作品,通过“南北战争之后”“现代西部”“东方元素”“世界主义”“都市生活”“激进派的探索”“美国景象”“自画像”“新的探索”共9个板块,以及特别设置的“聚焦惠斯勒”与“聚焦霍普”专题,聚焦1865至1945年间的美国艺术创作,从19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直至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回溯了80载美国现代主义艺术流脉。

展览策展人之一、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莎拉·凯利·欧勒(Sarah Kelly Oehler)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表示:“我们选择1865年至1945年这段历史时期是为了探索更广泛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概念,我们想要研究美国如何演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过程,通过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这其中包括艺术的演变或风格的变化,也包括促进美国现代化的大规模社会变革,我们希望尽可能充分地提供这种社会与历史的背景”。

从地景拓荒到诗意荒原

寻找现代美国身份

展览的时序设置为南北战争以降,首幅画作带来美国风景画家费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61年的作品《我们的旗帜在空中》(Our Banner in the Sky),创作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艺术家通过南卡罗莱纳州萨姆特堡上空漂浮的星条旗意象,透视出民族性的觉醒,丘奇也是19世纪中期著名的风景画派“哈德逊河派”(Hudson River School)创始人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的学生,科尔以描绘纽约和新英格兰的浪漫主义美国本土风景画最为著名。另一幅乔治·科佩(George Cope)通过仿真错视画法(trompe l’ oeil)创作的《麦考利少校在南北战争中的佩物》(Civil War Regalia of Major Levi Gheen McCauley)则以静物的方式展现爱国形象以及对南北战争的缅怀。

十九世纪的美国画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1981年的作品《灰与黑的协奏曲》(Arrangement in Grey and Black No.1)是一件令其名声大噪的作品,常被称为“惠斯勒的母亲”,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作品中经典的人物形象几乎成为美国母亲及美式爱国的象征,而作品标题则显示出画家创作与音乐关联的本来意图。

惠斯勒这个名字同19世纪后半期欧洲诸多艺术运动与流派相关,他曾于1855年移居欧洲,先后于伦敦、巴黎生活。展览为惠斯勒设置了“聚焦惠斯勒”专题,策展人莎拉·凯利·欧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惠斯勒是南北战争后数十年‘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最著名的侨居海外的美国艺术家(expatriate artists),其‘夜曲’(Nocturnes)系列画作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原型抽象(proto-abstractions)。他提出一幅画不需要叙事性,强调色彩的和谐,选择一两个色调来做主导,被称为‘为艺术而艺术’,即画面受美学主导。这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

展览带来选自惠斯勒“夜曲”系列的1872年作品《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顿的水面)》(Nocturne: Blue and Gold — Southampton Water),通过低沉的色彩、模糊的轮廓以及微妙的笔触描绘了南安普顿的航运通道,其创作灵感则源自日本浮世绘与中国青花瓷,“‘夜曲’唤起了一种情绪,一种朦胧的夜晚的感觉”,莎拉·凯利·欧勒说到。在整场展览的叙事脉络下来看,整幅画面就像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告别与启航之作。

美国现代画家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绘于1918至1919年间的《最后的新英格兰——新墨西哥州》对美国西南部风景地貌进行了虚构式的再现,由新英格兰树林过渡为新墨西哥州沙漠与山丘的景象逐渐展示出典型的美国本土风格,粗粝、辽阔、充满生机。展览同时带来美国最著名的现代派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1931年的著名画作《牛头骨和白玫瑰》(Cow’s Skull with Calico Roses)以及1937年的《红色山丘与花朵》(Red Hills with Flowers),代表了欧姬芙因对美国西南部风景的迷恋所作的美学实验。

1929年的夏天,欧姬芙出走新墨西哥州小城陶斯,美国西南部的沙漠烈日、壮丽晨昏及粗犷的荒原为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牛头骨和白玫瑰》是欧姬芙这一时期用骨头所做的首批画作之一,这也是她一个至关重要的创作主题。圣物一般骨骼,万物萧瑟,生机寂灭,犹如对艾略特笔下“荒原”的个人表达,这是美国西南主题艺术作品中最具纪念意义的现代主义静物之一。《红色山丘与花朵》则运用了令人诧异的并置法,将其标志性的巨大花朵置于荒芜又遥远的红色山丘之前,绵延起伏的赭红色调则是西南风景的典型地缘特征。

美国西部画家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创作于1937年的《七月十五日》(July Fifteenth)石版画展现出另一幅平淡无奇的美国乡村风景,体现了大萧条时期的时代审美。格兰特·伍德以描绘美国中西部小镇风景而得名,而其代表作《美国哥特式》(American Gothic)是20世纪早期美国的标志性绘画。画面中一对乡村夫妇站立于一幢带有柳叶窗的哥特式木房子前,表情严肃,具有一种朴素的真实感,这幅画面日后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美式生活文化符号。

与世界接轨

现代生活与先锋探索

1863年于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可被视为19世纪后半叶美国工业化进程与现代性的重要表征之一。柴尔德·哈萨姆(Childe Hassam)的作品《芝加哥世界哥伦布博览会园艺大厦》(Horticulture Building, 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 Chicago)便是由当年的世博组委会委托绘制,他通过建筑平面与效果图绘制了这幅作品,然而画家本人并未去过现场的创作经历似乎也是现代主义进程的另一个隐喻。

作品中所展现的印象派的松散笔调则透视出这一时期广泛的欧洲艺术风格影响以及19世纪晚期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风尚。在机械复制时代,现代交通和通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时空障碍,中产阶级的闲暇场景、新城与移民、19世纪80年代开始兴建的摩天楼、1900年前后在建的高架列车和地铁、精准的理性风格,这些事物交织成复杂的现代性体验,为约翰·斯隆、艾弗雷特·希恩等艺术家们赋予了新的灵感,也为艺术家的自我放逐带来了流动的动力。

如果说19 世纪下半叶的象征主义是欧洲艺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起点,到了20世纪,先锋派已然开始崩解欧洲艺术的传统根基。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上,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评论家们惊呼“野兽主义”的到来;1908年后,巴勃罗·毕加索等艺术家开启了立体主义的尝试;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马里奈缔开启的意大利未来主义深受现代机器的节奏速率感与骚动不安的当代生活影响;德国表现主义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1910年,康定斯基完成第一部抽象艺术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并创作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颠覆了旧有的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影响了后来的众多文艺流派,其中就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受欧洲先锋影响,美国著名摄影师、艺术赞助商、乔治亚·欧姬芙的丈夫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在纽约第五大道创办291画廊,推介欧洲现代主义艺术与约翰·马林(John Marin)、阿尔弗雷德·茂热(Alfred Maurer)等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与欧洲前卫艺术家之间有诸多联系,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是将现代主义引入美国的关键人物之一。在那个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侨居巴黎、柏林等欧洲城市的美国艺术家,他们选择与欧洲的立体主义者、达达主义者、超现实主义者们结盟”,策展人莎拉·凯利·欧勒在接受采访时说。

艺术家麦克斯·韦伯(Max Weber)于1905年至1908年期间在巴黎生活,曾与毕加索合作,将立体主义带回美国,是施蒂格利茨著名291画廊的常客,进行着抽象表现主义的探索。展览带来麦克斯·韦伯1915年的作品《结构》(Construction),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活力论”的影响,他着迷于纽约的大规模建筑工程,作品通过非具象的棱角与碎片展现出快速发展都市景观的喧嚣与活力。

1913年,军械库国际现代艺术展(Armory Show)巡展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集中呈现了马蒂斯、塞尚、毕加索、杜尚等一系列欧洲艺术先锋,涵盖了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拉开了声势浩大的美国现代艺术的革新帷幕,到了20世纪中期,纽约几乎已经取代巴黎,成为了新的现代艺术之都。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就是参与军械库展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他也曾获施蒂格利茨的赞助前往柏林生活。

本次展览带来一幅哈特利的抽象作品《画作第50号》(Painting No. 50),创作于其侨居柏林的时期,通过美国原住民帐篷的形状与线条以及丰富跳跃的色彩变化,展现出美国本土印第安文化的视觉符号。这是一幅现代主义画作,同时也透视出一种美国的民族认同感,画面中的德国军事符号也是艺术家对一战时期普遍战争经验的个人化表达。

雅各布·劳伦斯(Jacob Lawrence)的都市风情画《烧烤店》(Bar-b-que,1942年)是他对纽约美国黑人社区哈莱姆日常生活的观察,反映了“大迁徙”中来自南方的美国黑人涌入北部和中西部城市后的景象,呈现出疏离于故土的非裔美国人的离散状态。世界与地域、南方与北方、奴役与民权的对话,曾于20年代成为“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的时代背景与关键词,那个如火如荼的“咆哮20年代”也是美国“迷茫一代”(lost generation)的全盛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10年时间也是美国历史上最纵情声色、最放浪形骸的“爵士乐时代”(Jazz Age)。

“一切神祇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作家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这样描述那个充满戏剧性与矛盾时代。而随着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到来,菲茨杰拉德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展览中雷金纳德·马什(Reginald Marsh)的作品《皮普和弗利普》(Pip and Flip)创作于大萧条的早期,描绘了布鲁克林南端康尼岛海滨狂欢节上马戏团杂耍表演,俗丽的色彩、熙熙攘攘的人群、夸张的人物姿态展现出时代的浮华与不安的杂音。

展览的末尾带来一幅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创作的《无题》(Untitled),支离破碎、血肉模糊的混乱场景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表现力。展览策展人之一、来自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的彼得·约翰·布朗利(Peter John Brownlee)在接受采访时说:“波洛克《无题》的灵感可能源自毕加索作品中暴力的肉体与纠缠的意象,《格尔尼卡》曾于193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无题》创作于波洛克向抽象表现主义的转型时期。与这幅作品并置的还包括利奥尼·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1944年的作品《曼哈顿清晨》(Manhattan Dawn),松散的线条与摩天楼景观表现了艺术家向色域绘画和抽象绘画过渡的特征;另一幅阿道夫·戈特列布(Adolph Gottlieb)的《象形文字符号》(Pictograph-Symbol)则受到来自大洋洲、非洲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原始艺术的影响,在纽约期间,他也曾与众多二战期间流亡美国的超现实主义欧洲艺术家们交好。这些都是此后‘美国现代主义’发展的重要趋势”。

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以美国景象为主题的地方主义绘画主流中出现了阿尔伯特·加勒廷(Albert Gallatin)、伊利亚·布洛妥夫斯基(Ilya Bolotowsky)等非具象画家,他们背离传统形式,成立美国抽象画团体,为诸多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在20世纪40年代的艺术探索铺平了道路。策展人之一莎拉·凯利·欧勒说:“的确,二战后的美国艺术更具知名度,但如果没有这80年的艺术遗产就不会拥有杰克逊·波洛克、安迪·沃霍尔这样的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就曾与早期的美国地区主义风景画家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一起学习,如果没有查尔斯·德穆斯(Charles Demuth)甚至爱德华·霍普,我们或许就不会拥有波普艺术。这是理解复杂艺术史至关重要的一种手段。美国艺术家试图在他们的绘画中创造一种地区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平衡方式,实际上这也是美国现代主义中最有趣和最具限定性的元素之一”。(采访、撰文/翁家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现代主义,艺术家,作品,艺术家,​爱德华·霍普,现代主义 艺术家 作品 艺术家 ​爱德华·霍普
下一篇:“暮光鹭影——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赵少昂山水画展”开幕_广州艺术博物院-赵少昂-河岸-岭南-暮色||上一篇:方闻辞世,余英时曾评价他将“全部学术生命奉献给中国艺术史”_方闻-艺术史家-方法-艺术-中国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