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漫谈中国画与禅宗思想_中国画-画家-禅宗-意境

编辑:陈耀杰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佛教中的禅宗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禅,是静思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佛教中的禅宗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禅,是静思和思维修炼的过程。禅宗以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为最高目标,提出自性论,主张从人的内心世界中寻求佛性和本来样貌。这是禅宗的自性论与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的共同性,为中国绘画艺术追求的“意境”找到了一种思想根源。众所周知,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中国绘画中,审美“意境”指的是通过时空镜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禅宗作为完全中国化的佛教新宗派,不仅全面彻底地改造了外来佛教,而且变成了一个广泛的、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由禅宗思想提出的一套全新的宗教哲学,其中的许多观点,特别是在人的“心性”问题上,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宗教教义,而且具有了普遍的思想与理论价值。唐代文人热衷于结交禅僧,接受新的禅思想,追求习禅生活的状态,由此而影响了中国历代文人与画家。

诸如,唐代王维习禅,北宋苏轼、米芾习禅,南宋梁楷习禅,元代赵孟頫、倪瓒、吴镇习禅,明代董其昌习禅,清代金农习禅。历代著名的僧人画家,如唐代道芬,五代贯休、巨然,宋代修范、惠崇、居宁、法常,元代文诚,明代宋旭,清代八大、石涛、髡残、弘仁,清末民初虚谷等,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近代以来,如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虽不是出家僧众,但基本都以“居士”自称,对“禅”都非常醉心,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地都潜入了“禅”的意趣,只是在形式上各有艺术化的表现。

禅为中国绘画艺术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习禅画家的作品意境深邃、空灵脱俗,充分体现出禅学对画家的思想影响。习禅可以使人深刻体会到,是禅的思想力量,使历代画家获得如此超人的智慧;是禅的精神内涵,使历代画家取得如此深邃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里,意境是一种寂静无声、心旷神怡的视觉体验。意境的空间就是绘画构图的整体,不是虚空的,而是一种画面流向心灵的诗,并把诗引入到一个奇异的感受里。意境又叫境界,最早在《周易》中就解释了“象”与“意”的关系。虽然《周易》中所讲的象是指卦象,不是艺术形象,但它与艺术的形象有着相通之处。而且《周易》中所说的象,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周易》认为立象是为了尽意,意在《周易》里,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可以概括,它有着无穷尽之意。这一思想观点,与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精神所强调的“心”的能动作用是相通的。

其实在中国画史上,也有一部分文人和画家不愿接受儒家的思想。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心底里就厌恶入仕,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致使有些人自然地渴望与山泉为伍,寄托于绘画能够把自己带进宁静的世界。在这种情形下,画家追求禅宗思想,是解脱尘世愁闷的最好途径。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画家,禅宗,意境,禅宗思想,中国画,画家 禅宗 意境 禅宗思想 中国画
下一篇:“沁源·原平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联展”开展_文联-联展-原平||上一篇: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走过60年_清华-建筑设计-实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