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70多年前我国北疆考古成果及稀有化石重现天日_博物馆-中国-修缮

编辑:梁侨 来源:光明日报 
 
珍藏大量稀有考古成果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南楼结束70多年尘封历史,经修缮复原今天在原址正式

       珍藏大量稀有考古成果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南楼结束70多年尘封历史,经修缮复原今天在原址正式开放。

 北疆博物院,法文名Musée Hoang ho Pai ho(黄河白河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它是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中兼具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几大功能的博物馆典型样本,在中国博物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北疆博物院也是目前我国早期博物馆中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堪称中国早期博物馆史上的一座“活化石”。

把珍贵的化石留在它的祖国

 北疆博物院的创始人为法国博物学家保罗·埃米尔·黎桑(Paul Emile Licent,1876-1952),来华后取名为桑志华。桑志华在中国北方进行了长达25年、行程近5万公里的科学考察,足迹遍布黄河以北的十几个省份,搜集到古生物、古人类、植物、动物、地质、民俗等多学科实物20余万件,许多世所罕有,其价值震惊中外学术界,开创了中国古哺乳动物学研究的先河。

 桑志华自始至终都坚持中国出土的化石应该留在中国。正如他在1915年7月7日的日记中写下的:“也许,人们想象不到,我采集草本植物不是为了制药,收集动物皮张更不是为了制作皮衣,搜集昆虫也并不是为了赚钱,仅仅是为了观赏和研究,我最大的愿望是能让他们理解这是为了学校的教育。”这也说明了北疆博物院创建的目的——为了科研、为了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桑志华的采掘工作被迫中断。迫于局势,桑志华于1938年返回法国,北疆博物院也基本停止了采掘与研究工作。此后,北疆博物院进入了长达七十五年的沉寂与蛰伏。

唤醒遥远历史的记忆

 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示完整的北疆博物院,天津市文广局在2016年完成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的修缮展陈工作后,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北疆博物院南楼建筑修缮、功能复原和陈列设计工程。

 北疆博物院南楼修建于1929年,1930年建成,为二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3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0平方米(含地下室18平方米)。原使用功能为北疆博物院的图书室、实验室和地质古生物库房。

 北疆博物院南楼修缮工程,严格遵照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规定,以现有历史图纸及《房屋技术鉴定报告》为依据,依照残损现状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保持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使修复部分与建筑原貌保持和谐,达到了恢复历史面貌、延长使用寿命、调整功能布局、满足博物馆对外开放要求的目的。

 南楼的陈列设计总体秉承“尊重历史、挖掘记忆、传承精神、呈现精品”的宗旨,与北楼陈列呼应和衔接,而又各有侧重。北楼以藏品展示为主线,南楼更多侧重于人文精神展示,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全面复原了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古生物库房等功能区,重点展现桑志华和他团队在科考历程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客观评价北疆博物院在中外自然科学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拂动尘封的稀世之珍

 原北疆博物院图书室收藏有图书14000余册、地图复制品900余张以及各类印版等文献资料。图书涉及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动物学、植物学等20多个学科,其中80%为外文语种,相当一部分都是当时世界顶级学术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著作和当时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连续性期刊。此次展出的图书共2000余册,其中有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的代表作《四足动物化石研究》,18世纪最杰出科学家林奈的代表作《自然系统》以及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等。这些图书资料极其珍贵,兼具学术研究与文献收藏价值。

 新开放的北疆博物院用两个展室、分两条线索对桑志华等人25年的科学考察历程加以展示;并通过对北疆旧藏展柜的修复,全面复原了至今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本管理模式。如对甘肃庆阳、内蒙萨拉乌苏、宁夏水洞沟、河北泥河湾及山西榆社五大地区进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质古生物与古人类科学考察成果展示,首次展出了“河套人”牙、北京猿人头盖骨(模型)、王氏水牛、祖鬣狗等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孤品化石复制品以及兼具科研与美学价值的北疆植物手绘画等。

 科学精神代有传人

 从1914年桑志华抵津,到20世纪40年代北疆博物院一切事务因战争及经费原因停止,先后有亨利·塞尔、金道宣、罗学宾、汤道平等十余位外籍研究人员前来进行研究合作,他们与桑志华共同进行标本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分类工作,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科研成果,是中国乃至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宝贵财富。

 北疆博物院的辉煌过往结束于硝烟弥漫的1938年。这座曾享誉世界而后又久久沉寂的博物院,在几代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终于能以完整面貌再次呈现给世人。时移世易、百年沧桑,北疆博物院留下的不仅是十数万件珍贵的标本,更留下了严谨务实、求索不辍的文化传承。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博物馆,中国,修缮,,博物馆 中国 修缮
下一篇: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开幕_遗址-大会-学会||上一篇:江口沉银_一次盛世考古的创新实践_文物-公众-遗址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