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2018·首届亚太艺术展”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美术馆开幕。本届艺术展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大学美术馆、《亚太艺术》集刊、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南雍水墨社承办,南京大学郑钢基金协办,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艺术对话”。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杨小民是本次画展策展人。他介绍,艺术展由法国、越南、英国、巴基斯坦、摩洛哥、马来西亚、美国以及中国的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组成主席团,以“大亚太”区域为征稿范围,遴选并邀请了摩洛哥、越南、日本、哥伦比亚、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突尼斯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南京、中国台湾等地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包括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综合材料等门类。“南京是中国当代艺术重镇之一,这次展览特邀南京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是本届艺术展的一个亮点。”杨小民说。
这次展览,杨小民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空》,这是一幅中国文化意象下的山水画,意图表达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幅画创作于2014年,2015年曾在巴黎展出。杨小民认为,中国的水墨画艺术家应该呈现中国文化精神内核,所以他选择这幅画参展。南京当代艺术家赵勤的作品《无题1》、《无题3》吸引很多人驻足。赵勤告诉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记者&Now君: “ 创作之前,我搜集了很多废报纸、快递纸箱、塑料袋、土、草木灰……我把这些材料切碎浸泡,用近乎造纸的办法把它们重新揉捏组合,让它们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样貌。于是,这些曾经的废弃物就开始讲述一个个别样的故事。通过对它们的打破、拼贴、重组、整合,希望我们对现实生活有新的发现和认知。”
展览现场,Now君注意到,来观展的人当中以学生居多,他们或在画像前细细品味,或倾听艺术家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站在他的画作《向塞万提斯致敬·堂吉诃德》前,向现场观众介绍说,此次展览体现了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品来自很多国家,街头原生艺术、书法、肖像等艺术形式也体现了艺术流派的多样性。”
贝特朗·巴龙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爷爷在法国里昂从事丝绸图案设计,因此,他的画作受东方艺术影响很大,作品中有很多东方元素。最特别的是,他此次参展作品《向塞万提斯致敬·堂吉诃德》的右下角有一枚红色印章,但是印章上并没有刻上他的名字。他说,这其实就是受中国艺术家的影响。
摩洛哥艺术家阿布德拉利·邦什克鲁恩带来的作品是《爱之树》。他介绍说,这幅作品是“书法和抽象艺术的融合”,他希望用一串串果实以及阿拉伯文字书写的“爱情”告诉大家,“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Now君默默地想,这个做成丝巾一定很漂亮。
旅居越南的法国艺术家让·卡巴恩的水墨画《时间的流动·致敬南京》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告诉记者,2016年他第一次来南京时,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时深受震撼,“这不应只是这片土地的记忆,而应是世界记忆”。卡巴恩谈到,创作这幅画时,他想到的不只是南京大屠杀,还想到世界上发生的其他暴力行径以及人们经历的苦难。这次来南京,他又一次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旅居法国的突尼斯艺术家贾比尔·阿尔·马祖布、巴基斯坦艺术家阿克兰·穆罕默德以及马来西亚艺术家许嫒珠等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都有作品参展。近年较为活跃的日本青年艺术家伊东明日香、法国艺术家让·克里斯朵夫·费舍尔以及越南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参加展览。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
Q:NOW君
A:杨小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本次画展策展人)
Q:看到艺术展分设了不同主题板块,分别想呈现什么?
A:艺术展分设“亚太艺术观察展”和“前进中的中国水墨主题展”两个主题版块。“亚太艺术观察展”集中呈现亚太国家艺术创作的现状;而“前进中的中国水墨主题展”则展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对于传统水墨艺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成果。展览同时还举行“亚太艺术论坛”,就亚太艺术发展问题展开学术层面的对话。
Q:为什么会专门设置“前进中的中国水墨主题展”板块?
A:中国当代水墨的探索与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这次艺术展以主题展的形式集中展示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传统程式与当下语境、个体存在与文化认同以及本土话语与国际范式的关系。
Q:参展画家中,您有没有想特别推荐的?
A:旅居法国的突尼斯艺术家贾比尔·阿尔·马祖布是当代“原生艺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作品收藏于世界十余座重要博物馆。摩洛哥艺术家阿布德拉利·邦什克鲁恩、巴基斯坦艺术家阿克兰·穆罕默德、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以及马来西亚艺术家许嫒珠都是其所在国家最为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法国,南京大学,水墨,,法国 南京大学 水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