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丝路花语——贾曼尔艺术巡展”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举行了开幕式。这是贾曼尔“丝绸之路”系列作品首次到中国展出。
扑面而来的
色彩与浪漫
当记者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丝路花语——贾曼尔艺术巡展”的展厅时,已经有很多的参观者在贾曼尔肌理感及色彩感极强的作品前驻足了。来自辽宁师范大学的邹建军教授甚至直接在现场给自己的研究生展开了教学。
作品动感的线条、色彩与细节抓住了观者的目光:伸展的枝叉、遒劲的纹理仿佛织就了生命的经胳,让人感到生生不息的律动;温婉的女神、宁静的蓝色呈现出来自爱琴海的神秘与浪漫;而兵马俑、皮影、京剧脸谱等意象的使用则让整个展览融入了浓浓的中国元素与东方色彩。
对自然和力量呈现的错综复杂的图案,宁静的景色,驰骋的骏马与柔美的女性是贾曼尔作品的关键要素。他以自己的作品为轴,将历史作为一个令人炫目的整体复活,以紧凑的“叙事”形式界定了丝绸之路从远东深处开始到达地中海沿岸的旅程中的各站,将其充满活力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仿佛是神话般的存在。
作品中华丽的色彩和让人愉悦的装饰风格展示了贾曼尔源自于东方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经典的中国元素与希腊爱琴海的浪漫,加上绚烂的色彩与特殊的艺术处理,形成了贾曼尔鲜明的个人符号。
“丝绸的设计和色彩让我着迷。”谈到作品中那迷人的色彩时,贾曼尔说:“我想呈现出丝绸之路的颜色,我出生于沙漠所代表的起源色——黄褐色,还有我居住的希腊的颜色。”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贾曼尔丝绸之路系列的32幅油画、素描作品。为了配合布展,贾曼尔还专门创作了10余幅丝巾画,用柔软与瑰丽向他所喜爱的中国丝绸致敬。
丝路是人类共同的艺术宝库
贾曼尔出生于1961年,叙利亚裔,在希腊和阿拉伯国家享有盛名。2009年,他开始了“丝绸之路”系列作品的创作,2016年,该系列作品于希腊国家博物馆和科夫岛的亚洲博物馆展出,其后,又于德国、阿尔及利亚等地展出。
本次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举办的巡展是贾曼尔“丝绸之路”系列作品首次到中国,大连正是本次巡展的第一站,下一站将移至南京。
作为一名艺术家,丝路系列并不是贾曼尔唯一创作的主题,但他为之倾注的心血却毋庸置疑。他一幅作品的创作时长最长达8个月之久。贾曼尔的创作没有素描稿,是随着创作的深入不断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给画面带来了活力。在贾曼尔看来,生活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而他的创作也是随着自己的感情而不断变化的。
“我从中国得到了很多的色彩,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把中国展示给全世界。”贾曼尔说:“艺术是多元文化与色彩的交融,可以说,丝绸之路上发展出了现今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世界上有两种事物是无限的,一是数字,一是艺术,只有艺术才能把人类区别于别的动物。全世界都应该知道,丝绸之路带给全世界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财富,它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与艺术宝库。”
关于丝绸之路系列,贾曼尔说,创作40幅作品后,他将告一段落。现在,他正在与相关部门协商,计划把自己的该系列作品带到卢浮宫展出。
架起一座
友谊与艺术的桥梁
开幕式后的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专家也与贾曼尔就作品的创作与意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来自北京、沈阳、长春高校的专业人士也专程参加了本次的活动。
自由的风格、唯美的色彩是与会人员一致关注的话题。
大连艺术学院教授陈士斌:“作品用线与东方的抑不同,与古西方的硬也不同,是发自内心的、不受绘画传统束缚的真诚的作品。”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肖明:“从作品中可以看出阳光与昂扬。而画作的肌理与厚度则让画面充满了一种视觉上的张力。”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郑淼:“作品的色彩柔和、含蓄,给人感觉如彩纱一般飘于眼前,同时作品呈现雕塑感,将女性的柔美与男性的刚毅相融合。”
而对于贾曼尔作为一个外国艺术家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韩高路评价:“作品的题材与贾曼尔的出生与成长息息相关,作品的跨度很大,体现了贾曼尔的精神与地域特色。中国以丝路为题材的创作也有很多,但更多的关注是在人的本身。”
“作品中的神秘感与灵性源自于贾曼尔的国度与修养。无论是画面的结构还是色彩,追求的都是艺术中的真善美。”大连军旅画家葛炎:“这个展览是具有国际性的,是两大文明古国的碰撞,而贾曼尔是一个有远见的使者,也践行了一个艺术家的执着,架起了一座艺术与友谊的桥梁。”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王亚飞在致词时说:“贾曼尔的作品中有浓厚的南欧风格,柔和的色彩传递着和平的信息。”而在研讨会的最后,贾曼尔也由衷地表示:“感谢中国给世界所带来的安全与和平。”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中国,艺术,,自己的 中国 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