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如今我国正不断的调整发展速度,转而更为关注生态环境。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提出了新论断,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习总书记擘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呼唤,也是所有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的共同关注。
近期,“山水本色―第二届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安徽省美协秘书长谢宗君认为,随着当代城市文明的兴起,我们早已与古人面对不同的环境与问题,因而也生发出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那些超越传统而加之于青绿山水的观念,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表达出青绿山水一以贯之的气势与精神?对青绿山水而言,它并非简单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已经是共识,但如何传承脉络,超越技巧而又能够表达精神,这正是这个展览所要试图解答的一部分问题。他将自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放置到创作中,并希望在其中探讨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青绿山水画在面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所能发生的蜕变与思考一角。
画家们以各自的艺术语言诠释的对青绿山水画的古典情怀与当代精神,其作品或在传统文脉的传承中,创造新的审美意象,或在景致描绘上,彰显现代人的情感世界,或在画面布局上,尝试现代构成式的多元整合,或在色彩的探研与表现上,经营具有时代感的新语汇,或在笔墨图式上,应和当代生活丰富的视觉需求。他们的绘画理念及语言表述,折射着对自然本质的感悟和对艺术本体的思考,他们的实践探索与艺术追求,体现出对于青绿山水画一如既往的深情及矢志不渝的信仰,他们的作品新貌及技艺高度,反映了当代中国青绿山水画家的学术品格及精神气质。
Q:谢老师您好,请您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山水本色——第二届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
谢宗君:这次参展的画家都是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青绿山水画家,2013年我们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第一届山水本色学术邀请展,这次展览是11位画家又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在青绿山水画的领域里面有独到的研究成果和建树。展览展出的都是画家精心为本次展览创作的精品力作,作为一个全方位的展示,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中国青绿山水画在当下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绿山水画有着千年的历史,尤其在唐宋时期走向鼎盛。去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形成了关注青绿山水画的现象。今天我们再一次聚首,相聚在中国美术馆,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当代青绿山水画的精品展览,是当代青绿山水队伍的整体亮相,也是一次创作成果的汇报。我们能够惊喜的发现青绿山水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之后,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众,在面对自然时,依旧热切的忖思它所蕴含的精神与实质。
今天这个展览非常成功,来的人非常多,而且开幕式非常简短也很别致,没有请很多的领导嘉宾,充分的尊重艺术家,每一位艺术家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表达了他们创作的心声和创作的情感感受。
Q:您的参展作品以环保题材为主,请谈一下您的创作感想和感悟?
谢宗君:我创作的这一批作品都是关于环保题材的。外出采风的时候,我曾经看到过成片的胡杨林因为缺水干枯死亡,疤痕累累;包括山林火灾留下来的残迹;以及内蒙古很多露天煤矿的开采挖掘形成的废弃煤窑、滥砍滥伐留下的荒山野岭,令人触目惊心。但同时胡杨林枯萎后的身姿依旧能够彰显它们的坚强,我们国家现在也正在加大对环保的重视,从毁灭中走来的新生也有一种警示。所以我将自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放置到创作中,并希望在其中探讨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青绿山水画在面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所能发生的蜕变与思考一角。
前几天总书记到基层去视察工作,再一次提出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我们画家、艺术家也是通过手中的画笔来表现我们对美丽家园的美好期盼,对绵绵绿色的渴望和追求。我觉得通过我们的画笔来呼吁、唤醒民众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也是一种人文的情怀。
谢宗君作品
Q:是否可以说,本次展览既是一种向传统绘画的致敬,也是对当下时代的反映?
谢宗君:青绿山水画是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传统艺术形式,从青绿山水到敦煌壁画、重彩曾一度十分辉煌,但青绿山水也曾随着我们水墨文人画的勃兴淡出历史舞台。随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我们越来越找到了文化自信——这种用色彩表现绘画的样式不是西方人的专利!
因为世界上各国的艺术家们都是把色彩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我们中国的老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这样一个灿烂的文化,我们今天有责任来继承、发展、挖掘,让它走向辉煌。
现在我们画家都在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每位艺术家都是到生活中去,从人民中走来,这样我们就能不断的去创作一批有活力、有生活、接地气,很鲜活的艺术作品。
在唐宋、盛唐时代我们的唐三彩、宫廷山水、工笔人物都是用多彩斑斓的色彩来表现盛世,今天我们又恰逢盛世,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绘画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谢宗君作品
Q:您对青绿山水画在当代的表现和技法有什么思考?
谢宗君:随着当代城市文明的兴起,我们早已与古人面对不同的环境与问题,因而也生发出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对青绿山水而言,它并非简单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已经是共识,但如何传承脉络,超越技巧而又能够表达精神,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展览所要试图解答的一部分问题。
与上次的“山水本色”展已经过去五年时间,如果加以对比,我想能够清晰的看到艺术家思考脉络和关注方式的演变。这其中面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许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由于个体心境的改变,让我们的思考与表达主题有了隔着时间线索回顾的必要性。
我们每一位画家都在做着自己不同风格的尝试,它不完全是生活的写照,也包含了画家的思想情感,包括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担当,通过我们的画笔表现出来。譬如我这些作品完全吸收了构成的形式,有一些当代创作的观念、理念。传统的、古代的自然山水和当下的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表现的对象、题材、语言和形式,包括技法都有着新的突破。
其实青绿山水的发展中也同样蕴含着事物演变发展的规律,它经历过高峰,也面对过低谷,如今又焕发出生机。它是中国画的真实色彩,更是艺术家眼中的真实色彩,在当下,在不断的表现对比与观念的过程中,它正以一种雄浑的气势回归到中国画的山水本色之中。画家们也在不断地尝试探索,努力把中国青绿山水画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谢宗君,安徽定远人, 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1993年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举办个人首次画展。
➢▪1996年以来,作品在中国美协主办的二十多次大展中入选并获奖。
➢▪2000年应邀赴香港、泰国举办画展。
➢▪2001年应邀赴法国巴黎举办画展。
➢▪2002年《春雪唱晚》荣获“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金奖。
➢▪2004年作品《辉煌》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5年应邀赴韩国举办画展。
➢▪2005年合作《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获“第十六届世界美术家大会特展金奖”。
➢▪2005年《老墙新绿》“获第十六届世界美术家大会特展”优秀奖。
➢▪2005年获“首届安徽省社会科学奖”。
➢▪2005年获“首届安徽省美术大展”金奖。
➢▪2006年起被特邀参加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学术奖。
➢▪2007年5月 合作《小岗村·农村大包干》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2007年5月 作品《岩石宫殿》入选“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作品展。
➢▪2007年被特邀参加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7年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十佳青年美术家”。
➢▪2008年应邀随中国美协代表团出访日本。
➢▪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创作大型壁画。
➢▪2011年为京沪高铁创作作品《梦回曲阳》。
➢▪2012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作品《春融祥瑞图》。
➢▪2012年应邀参加“金水长德—中国工笔画名家十人作品展”
➢▪2013年为中央党校一号贵宾厅创作大型壁画《山河壮丽》。
➢▪2013年为新桥国际机场一号贵宾厅创作大型壁画《大美黄山》。
➢▪2013年应邀参加“山水本色-首届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
➢▪2014年为合肥高铁南站一号贵宾厅创作大型壁画《天开胜境》。
➢▪2014年安徽省首批宣传文化拔尖人才。
➢▪2014年授予“全国文联工作优秀个人”。
➢▪2015年被评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2015年为滨湖中共安徽省委办公楼创作壁画。
➢▪2015年为滨湖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楼贵宾接待室创作壁画。
➢▪2016年为滨湖安徽省政协办公楼创作壁画。
➢▪2017年为滨湖安徽省人大办公楼创作壁画。
➢▪2018年推选为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应邀参加“山水本色-第二届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
《庐州晨曦》作为合肥市名片入选发表在《光明日报》合肥赋版。
很多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国内外近百家媒体曾对其进行介绍。
出版有《谢宗君青绿山水画技法讲座》、《谢宗君青绿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库.谢宗君集》、《今品讲堂》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水,创作,中国,谢宗君,青绿山水,山水 创作 中国 谢宗君 青绿山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