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半坡甲子华诞,再续史前遗址博物馆新篇章_仰韶文化-考古-半坡-史前-人面

编辑:陈峰 来源:弘博网
 
提到半坡遗址,相信考古文博工作者们都不陌生。该遗址于195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被发现,遗址面积约5

提到半坡遗址,相信考古文博工作者们都不陌生。该遗址于195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被发现,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是关中地区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聚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系统的遗存,其发展贯穿于整个仰韶文化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曾在1954年—1957年期间先后5次对半坡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为了更好就地保护和展示考古遗址与出土遗物,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从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直到今天,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已经走过了60载春秋。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年份,也为了加强遗址博物馆馆际间的交流,推动遗址类博物馆在新时期的发展,2018年9月1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隆重举办。

60载发展大事记

1961

半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

西安半坡博物馆创办了国内唯一的史前文化研究杂志《史前研究》(已停刊);

1997

西安半坡博物馆被中宣部确定为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98

由西安半坡博物馆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现为主任委员单位;同年被西安市政府评定为 “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

2002

为更加有效保护半坡遗址,西安半坡博物馆拆除旧有砖木结构保护大厅;

2006

西安半坡遗址钢结构、大跨度的全新保护大厅建成;同年被旅游网在网上调查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2008

2008年,被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同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

中国博物馆学会西安培训中心在西安半坡博物馆设立。

千余件精品文物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东郊浐河东岸,占地面积107.4亩,馆藏各类文物18000余件。这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000多件、化石标本300余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动物骨骼标本若干。在这当中以“人面鱼纹盆”、“小口尖底瓶”等精美陶器最具代表性。

人面鱼纹盆

该器物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国家一级文物,在陶盆内壁,绘有对称的两个人面和两条鱼纹,于1955年被发现,出土地点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内,是半坡遗址首次发现的完整的人面鱼纹彩陶图案。有关人面鱼纹相关研究有许多,其中包括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说、权力象征说、外星人形象说等许多说法。2008年,中国人百年期盼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意灵感就来源于它。

小口尖底瓶

小口尖底瓶是半坡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器物,在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中有较多的发现。遗址出土的质量相对较好,平均高50厘米左右;墓葬出土的较小且质粗,平均高30~40厘米。该器物最早被认为是汲水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学者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酒器、祭器、葬具诸种说法随之也纷纷出现。

握手过去、握手未来

“和半坡博物馆沧桑甲子握手,和6000年文化的握手,和灿烂中华史前文明的握手。历经岁月淘洗,60岁意味着一份平和和从容,更意味着一份责任。”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张礼智表示,西安半坡博物馆要握手过去,更要握手未来,要为展示史前文明作出更多努力。

9月11日上午,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围绕半坡遗址及相关文化研究、北首岭遗址及相关文化研究、半坡遗址、北首岭遗址社会组织及聚落形态研究、史前文化对比研究等内容展开 。与会专家们提交了各自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据悉这些成果将会结集出版。

此外,为纪念建馆60周年,还一同推出了“纪念西安半坡博物馆建馆60周年特展”。展览中,除了有当年半坡遗址发掘的史料照片,还有很多当年发掘工作中所使用的考古工具,以及博物馆开馆时使用的讲解扩音器,第一块博物馆门牌等珍贵异常的史料实物,系统地展示了半坡博物馆60年来在展示史前文明,普及仰韶文化知识以及博物馆公众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半坡,史前,人面,半坡遗址,仰韶文化,考古,半坡 史前 人面 半坡遗址 仰韶文化 考古
下一篇:CHCD2018: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化与产业化_第五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清华大学-遗产-保护-论坛||上一篇:广汇大讲堂第二期_颜晓军:书画鉴定如何明好坏、辨真伪_广汇大讲堂-颜晓军-书画鉴定-艺术-博士-广汇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