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德化白瓷:欧洲白瓷之母_德化白瓷-白瓷-波罗-白瓷-烧制

编辑:陈峰 来源:南越王宫博物馆
 
德化,一个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下不起眼的小县城,因其烧制的白瓷胎骨细密、透

德化,一个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下不起眼的小县城,因其烧制的白瓷胎骨细密、透光度高,釉色乳白如凝脂,晶莹光亮而盛名远播,在历史上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屈斗宫窑址

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认识,不是从景德镇窑开始的,而是从德化窑开始的。早在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时,在他的游记中就已经有关于德化窑的记载。“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之后,马可·波罗回欧洲时也带走了一些德化瓷,后来被称为“马克·波罗瓷”,现在部分珍藏在意大利博物馆。德化瓷的制作工艺和烧制配方也随着《马可·波罗游记》传到了欧洲,迅速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模仿德化白瓷的热潮,欧洲人从此踏上长达数百年仿制中国瓷器的历程。

明代马克波罗香薰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

当时的欧洲工匠认为,德化白瓷之所以那么晶莹剔透,与制作玻璃或“炼金”的方法有关系。欧洲最早仿制瓷器的国家是马克·波罗的家乡——意大利。16世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最先尝试以制作玻璃的方法烧造瓷器,烧成后的产品称“美第奇瓷”。事实上,这是一种在土耳其制陶工艺的基础上,用粘土和玻璃粉混合烧制出的软质陶,产品虽然透光,但是有明显的瑕疵,明显与中国的瓷器大相庭径。

青花“美第奇瓷”盘

(大英博物馆藏)

17世纪德国的奥古斯特大帝痴迷德化白瓷,但由于此时明朝正实行“闭关锁国”,向欧洲外销的瓷器一度中断,于是德国也加入了仿制瓷器的队伍中,而他们认为烧制瓷器应与炼金术有关。1708年,德国化学家伯特格尔历经数年的努力,认识到瓷器是瓷土所制作,第一次成功烧制出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硬质瓷器,从此欧洲白瓷正式出现。为了保护瓷器的制作秘方的秘方,奥古斯特大帝下令把制瓷厂搬迁至梅森的艾伯特堡。如今,梅森陶瓷厂依然是全世界最佳的瓷器制造厂之一。在德国的影响下,欧洲各国也纷纷成功仿制出德化白瓷。而德国梅森陶瓷厂甚至还模仿了德化白瓷的弥勒佛,工艺家柏特格也用红色黏土复制了高14寸的德化白瓷送子观音。德化白瓷在欧洲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景德镇青花瓷。

梅森瓷器厂“伯特格尔”瓶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关键字: 内容标签:波罗,白瓷,烧制,南越王宫博物馆,德化白瓷,白瓷,波罗 白瓷 烧制 南越王宫博物馆 德化白瓷 白瓷
下一篇:梅花赏析与创作工作坊_梅花-活动-广东-钤印-设色||上一篇:考古无人机科普体验活动加场啦!_考古无人机-体验活动-考古-南越-遗址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