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抓住暑期的尾巴,感受数字考古的魅力_数字考古-暑期活动-西域-开凿-壁画

编辑:陈峰 来源:南越王宫博物馆
 
暑假快结束,我们的数字考古体验活动也接近尾声了。感兴趣的观众快来王宫赶搭末班车,我们还有最后两场VR

暑假快结束,我们的数字考古体验活动也接近尾声了。感兴趣的观众快来王宫赶搭末班车,我们还有最后两场VR影像体验活动和一场无人机摄影科普体验活动。想要暑假不遗憾,王宫必须走一趟~

VR看什么?看辽代张世卿将军墓的墓室以及新疆克孜尔石窟的三维立体场景。关于张世卿墓,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地下的艺术长廊——张世卿墓,那么这次我们来聊聊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开凿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克孜尔石窟。快来领略龟兹古国的石窟壁画艺术吧!

一、龟兹古国

龟兹(读作“丘慈”)是一个西域古国,至迟出现于西汉时期,至公元860年被回鹘所灭,共存在了1000余年,其疆域曾囊括除焉耆盆地以外塔克拉玛干盆地北沿地区的绝大部分。

公元前3世纪,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开始外传。其中,以克什米尔为中心,以陆路向中国西域和中原地区传播的传播路线被称为“北传佛教”路线,龟兹古国正位于此线之上,受其影响极大,在龟兹古国旧址发现了大量佛教石窟。

石窟是一种就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古人曾称赞这些石窟艺术:“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我国的石窟建筑兴于魏晋,盛于隋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克孜尔石窟外景,右为鸠摩罗什塑像

二、克孜尔石窟

1、地理位置

克孜尔石窟俗称克孜尔千佛洞,在维吾尔语中,克孜尔石窟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克孜尔明屋依,意为坐落在克孜尔的千间房子。克孜尔石窟在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约7公里处一座高近40米的悬崖上。隔河南望是确尔达格山,确尔达格山就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卷一·水》中记载的赤沙山,由于沙石呈赤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红亮。维吾尔语称红色为“克孜尔”,克孜尔石窟之名由此而来。

现存龟兹古国石窟

2、石窟今昔

公元14世纪,蒙古族察哈台汗国统治了库车地区,在这里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克孜尔石窟内的塑像遭到大规模破坏。

我国对克孜尔石窟的保护工作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始于1953年。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7月,龟兹石窟研究所成立,所址设在克孜尔石窟处。研究所除负责克孜尔石窟外,还管理库车县境内的库木吐喇、森木塞姆和克孜尔尕哈等几处石窟。

克孜尔石窟部分已经过修复的石窟

3、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现存的壁画有1万多平米左右,除了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等佛教内容之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如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飞禽走兽等等。

石窟的开凿持续了数百年,其中的壁画也经历了一个印度化到本土化的过程。在克孜尔繁盛期的壁画里,人物形态已典型龟兹化,一改初创期人体粗壮,下肢短的键陀罗人体特征。而是体型修长,上下肢比例匀称。面部丰满,五官集中,头型扁圆,与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记“以木押头,欲其匾医也”相合。

编号118号石窟主室券顶的山峦、池水壁画

【报名方式】

活动时间:8月25日、29日下午15:00-17:00

活动地点:南越王宫博物馆遗址保护主楼二楼临展厅

报名方式:关注南越王宫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并发送“姓名+日期+活动名”至后台,小编会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您是否报名成功。人数有限,报满即止。


关键字: 内容标签:西域,开凿,壁画,南越王宫博物馆,数字考古,暑期活动,西域 开凿 壁画 南越王宫博物馆 数字考古 暑期活动
下一篇:考古无人机科普体验活动加场啦!_考古无人机-体验活动-考古-南越-遗址||上一篇:广东美术馆8-9月新展_改革开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