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付小桐:NUN”在前波画廊开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继2015年《寂净之地》、2017年《永无止境》及2018年《蔓延》之后,在前波画廊举办的第四次个展。
展览现场
展览《NUN》根据美国德裔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社会政治学分析为主要灵感,呈现了三个主题章节:《阴影》、《坍塌》及《眩晕》。展览的第一章节《阴影》,囊括了付小桐最新一组在宣纸上创作的扎针作品。其中细胞结构组织的图像呈现,对当下全球性的新冠病毒危机进行了探讨。第二章节《坍塌》中的系列雕塑作品是对社会崩溃及现代社会关系的紊乱所作出的回应。在第三章节《眩晕》中,两条蛇攀附交缠的图像,营造出一种幻影般的效果。
现场展示作品
关于此次展览,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于列奥·施特劳斯基于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 ”而延展的“第二洞穴”的再度研讨。付小桐解释道,“施特劳斯在其论述中,以洞穴寓言来隐喻人的认知是如何从“意见”(源于第一洞穴)、“偏见”(源于第二洞穴,即宗教),而人类如何能从洞穴上升到阳光(善的理念和真理)。
付小桐作品中的理论研究涉及了众多领域:从古代社会对于洞穴的象征引用,遍及世界对于“生命源于水”的溯源信仰,拓展至在古埃及作为蛇之象形符号的字母“N”及其相关的起源学说。其中,她对埃及神话中最古老的原始水与混沌之神努恩(Nun)产生了极大兴趣。与此同时,她将远古时代“蛇”的意指,与圣经中的蛇及其在一神教中的复杂角色进行了对比思索。付小桐论述道,“在中国文化里蛇神崇拜显现为女娲和伏羲和谐相拥的兄妹之情,而不是西方弑父娶母的‘反叛’精神。”付小桐对于庞杂历史材料的重组并置、审视思考是否会令人类学及历史文化学者瞩目,我们不得而知,然而确实为我们了解艺术家为展览《Nun》进行创作时的心境提供了洞见。
现场展示作品
而关于展览中的雕塑作品,付小桐讲到,“这些雕塑作品的目的并不是要表现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希望能将往昔古老的智慧、仪式、宗教信仰等不同时间秩序中人类的经验与记忆的回声,一同融入一个永恒的现在。”
此外,付小桐将在展览期间于画廊空间进行每周三次的现场工作,为观者提供一个与艺术家会面并近距离接触其创作过程的难得机会。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8月2日。
关于艺术家
付小桐,1976年出生于山西,2000年在天津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而后任教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并于2013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学位。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付小桐,前波画廊,蛇,雕塑,,作品,艺术家,源于,画廊付小桐 前波画廊 蛇 雕塑 作品 艺术家 源于 画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