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郭城:地气”探索地表之下的世界_地气-郭城-地表-造物-展览-系列

编辑:周欣欣 来源:雅昌网 
 
二十年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提出“人类世”这个概念。他认为,地球已告别1.

二十年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提出“人类世”这个概念。他认为,地球已告别1.17万年前开始的地质年代“全新世”,快速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对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足以开创一个新的地质年代。

2016年8月29日,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南非召开,会议正式通过“人类纪”“人类世”和“人类期”的概念。 “人类世”概念的核心在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自然变化的影响,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土地利用、建坝挖河、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和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化石燃料的巨量燃烧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飙升,改变了气候变化的方式,地球的历史演变自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zJQT3JRBpPUxPMkoFOAIsq4zAoyvjvsDrrtYz62J.png

除了科学家,艺术家也对这个领域密切关注。近日,“郭城:地气”展览在广州画廊开展,呈现与“人类世”概念相关的三个系列项目,《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临时的)小器具》和《琥珀》,均以弥漫在环境中的人造物为线索,从去人类中心化的视角,对 “人类世”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作出回应。

主题“地气”Down to earth延伸出“地表之下”的涵义,反映了展览的核心概念。一直以来,郭城的创作实践都在关注科技与人的关系。在他看来,“地表之下”指代我们所生存的土地,它正不断地被人类行为塑造成环境的一部分。

龙星如撰文谈到,“地表之下”是一个沉淀中的混乱世界,遍布着工业残骸,有组织掩埋的污染物,无心遗落的日用品和幽灵般的辐射痕迹,是高耸入云的人类风景的脚印。这也是当下社会不可忽视的部分。

iZaHDFsvJdH2bZGot1QGYH4sAflQR6FLYzGYylf3.png

tsNKCBtEbaEBWpOL4mfHluiqgsf3h9ugDdiCjxJR.png

展览现场

“人类世”是一个庞大的概念,我们作为置身其中的个体,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体会。郭城则从一个点切入,“此次展览的作品,都是我以人类痕迹遗留在环境中的人造物为出发点而创作的。”他谈到。

正如龙星如所说,“这片覆满‘人类脚印’之所,也是郭城工作的田野。他将关于‘人类世’课题的长期、丰厚的调研隐藏在作品的‘地表之下’,呈现在观者面前的只有一系列兼具幽默和冷冽的物件。”

LsNakW2wCTyWDDgtWTNB55YGQ7Y9vsoicbBYISrV.png

X9u89KDXBvOAextDD4aaVQS3jVTNXnPuSiVhLJXP.pnggJHNb2fRzEn2phdQU3hWlhyqKeX0tuwhz8QLde3U.png

《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系列

展场中的《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围绕土地中的建筑残骸与微塑料颗粒展开。郭城在阿姆斯特丹西北一块二战后填海造出的土地上,通过挖掘-筛选-清理-回填的方式,创造了一块面积1平米穿透人类纪地层的“无人类痕迹”土地。这个行为的挖掘深度即是在地的填海厚度,过程中主要移除了这块填海土壤中的两种人造物:由二战废墟而来的建筑残渣构成的表面硬化层,以及下层土壤颗粒吸附的微塑料颗粒。这个项目制造了对于人类世”地层的一个干预(intervention)。而这一平米的存在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类信息的时间胶囊和一个悖论。

3BbqG4DE5Ta8V1MKxhyt8N3HI4RmKIGRC3LhLW5o.png

f6NgFGUabNFn5zqwD68GYUOKCpaMSt03i5I0KW7I.png

RO8yIkdR19aBUF8f2zurT8PpbrWxb9mfQnDc8B0i.png

《琥珀》系列

《琥珀》系列延续了郭城对人造物/技术物的关注,聚焦于固化在混凝土中的各种人造物,将包裹着人造物的人造石(混凝土)作为当下留给未来的“琥珀”进行观察。

而《(临时的)小器具》则关注地表核试验所遗留在空气中的放射性尘埃。这套装置由多种材料、电路板和其他元件拼装而成,其长杆末端的盖革米勒管(Geiger Muller tube)在探测着环境中的辐射值.它由于受到辐射粒子的不断撞击而晃动,这个运动会持续直至环境中的本底辐射强度衰减至人类纪开始之前的水平。

1IaCn0EBAwaWYDiJ0XKd6IrbG3rGxCCY8ixODtFF.png

wvUOprQbKSkfRk27SkjlbaC7bBzSHAfGk6W76Oi4.png

enKpO75DsI834Lv0lUIPfP4pm2oE0CquvpWJ38kr.png

NmLrAOSCIpti7j7RV8fpDnjQxeblXCKD3iN7T9mr.png

《(临时的)小器具》系列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和‘大地’与‘大气​’(地气)——我们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关系的展览。这个环境指的是在‘人类世’中被技术物所包裹的人造的世界(Down to Earth),而非我们臆想中的纯净的乌托邦式的‘自然’。”郭城谈到。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地干预自然的今天,这场展览是否会引发一些思考?也许如龙星如所提示的“今天的抛诸于世界,是沉入地下。”

“郭城:地气Guo Cheng: Down To Earth”

2019.12.28 - 2020.02.23

广州画廊(广州市海珠区泉塘路38号十号楼102)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广州画廊,地气,郭城,,地表,造物,展览,系列广州画廊 地气 郭城 地表 造物 展览 系列
下一篇:科技介入水墨:机遇还是挑战?_人工智能-数字水墨-水墨-科技水墨-道子智能绘画系统-陆作品-道子-绘画-徐悲鸿||上一篇:特殊时期里的特殊展览:激励人心的“献给非凡的英勇”线上作品展_献给非凡的英勇-疫情-众志成城-抗击-上海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