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美术馆“人文高新,为你打 CALL”
——艺术介入社会/社区
第一回 十三幺:现实与寓言
艺术总监:梁知
学术支持:崔付利
策展人:杨彪
总协调:蒲实
策展助理:林凤
参展艺术家:
HIP艺术小组、刘利斌、南希、普鹏、谢喜丰、字建芳
/共同写书(蓝顶青艺群体)
开幕时间:2020 年 1 月 18 日15点
展览时间:2020 年 1 月 18 日——3 月 31 日
展览地点:成都高新区永安国际社区
主办单位: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
承办单位:成都上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1月18日,由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主办,成都上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移动美术馆“人文高新 为你打CALL”艺术介入社会/社区项目,第一回主题展:十三幺:现实与寓言在永安国际社区广场开幕。
据了解,本次展览选取了成都高新区内七个呈点状分布在街头“电话亭”,每一个“电话亭”为一个完整的参展作品。秉承无墙美术馆的理念,展览以电话亭为载体,以“文化艺术、旧物再造、共享互动”为纽带,按照美术馆的惯例(社会空间场域的美术馆),通过“主题亭+功能亭”的模式,以“展览”为主,“共享” 为辅,积极引进符合高新区定位的主题展览。
成都高新区的“电话亭”极具时代符号表征,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寄托着一代人的记忆,已然成为街头重要的城市景观,在城市转型的大战略背景中,利用好闲置公共资源,实现“电话亭” 的升级改造,让电话亭活起来,重新激活城市景观符号,实现记忆承载的延续。
活动现场
此展览项目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强调旧物循环利用,美化城市,追求艺术进入社区,把艺术传递给生活,以艺术的活力丰富社区的生活氛围,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邻里之前的沟通与联系。
主题展第一回“十三幺:现实与寓言”由梁知担任艺术总监,崔付利担任学术支持,杨彪担任策展人,蒲实担任总协调,林凤担任策展助理,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主办,成都上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承办,参展艺术家包括HIP艺术小组、刘利斌、南希、普鹏、谢喜丰、字建芳 /共同写书(蓝顶青艺群体)。
策展人导览
策展人杨彪在展览前言《十三幺:现实与寓言——从“静观”到“介入”》中写道:
生活的现实场,本就是空间场域中最有力的艺术。
街头电话亭极具时代符号表征,已然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借助“移动美术馆”的概念,邀请六位参展艺术家在街边的电话亭进行艺术创作,实现艺术介入社会/社区,重新激活城市符号,实现记忆承载的延续。
当代艺术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艺术的创作与展览一直在寻求一种突破,过程行为的介入使得创作充满了偶然与不确定性。
HIP艺术小组、刘利斌邀请陌生人参与到作品完成的过程之中,充满了未知与偶然;南希、普鹏则是借助泥塑、涂鸦的方式,与大众共同完成作品;谢喜丰以大众课堂,传播艺术教育的理念;字建芳则是在街头构建了属于大众的声音博物馆。参展艺术家通过交流与协商,实现作品与空间、与现场、与观众之间的依存关系,依托观念的介入实现对现实的关注,利用观念性的策略达到参与社会文化的目的,探索用动态的持续过程取代静止的立场,这是一种充满挑战的姿态。在开放与多元的当代艺术体系中,人人都是艺术家,过程即艺术,艺术家、公众的参与共同完成作品,艺术家的职责不是创造,而是选择与双向互动,因为这是一种共同的动力和普遍的思想。
艺术作为传播新理念最为直接迅速的传播力量,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大众的参与,我们应当警惕陷入公共艺术概念当代艺术化与象牙塔;警醒艺术家公共艺术权利的无限放大性:避免艺术家将自己的概念强制地推销给公众,而是寻求主动参与的过程性呈现。艺术使得生活更为和谐,我们谋求一种公利而非私利,在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探索一种艺术发展模式:偏离中心,一切真正的普遍性都是没有中心的。
成都的包容性格孕育了形态各异的艺术形式,整个展览也是一件实验性的作品,是对展览机制的有力挑战与创新。凯瑟琳·海尔斯教授认为“人类最性感的认知者是那些保持思想开放的人。”Open-minded并不是简化的“跳出框架”。框架永远都在,框架是意义的必要基础,但框架可以被拓展,框架的结构可以被重塑,我们的局限就是我们的希望,艺术的观念同样如此。“十三幺”只能自摸加计不求人,我们唯有靠自己,保持“跳出框架”的探索勇气,在“游戏”中,希望艺术家、大众利用 “电话亭”这一载体,将我们生活中忽视的事物陌生化呈现,促使观众日常认知艺术的观念更新,借助现场搅动现实希望。
HIP艺术小组 《陌生的声音》 互动艺术 2020年
给陌生人打电话艺术项目,是一个基于一个公共电话亭艺术项目,启动于2020年01月。不同背景、相互陌生的项目参与者通过公共空间都相对独立和私闭的小空间中,给陌生人打一个电话,把我们的困顿挣扎和种种不可说,说出来,可根据参与者意见,匿名或者实名建立文献档案。 意图让耽于形式,越来越不沟通和交流的我们介入、参与这个敞开心扉,可以和一个陌生人进行无障碍交流。
参与规则:
“19180621729”,看到这个号码,如果你相信我,你可以给我打电话。
1、从1月18号开始,每天我会接听一个电话。
2、电话接听时间是23:00到次日1:00,交流时长60分钟以内。
3、电话接听时间持续60天,直到活动结束。
4、活动结束,我们会把电话汇总,让声音变成文字,整理成册,最后反馈给所有参与者。
期待与您相遇。
普鹏 《灯光下的诗句》 2020年
由艺术家最初的一个念头,到参与者的不断加入,思维接力,来持续完成创作的整个过程。之后再将电话亭内所有涂写满文字和画的纸张取下,独立装裱,最终以几十张独立装裱的作品为整个方案的载体呈现,影像记录的部分为辅助呈现内容。
作品以普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元素,设计成海报打印出来,装饰电话亭的外观。电话亭内备置绘画工具,如签字笔、毛笔、墨汁、颜料。以一段循环播放的音频来引导路人参与,如“我相信,你总有一句话,想对某个人说。”安置摄像头来记录整个过程的持续效应和不可确定性。结构上以纸张为表面载体。在电话亭内部用纸胶带将不同大小纸张贴满四壁,供艺术家和参与者创作。
参与规则:
1.路人可以在亭子里的任何地方书写或者绘画
2.路人可以在亭子里拍照留影发给艺术家,艺术家会在艺术项目结束后回馈与此项目相关的礼品
3.路人可以拍视频或者照片发微博微信抖音等,积攒100截图发给艺术家,会获得艺术家特制的精美礼品
4.可以写诗或者自己的故事发给艺术家,此艺术项目结束后会把与此亭子相关的所有东西整理出书,每位参与者可获得一本书
南希 《电话亭美术馆2020新年开馆展》 互动艺术 2020年
据电话亭自身的空间特点,邀请路人参与进来做作品。告诉他们将要做一场艺术展在电话亭里,这场展览也是为路过此处的行人而做,旨在为行人提供感受艺术制作的乐趣。制作内容自由发挥,做自己最想要做的对象。所用材料有泥土、电话亭周边可拾取的现成材料;比如树叶、树枝和各种街头丢弃物等。
参与规则:
1作品做完以后每个参与者为作品起名字,签自己的真实姓名,展览随时开幕。
2参与者当中通过加微信保持和他们联系,在他们当中选出五位幸运观众可获得南希本人签名的限量版雕塑作品《茫》A4照片一张作为本次展览的奖品。
3以电话亭为文献的朋友圈发布参展作品和最终获奖名单。
字建芳 《声音博物馆》 声音装置 2020年
声音独具“抽象”的特性,没有物质的形态,间接对应艺术“去美学化”的观念。创作规避审美性,保持艺术观念的纯粹性,是视觉艺术很难企及的高点。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作为一种波长,不同震动发声、传播、接收。有无生命的事物都能发出声音,而生命体的声音总会承载思想和情感等信息。
声音“博物馆”项目作为声音美学实践,使得这件装置作品可以是声音雕塑或抽象绘画,“城市交响曲”里的“交响”概念,尝试转译“声音情景”复合性的地域⾳源。综合成新音源场域,汇集抽象共振的意识困惑,折射城市发展中的焦虑。声音博物馆项目同步形成具有广泛公共参与性的发音场域、声音情景。
参与规则:
1、观(听)众可以在电话亭一边听声音作品,一边用现场的速写本和24色彩笔把自己听到的声音用绘画、或者文字绘制出来,建议参与者把署名和联系方式留在作品背部。
2、声项目作品阶段性完成后,会在美术馆中重新展出,用参与者作品实物及照片制作的视频和音乐一起展览。
3、和参与者有关资料可反馈给参与者。
刘利斌 《为何好久不见》 互动艺术 2020年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话亭也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未来也许它还会消失在人们记忆中。在历史推演中,你还记得电话没有发明之前人与人是如何联系的
写信、喊、发信号、留暗号、等待……也许还有更多已经被我们遗忘的方式,若记起,何不一试呢?
也许身边偶尔还有人会怀念写信的年代,那何不去向某个你总是想起的人写一下呢。
也许你想见某个人,那何不在他会出现的地方等他呢。
也许也可以我们互相留下自己的暗号……
参与规则:
1.路人可以在亭子里书写自我想表达的内容。
2.路人可以在亭子里拍照留影发给艺术家,艺术家会在艺术项目结束后回馈与此项目相关的礼品。
谢喜丰 《谢先生的艺术课》 2020年
作品以电话亭为基础,将失去原有功能的电话亭当成一个小型的艺术站,抑或说艺术小课堂;艺术家以成都七中的学生及周边社区居民为接受主体,空间内艺术家自定时间周期形成艺术课堂课程表;定期投放艺术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或安排观看艺术空间的展览,或约定时间场地等进行面对面的授课。此作品希望以有趣的、不刻意的形式进行艺术启发和审美教育,也给当下学习压力巨大的学生一个“小憩”的空间。
参与规则:
1、每周六艺术家会到现场发放课程表。
2、每周六1小时现场交流,1小时网络交流。
3、3月14日、21日活动需要提前报名。艺术家会带领15位参与者,一起参观艺术展览和艺术家工作室并做导览。
4、3月28日活动需要提前报名,艺术家会带领参与者去艺术工作室完成一件作品。
前言亭——万福书写计划
参与规则:
1. 路人可以在亭子里书写、图绘“福”字的创作。
2. 路人可以在亭子里拍照留影发给艺术家,艺术家会在艺术项目结束后回馈与此项目相关的礼品。
3.收集万福后,主办方会开奖,随机抽中五位参与者,奖励相关奖品。
主题展外,当天现场还进行了“起点——2020 成都小幅油画作品展销”活动和“万福计划”。
艺术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此次展览项目,将失去原有功能性的电话亭,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其再生,功能再度恢复,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的电话亭与大众再次发生联系,艺术即为桥梁,让艺术融入社会,让生活因艺术更为绚丽。
据悉,本次主题展将持续至3月31日,观众可前往成都高新区永安国际社区观看展览。
(作品参观路线)
备注:希望大家踊跃参与,也希望大家维护和珍惜艺术家的作品及劳动成果。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人文高新为你打CALL,移动美术馆,艺术介入社会/社区项目,,作品,参与者,成都,展览人文高新为你打CALL 移动美术馆 艺术介入社会/社区项目 作品 参与者 成都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