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国博52件稀世之作_一部“中国古代书画”简史(附最全细节)_绘画-设色-中国古代-作品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中国古代书画”展现场(摄影:余冠辰)“实在太意外了,这些我竟然都没有见过。”12月17日,中国国家

oeNVuBXlXhpVRwIQ4sMf1i2ENdHyCLEmkX4NUdaj.jpg

“中国古代书画”展现场(摄影:余冠辰)

“实在太意外了,这些我竟然都没有见过。”12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展厅,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理论研究部主任于洋看到宋人《辋川图卷》及任仁发《饮饲图卷》等书画珍品时,非常兴奋,每件作品都驻足良久。

的确,“中国古代书画”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万余件藏品中,遴选出的52件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件展品都是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它们以时间为主线,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中国古代书画史的代表之作。下面,就请跟随我们新一期的【带你看展览】,欣赏这些名作里的笔法墨韵,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中的意义。

展览共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和清代的绘画与书法三个单元。

Y5TxXNkjLBuil98QchipWYbum2u8OphjhMDVus7h.jpg

“中国古代书画”展现场(摄影:余冠辰)

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

展览第一部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6件。中国书画的卷轴墨迹始于魏晋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传甚少。

lubFbpqrmLk8qJI1IMF1nlRjvAPP1BZctLqU0Efg.JPG

iFL78E9KEPGJZfgtCX5Pq1AVXFIrOaqQK7ul0caN.JPG

QKSdXM7qSPS4UFqZHvoz2xS8I1CDAFdfNrnPJlmv.JPG

5pOS3DU1rZEkLdNhPOeXbokpiPDfpEDgkeFLUen6.JPG

YBk5KjE7Sb3ZLEr33PwgyXBaoIMFhgNwA4gCQX8Y.JPG

0NzF50fdBXe5eY9ZZ9ITZq3jc9DxIUthiekBdBQk.JPG

808gS76wxruFsaCw3UKNII4eAxxedlHsNwckpBmp.JPG

KlPVQR3q6Ee5vw1oIiNTrxtoDOIyr6mETjoWGbKr.JPG

辋川图卷(局部) 佚名 宋 纸本水墨 纵43.8厘米  横955.5厘米

此次共展出3件宋元时期绘画作品。一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宋人所绘的《辋川图卷》,将近10米全部打开展出,极其难得。这件作品是根据唐代王维《辋川图》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维《辋川图》为蓝本摹绘而成。辋川位于今陕西蓝田,在唐时为诗人宋之问的别墅,王维于晚年隐居于此,《辋川图》就是这一时期,王维在清源寺墙壁上所作的单幅画。

在作这幅画的时候,王维将诗歌、音乐、绘画等全部艺术手段,都加注在画上,开启了后人诗画并重的先河。王维之后,无数人以此为摹本创作《辋川图》,尤其是明代董其昌等人把王维尊为南宗画祖后,辋川也成了历代文人心中的圣地。

此次展出的《辋川图卷》以水墨笔法将辋川二十景绘于一卷。全图山谷葱郁,云水飞动,山水树石皆笔力雄壮。

gTN5ene3Wgh7kZ7zpZY9Vse0X5SrIxNd2dhYYX7e.JPG

dUkP6ZHot0BX7E9X2NqUwt0b5dhjoQqgx4SMK2ag.jpg

《饮饲图卷》 任仁发 元 绢本设色

8F4gxbP2F0hpZBsqDJkeWZM2J9yIywvKz6CyP54Q.JPG

6ZFw6ikZnvMEcnSobcfi3IXLIfxtkJcO3s0GlLWo.JPG

UWk8ywRnzSXfY1fl1asQlHdQJfKed6OAKiUPAtpi.JPG

gD6aPG1aKRJBeH85lqC5tyqQe9DPTglZneh08jeG.JPG

KwgQzKTGviwMMWRoxJk9wvLfgYvJ2NGCXWWKPXZ0.JPG

《饮饲图卷》(局部) 任仁发 元 绢本设色

接下来就是元代任仁发创作的《饮饲图卷》了。他是继唐代韩干之后又一位以鞍马画著称的绘画大师,但他的主业并非绘画,而是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书画只是其政务余暇之余的消遣。此次展出的《饮饲图卷》是其画马题材中极为精彩的一幅,图中共有骏马九匹,圉官四人,僧侣一人,描绘的应该是皇家豢养的名骥,表现了豢马机构日常的工作情况。全图造型精准,勾勒劲细,展现了画家臻于成熟的绘画技巧。

nchdnKeyKLt4hJHN8ClODWz5oqejwrpipMfNLFdl.jpg

果熟来禽图团扇面 佚名 宋 绢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25厘米

另一件宋人绘制《果熟来禽图团扇面》,画有一只红鹦嘴鸟立于折枝之上,旁有几片残叶掩映着几颗熟透的果实,设色雅致,工笔细致,有典型宋代院体画特征。这件与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佚名《苹婆山鸟图》,在构图与设色上均所差无几,概为同本。

宋代书法突破晋唐余韵,注重个性特征和抒情写意,逐渐形成“尚意”书风,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推向新高潮;至元代,皈依晋唐以矫“尚意”流弊的古典书风出现,书法还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Pab05jVgSOty3TvEKEwfgmtVSqB7ehQJLKOIsR1K.JPG

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 赵构(1107—1187) 宋 绢本 纵24厘米  横23.2厘米

展览中有宋元时期书法佳作3件。宋高宗赵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抄录了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诗一首,是其退位后着意于“二王”时期的作品,为晚年佳作。宋高宗赵构,宋徽宗的第九子,自幼受父亲影响,同样嗜好艺术。绍兴三十二年(1162)退位,“以书法为事”,对“二王”、智永、孙过庭等晋、唐法帖进行潜心研习,自成一家。学者方爱龙说:“历代帝王中,纯粹因书法而得后世认可的恐怕也只有赵构一人。”在短短一百五十三年南宋朝,流传下来的帝王书迹,不过数十件。而高宗算是其中最多的,但流传的独立书迹,不足十件,由此可见这件作品的珍贵。

xMsb47vlqewNYS59DG6Sjfq7MdOWAPmH8NNSrbwt.jpg

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 文天祥(1236—1283) 宋咸淳九年(1273) 纸本 纵36.7厘米  横335.7厘米

zgMM3v7LOIv7d6VqosWy4EkbELIn9K9BukkHHMTr.JPG

JCAiTmJ6M4LjyfTw2rdJYLqIhJ0fIMWtLqdDEwB6.JPG

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 (局部)

南宋名臣文天祥以忠义之名著称,其书法作品传世不多,目前所见传世墨迹仅3件,此次展出的《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即为之一。该卷为文天祥38岁时所书,笔力迅疾,一气呵成,与他同年所书《木鸡集序卷》,可称双璧。

qmB2tOtovPuXFa1OU7vzRVpclLd4vrSJ4t2aW7nh.jpg

“中国古代书画”展现场(摄影:余冠辰)

wUPL3fpQLmhlWXI8Dk8Ccw77Kz4hiCdcGOfyykfv.jpg

DUE90KuY9KlqzBTeVPlBaPUdzq0yPEPSwrh5yB8S.jpg

WrvF6lcvHyg7yuBl0g1GUwJtWYWJdsEW4RVSDRud.jpg

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 赵孟頫(1254—1322) 元 纸本 纵29厘米  横11.5厘米(每开,共二开)

展览中元代名家赵孟頫作品《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是写给外甥的一封家书,主要谈及代濮润之子向景亮之女求婚的事情。书札以碧色纸写就,书风出于“二王”,体现了赵氏对法书名迹的学习和推崇。由于此作不同于正式的书作和公文,整体较为随意,富于变化,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是赵孟頫中晚年行书上乘之作。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古代书画,,绘画,设色,中国古代,作品中国古代书画 绘画 设色 中国古代 作品
下一篇:汤南南:尽可能少地依赖物质条件进行创作_影像-前行美术馆-创作-西藏-展览-艺术网||上一篇: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亮相国家博物馆__呈现70年教育历程与科研成果_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该院-副院长-展览-院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