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景观 :历史 . 沉思与怀想——三人油画展
参展艺术家:曹阳、刘洵、王崇学(按姓氏拼音排序)
开幕时间:2019.12.15 15:00PM
展览时间:2019.12.15-2010.1.31
学术主持:彭肜
主办单位:仁和•南谷艺术馆
展览地点:成都市高新区•仁和新城4F
2019年12月15日,由仁和•南谷艺术馆主办,批评家、策展人彭肜担任学术主持的“内在景观 :历史 . 沉思与怀想——三人油画展” 将在成都仁和新城南谷艺术馆开展。此次展出汇集了曹阳、刘洵、王崇学三位画家的画作,力图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将关于历史和人类自身的思考投射出来。不管是一种沉思还是一种怀想,抑或只是作为观者的一种观感,这些包含画家个人情感内核的沉积和历练,都将在这次画展上如实呈现。
从内部观看——“内在景观:曹阳刘洵王崇学三人油画展”前言
从“有”向“空”透去
从“临”向“悟”
从物质中逃脱
向植物隐去
——翟永明
彭 肜
与普通人一样,每一个艺术家都有着深邃、隐秘、饱满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个表述的前提是,每一个主体都由“外部面貌”与“内心世界”构成一个双重结构。然而,我用“内在景观”这个词组作为这次展览的名称,并不是想简单地强调艺术家与普通人的相似点与共通性。恰好相反,我更在意的也许是,在“外部面貌”与“内心世界”这样一个双重结构中,成都当代画家曹阳、刘洵和王崇学他们三位的艺术创作是不是再一次用可视化的图像语言来表达着一个司空见惯的主体构造常识:心与身、灵与肉、内心世界与外部面貌?他们在十数年甚至数十年以来的艺术之路上持之以恒地画下那些苍茫的雪山、温暖而辽远的草地、宁静而含蓄的院落和静物、时间流逝中重构的传统经典绘画的诗意与精致……这些仿佛可以随时利用相机拍摄、通过打印机、屏幕和投影仪这些“视觉机器”(维利里奥语)来采集和观看的外在图景,难道仅仅是一个人人都为摄影家时代的简单的视觉经验?抑或仅仅是他们三个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视觉外化?
《草地No.09》曹阳 160x100cm
《龙日坝No.05》曹阳 150x100cm
《雪山No.07》曹阳 130x100cm 2013年
《门影No.26》曹阳 200x180cm 2008年
当然,“内在景观”的意义肯定不止于此。我用“内在景观”来概括三位画家的艺术面貌或风格的目的在于强调他们对抗和疏离时代庸常的精神状况和当代艺术流俗习气的定力、勇气和实绩。十年前,我在四川大学美术馆曾经为这三位艺术家中的两位(曹阳和王崇学)策划过一个展览“图像的疏离”。在这个展览的作品中,我当时就敏锐地感觉到,他们的艺术探索与我们常见的“当代艺术”趣味与思潮形成一种复杂的、既“逃离”又“对话”的关系——我将之概括为“反当代艺术的当代艺术”。我认为,作为当代艺术的“反向运动”和“疏离”,他们自觉远离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种种审美期待。疏离喧哗而功利的当代艺术场域,持守静默宁静的个体绘画状态,让自己和自己的画面都缓慢地走在时代的流行体系与话语潮流之外,是他们共同的绘画品格和艺术追求。十年后,当我看到曹阳刘洵王崇学三人这一次展览的作品,我仍然坚持这一基本判断:他们的目光绝不受制于任何时代的视觉规训与观看机制——即使它有着“当代艺术”这一顶极具蛊惑力和控制力的桂冠。他们仍然执着坚持的是“从个体化的内在于自己的视角观看”,他们恬然享受的其实是“忠实于自己内心感受的视觉景观”。
《透.10.05.2019》王崇学 亚麻布油画 100x160cm
《透.28.07.2013》王崇学 160x16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透.20.08.2019》王崇学 亚麻布油画 100x160cm
《埋.01.12.2018》王崇学 亚麻布油彩 120x120cm
当然,将三位艺术家放在一起,我们还是能够在“内在景观”里明确区分他们不同的个性。从“街景”、“门影”到“雪山”、“草地”,曹阳的视觉形象近年来出现一个从人文景观走向自然景观的演化路径。从超现实主义的哲思到西部荒寒景观的转变过程中,曹阳神奇地让这些荒无人迹的自然风景流露出艺术家内心温润和仁厚的胸襟与情怀。从“荒园”、“风景”到“静物”,刘洵经历了从成都到阿坝又从阿坝到成都的生存轨迹,他将多年的外在人生经历转化为内心化的视觉叙事,经常让人在平凡人间欣然感受一些突然降临的美感。而多年来,王崇学持续不断地通过“透”系列作品来重构中国传统古典视觉艺术的图像趣味。这些我称之为“受喻的经典”的作品运用复制、挪用和拼贴等当代视觉技术来重组中国经典图像,与其说是解构了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艺术经典,不如说是他将我们从古代东方式观看方式和视觉经验的外在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虽然图像母题有所不同,但曹阳、刘洵和王崇学三位艺术家各具个性的“内在景观”又体现出了很强的共性:既具有强烈的内倾气质又兼有制作精良的特点——在这个图像快速生产而又极度过剩的时代,这是油画作为一种古典绘画技艺特别珍贵的价值!
《雾茉莉》刘洵 114x76cm 2018年
《高地晚秋》刘洵 100x81cm 1997年
《荒园·花季》(圆形)刘洵 90x90cm 2019年
《荒园·夏末》刘洵 146x97cm 2012年
这样看,“内在景观”的展览实际上是一次还原。面对“当代艺术”的繁杂盛景,他们不是“对抗”,而是“超然” ;不是“激进”,而是“隐逸”;不是“观念”,而是“蕴蓄”;不是“增殖",而是“简逸”。总之,没有去简单地迎合或者对抗逃离这个时代的趣味,而是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和艺术感觉,在一种“疏离”状态中以自己“慢"格调的方式,走在与当代艺术对话的路上。如诗人翟永明所描述的“从“有”向“空”透去/从“临”向“悟”/从物质中逃脱/向植物隐去”……这也许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气质和艺术态度,这样的艺术有足够的魅力让我们能够从一切时代乱象和外在之物的包围中转过身来,从内部打量、从内在恒常与精良的维度去重新观看和体察这个世界……
2019年12月于锦江河畔
彭肜,哲学博士,批评家、策展人,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展研究。出版《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乡土的谱系:中国当代乡土美术思潮》(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此在的图像》(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重构景观:中国当代生态美术思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等当代艺术批评著作,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油画》等发表艺术评论数十篇。在欧洲各国策划欧中当代艺术家交流展多次,主要包括“知觉变体”(卡塞尔2017)、“重访乡土”(巴黎2016)、“超回路”(柏林2016)、“叠映2015:法中艺术巴黎交流展”(巴黎2015)、“叠映2017:德中艺术卡塞尔交流展”(卡塞尔2017)、“叠映2018:英中艺术伦敦交流展”(伦敦2018)、“叠映2019:意中艺术罗马交流展”(罗马2019)。此外,在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广东深圳美术馆、四川成都当代美术馆、四川大学美术馆、文轩美术馆、了了美术馆、重庆黎香湖美术馆等艺术空间策划“最后的记忆”(2009)、“茶关世相”(2011)、“图像的疏离”(2000)、“历史的话语”(2012)、“荒野笔记”(2013)、“内生镜像”(2018)、“风景的褶子”(2019)等当代艺术展览。2015年起,连续6年策划并组织“触摹经典-发现经典:欧中艺术交流与研修计划”系列交流活动多次。
| 曹阳艺术简历
曹阳,1963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为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1982年 9月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
1986年 7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分配至电子科大出版社;
1987年 11月调至峨眉电影制片厂宣发处工作;
1992年 调至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工作至今;参加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获优秀作品提名奖;
1993年 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6年 8月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成都油画展;
1999年 10月参加在四川美术馆举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获铜奖
2001年 9月参加在英国伦敦 BCEXHAM GALLERIES举办的 THE STCHUAN LINK画展
2002年 12月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消失的空间”个人油画展;
2003年 8月参加在北京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携手新世纪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8月在美国 Tao Water Art Gallery举办“The Vanished Space”个人画展;
2007年 4月参加在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特国立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感觉成都艺术”画展;
2009年 8月在成都“了了阁”画廊举办“门”“街”“景”个人画展;11月参加在四川大学美术馆举办的“图像的疏离”三人画展;
2012年 5月参加“了了艺术机构”举办的“老裹裹”画展;
2016年 12月在四川省博物院举办“临界的风景”个人油画展;
2018年 10月参加在成都大观美术馆举办的“天府百年美术文献集”既作品展。
| 刘洵艺术简历
刘洵,四川成都人,出生于成都四川音乐学院馨园。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
1984年毕业,分配至成都市歌舞团。1986年调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后调入阿坝藏族自治州,先后从事过大学教学,舞台美术设计,乐队伴奏,乡文化馆馆员等工作。
1980年 进入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1984年 毕业分配至成都市歌舞团做舞美设计;
1986年 年调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后调入阿坝藏族自治州,先后从事过大学教学,舞台美术;设计,乐队伴奏,乡文化馆馆员等工作;
1989年 调回成都,任教于西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1998年 个人油画作品展,东坡居艺术中心,台湾(若藏画廊主办);
2000年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1年 首届“成都双年展”,成都,四川;
2002年 新雅风画廊首届沙龙艺术展;
2006年 十年当代油画典藏展,雅风画廊,四川;
2012年“乡愁”摄影展,岁月画廊,四川;
2013年 “黑之华”—刘洵作品展,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北京;
2011年至2018年 继《川边高地系列》与《枯花系列》后,开始绘制酝酿已久的《荒园系列》;
2017至2018年 出版影像图文集《百草园记·宇宙的徽记》与《百草园记·故乡的风景》——西泠印社出版社。
| 王崇学艺术简历
王崇学1975年生于四川眉山;1995年-1999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203年-2006年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师从程丛林先生;
2018年 德国波恩 Update Gallery画廊做“Hidden Messages”个展;
2017年 成都南谷艺术生活体验馆做“浮生一席間”南谷.王崇學跨界艺术展;
2016年 上海雨虹艺术中心做“王崇學2016作品展”;
2015年 台湾高雄五千年艺术空间做“紛.尘一王崇學2013-2014作品展”;
2015年 上海雨虹艺术中心做“紛尘一王崇學2015作品展”;
2013年 台湾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做“透一王崇學2013油畫展”;
2010年 上海敦煌艺术中心做““受喻的經典”王崇學2010油畫展”;
2007年 美国波土顿 Tao Water Art Gallery做“与顾宏中的对话个人作品展”;
参加联展(部分)
2019年
12月参加成都仁和、南谷艺术馆举办的“內在景观”三人油画作品展;
2018年
参加德国 Essen埃森 Contemorary Art Ruhr(CAR)国际艺术博览会;
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2018阿姆斯特丹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7年
参加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举办的“无展之展”联展;
2016年
参加上世博展览馆举办的“2016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参加台湾五千年艺术空间举办的“回眸”30年两岸当代艺术经眼录展览;
参加2016香港国际酒店艺术博览会:
参加上海 Mao Space空间举办的“轻而易举”夏季联展;
2015年
参加成都市美术馆举办的“川派油画新座标一四川当代油画家50人提名展”;
参加成都蓝顶美术馆举办的“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展;
参加成都蓝顶美术馆“海纳百川·学院内外”艺术文献展;
参加成都宽云美术馆举办的“守候-当代油画藏品展”;
参加上海世贸商城举办的“2015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4年
参加上海洛克外滩源举办的“上海ART021当代艺术博览会”;
参加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2014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3年 参加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办的“2013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参加在成都像素艺术空间举办的“未完成的內省笔记三人展”;
参加上海罗浮紫艺术典藏举办的“亚洲画廊博览会”;
参加上海世贸商城举办的“2013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2年
参加成都四川大学美术馆举办的“方向感-2012成都春季艺术沙龙展”;
参加台湾台中举办的“台中画廊艺术博览会”;
参加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办的“2013台北国际艺术博览”;
参加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举办的“老裹裹”美展;
参加成都艺术粮仓举办的“开仓纳粮-2012粮仓国际当代艺术节”;
2011年
参加成都黑蚁艺术机构举办的“意象东方之大方无隅”艺术展;
参加上海世贸商城举办的“2011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0年
参加北京桥舍画廊举办的“边地图志四川当代艺术家10人展”;
参加成都岁月画廊举办的“审美新起点”艺术展;
参加成都四川大学美术馆举办的“2010春季艺术沙龙展”;
2009年
参加成都四川大学美术馆举办的“图像的疏离三人展”;
参加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举办的双城记一四川青岛当代艺术家对话展;
2008年
参加英国 LinconIn Shire林肯郡博物馆举办的“来自四川的当代视觉艺术”;
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草根-国际春季艺术沙龙展”;
2007年
参加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平面上的空间”中国当代油画50家精品展;
参加北京清华大学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中国一全国画展”;
2006年
参加日本东京举办的“四川大学·东京国际艺术展”;
参加成都了了阁画廊举办的“观看身边·身边观看”艺术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油画,刘洵,王崇学,曹阳,仁和•南谷艺术馆,,参加,美术馆,当代艺术,油画当代艺术 油画 刘洵 王崇学 曹阳 仁和•南谷艺术馆 参加 美术馆 当代艺术 油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