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在中国大饭店开幕,展览由未来论坛和锡纯公益联合出品。
策展人与五位艺术家及部分嘉宾现场合影
本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顾振清策展,著名策展人黄笃担任顾问。卢煜明、薛其坤、潘建伟、许晨阳、马大为(以科学家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的时间前后为序)五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科学家与陈文令、费俊、李晖、王度、杨千(以姓氏拼音排序)五位著名当代艺术家,一对一分组进行联袂创作,经过七个月的筹备和创作,五件全新创作的作品实现了真正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的结合,有互相激荡、有思维的交叉。
策展人、艺术家、未来论坛理事及部分嘉宾合影
策展人顾振清现场导览中
开幕现场,策展人顾振清阐述了展览主题“物演”的内涵并为现场嘉宾进行导览。“物演”就是人所感知的万物存在的演化、演变、演进。万物生长,宇宙赓续。物演是万物演化、万物求存的一种动态的共生关系。不断刷新着当代社会中科学家的哲科思维的逻辑模型、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模型及其宇宙观、价值观。艺术家与科学家关于物演规则、物演景观的思考和交流文本,势将造就当代科学与当代艺术这两种人类不同思想意识、不同认知途径、不同思维模式的彼此勾连、磨合和整合,建构人的宇宙自然观与人文世界观相互关联的一种新语境、新视界。
王度x薛其坤艺术组合 作品
王度x薛其坤艺术组合作品局部
艺术家王度和实验物理学家薛其坤合作创作的作品以一组虚拟的 类物理公式为题目,俨然变成一个科学实验室现场,这些不同的组合体集合了不同形状﹑质地﹑颜色﹑功用的物品(物质),而这些物品全部用锡箔纸黏贴包裹其表面,隐去了原有的表象,成为无相的物质,以无相的物质结构一个有相的“实验室”。
杨千x卢煜明艺术组合作品《基因重构序列1号》
杨千x卢煜明作品局部
展览现场的一个小房间内展示的是艺术家杨千和科学家卢煜明合作的作品《基因重构序列1号》。无数的染色体排列成像人流一样的队列朝着一个方向行走,绕墙一周,似乎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迈着碎步走向黑暗一样。在作品阐述中这样写道:“把象征生命的基因22对染色体和象征文明基因的22个希伯来语的字母,采用对应、综合、重构等艺术形式以探讨生命、文明以及历史秘码的意义并给我们当今社会提供种种思考。”
陈文令x马大为作品《一匹奔跑的双头马》
艺术家陈文令和科学家马大为合作的作品是一件酷似“双头马”的雕塑,但仔细看“马头”其实是分子结构图,陈文令解释到:“我专程到上海生命科学院参观物理科学家马大为实验室时,不经意间在走廓的报告墙上发现一个马老师研究成果的分子结构图颇似一匹奔跑的两端双头马。这匹双头马恰巧暗示着整体的现代科学技术在进步的同时后退,在向前奔跑的同时也向后奔跑的悖论,我试图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雕塑作品把某些科学元素和我的艺术理念进行视觉化、公众化的转化。”
李晖x潘建伟艺术组合作品《薛定谔的魔盒》
艺术家和李晖和科学家潘建伟合作的作品中,利用了“薛定谔的猫”这样一个思想实验理论,在展览现场邀请观众参与到制作的几乎全黑的环境中,尽量去除人的视觉和听觉,慢慢体会,可能会渐渐体会到呼吸追逐你的心跳,甚至听到血液流动或是刺耳的耳鸣,让观众感受进入量子世界的大门。
费俊x许晨阳作品《情绪几何》
“情绪几何” 互动装置是艺术家费俊与代数几何数学家许晨阳合作的一个艺术项目的实验成果,装置邀请观众在装置的暗箱中触摸几何模型,触摸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生理数据采集装置记录并计算出来,这些情绪数据会影响初始几何图形的变化,生成一个个“因人而异”的情绪化的几何图形,并最终通过自动粉笔机械装置绘制在黑板上。作品从代数几何的抽象性和纯粹性中获得启发,并尝试把数学对现实世界提纯化的解释与艺术对现实世界复杂化的解读结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同时处于现实之上和现实之中的艺术实验。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在未来科学大奖周期间预展开幕,前来参观的科学界和艺术界人士达四千多人。展览体现了科学家跟艺术家真正的结合,实现了人类最优秀的两个人群的一种互补和思维拓展。
本次展览期间,由锡纯公益招募的志愿者团队也顺利的完成了一系列保障工作。他们大多都有着国内外志愿活动丰富经验。他们既有中学生、也有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职场人员,有的则来自艺术类高等学府,志愿者们怀揣对科学的敬重、对艺术的热爱积极开展作品讲解、VIP嘉宾接待等事项。
策展人顾振清、锡纯公益发起人李红与在场志愿者合影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科学家,展览,组合,现场科学家 展览 组合 现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