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合影
()2019年11月16日,“雪山圆相”写意禅画世界巡展北京站在凤凰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是“雪山圆相”禅画世界巡展·东京站首展成功之后的第二站,共展出雪山静岩博士的绝品禅画55幅。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意强致辞
开幕式对谈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致辞
开幕式现场
“雪山圆相”写意禅画,乃是雪山静岩博士,继承和发展中国禅“圆相图”的修养方法,而创立的。“雪山圆相”以画家深厚的修养和独具特色的笔法,揭示宇宙的天机。其发乎于一念未生之时,呈现雷霆万钧之势,又不乏温暖醇厚的无限慈悲。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收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北京站的展览在开幕的同时,禅者悟义的《道德经指要》(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新书发布会,同期举行。雪山静岩博士以画为媒、传递“道法自然”之理。画家脱开了语言文字的局限,以圆相示现天地间不可思议的奥秘。禅者悟义著文字为线索,启世人任性合道,晓谕宇宙大道。
禅者悟义
现场展示书籍
现场展示书籍
禅者悟义表示:“今天能够在这里讲讲‘雪山圆相’,讲一讲我的心里话非常的开心,禅画表达的是人类共同的东西,如果把人类共通的原始的点找到了,我们之间的沟通就越顺畅。所以可以看到作品中有大量的留白,这里的留白并不是空白,因为我们修的是一颗禅心,所以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表达心情,‘雪山圆相’其实表达的就是天地人合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在禅画时讲到,禅画的创作与欣赏有相对独立的标准,禅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和禅意画,表现的内容不求形似,也不求传神,而是寓禅道于画,通过”观”“习”“炼”修道者获得身心转化,以画契禅,继而进入逍遥自在的境界。禅画用水墨写意的方法,但与水墨写意文人画不同,不是描写文人雅士的闲情逸志,而是寄寓着引人思考的深刻禅道。禅画创作也用笔墨的勾、勒、点、擦、皴、染,但它不追求笔墨语言的形式美感,而是在有意无意间,讲究图象的寓意和内质的美感。
在他看来,雪山静岩博士的禅画用别出一格的水墨寄寓了他的“不二”禅理念,反映了他广阔的胸襟和丰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以此与广大观众交流,传达道,传播仁爱精神,以自己出世的信念默默地感化大众,丰富世间生活的内容,这是雪山静岩博士功德无量的善举!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意强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意强则讲到,观看雪山静岩博士的笔墨写意,坐禅与画画的界限在此消失了,绘画之道即参禅之道,反之亦然,两相交合,融化为一体。
他表示,雪山静岩博士以无形创作形态。他画的树木和竹,皆以写意方式,但超越了传统的象征意义(如竹象征“正直”之类)而去衔接上述宇宙之虚空,因为禅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临时的载体,藉此寻求心理上的飞跃,亦即越过意识的界线而进入无念之境,可是这种无念却非无意识。这个过程是不连续的、突进的以及根本无法计虑的。
“当雪山静岩拿起画笔时,他必须超越一个障碍即手中的媒介及其产生的笔象,这也是画与禅的区别所在。禅无需使用外在之物,其所为只是将自己勾勒在无限的时空画布上面,正如雁过寒潭而无留影之意,水映鸿雁而无取象之心,皆属法尔自然之事。”
在曹意强看来,禅,在本质上是一种即真见性的功夫,其关心之根本问题是生命的问题。唯有排除知识,停止一切逻辑推理活动,生命之本性才会明白地彰显。也就是说,生命的本性本来是平和清静的,是世俗的智识给它蒙上了一层迷雾,把本来自在无碍的心灵搅乱了,致其生来具有的伟大创造力受到了束缚与压制。
研讨会现场
以此理解,雪山静岩博士的绘画超越了画的活动本身,因为禅修旨在创作这样一幅生命的作品:彻底清除情识的污染,返回到未有知识分化之前的童稚状态中去,明白、了知自己与宇宙的关系。这件作品实际上永远难以完成,但正是这个未完成的过程即是禅也是艺术,是一种简练、含蓄和静默的“悟禅之道”。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1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禅画,凤凰中心,雪山圆相,雪山静岩,,博士,展览,之道禅画 凤凰中心 雪山圆相 雪山静岩 博士 展览 之道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