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1的N次方”吴益文个展在京开幕_北京上苑艺术馆-作品-参展-艺术-致辞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开幕现场9月14日,吴益文个展“1的N次方”在北京上苑艺术馆开幕。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

jzTeRjCH5er2w2L2UqE4QBFK33GdcOL8ghv5ro3o.JPG

开幕现场

9月14日,吴益文个展“1的N次方”在北京上苑艺术馆开幕。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上苑艺术馆馆长程小蓓,《新诗馆》主编车邻,以及5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出席开幕式或参观展览。开幕式由诗人、艺术家李念奴主持。 

3yMHcrQl6u7IjTzqjLGJllDZv9MDOplj9pCRuyj1.JPG

开幕现场

eK5cc1GGw6GmFuq9cFqmtdAinm3dS2Yd0HJSLuWl.JPG

诗人车邻致辞

SSGn43DGpy4Sodbh5AUjAiNjhHuyxexskfH2lclC.JPG

参展艺术家吴益文致辞

ic1qzbR7dZ7OTdBUDp2mRDpvOAhcmaXUQnM7aut7.jpg

艺术家李念奴主持本次展览

今年初,吴益文入驻北京上苑艺术馆,与来自27个国家的艺术家开展国际创作交流。本次展览共展出驻留半年多来创作的作品20余件,包括以超轻粘土和电子元件为材料的两个系列。两者虽然材料不同,表现手法各异,但精神诉求殊途同归。在吴益文看来,1是如同时空的奇点,是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单位,它是世界原始的混沌状态,至简至纯。而这两个系列作品都追求单纯、简洁的艺术效果,表达朴素、无为的情感诉求以及对日常生活乃至平凡人生的感悟。

在创作粘土系列作品过程中,艺术家有意识地保留了材料本身在生产、包装、仓储、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碰撞所形成的造型,尽量减少主观干预,以“无为”胜有为。经过长达两三个月的风干,再在表面施加金属色,与超轻粘土的材料特性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创造出一种世间不存在的“新物种”。

电子元件系列作品,则通过上万颗无差别元件的手工密集排布,再在色彩上进行单纯的色域处理,从极简到极繁再复归极简,与“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道家思想一脉相承,而长时间不厌其烦的手工作业过程,又与禅宗强调日常生活的顿悟异曲同工。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极其冷静。但久而观之过后,会发现在理性克制的画面中充斥着艺术家对于自身艺术认知的张狂和不拘一格的叛逆,他试图不断在理性中寻求无限的扩张,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e2ffESfeluJYklV9mxKBRdn56utgNKMOCazUnMyb.JPG

参展部分作品

rMt7XiMf70tsvMVIEt2GbmaSGIEuCuPaWPma9Z6E.JPG

参展部分作品

吴益文曾浸淫传统水墨二十余年,并对中国艺术史有过深入研究,先后出版了《非常中国绘画史》《非常道——道教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文艺的影响》两本专著。基于抒发时代审美的历史责任感,近些年致力于世界文化语境下本土艺术样式的思考与探索,以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的审美感受,融合东方道家文化、禅宗思想和西方极少主义、波普艺术的精髓,形成兼具个性面貌、民族品格、时代气息和国际视野的独特艺术语言。作品先后参加布拉格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法当代艺术邀请展等学术展览。

OlXKIfabbx3rNQTgQ5YhIBwDj2fY74dAX5osV5vt.JPG

嘉宾合影

tLniEEnZilWVgVDXxCntNqeDbhQQZoiS8HBjWEs1.JPG

著名评论家王端廷参观展览与艺术家交流

DABtG7tHyYe40YBOXw8rTeuVATTNIQGkRpbMEoZl.JPG

展览现场

tAHFGewXxKNigUDWBTsyF7lP9jVoi0dwxLj5NWPk.png

展览现场​

udQ3MGvEGuseSANEohevouyF58r3whNsCIUTpswh.JPG

展览现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北京上苑艺术馆,,作品,参展,艺术,致辞展览 北京上苑艺术馆 作品 参展 艺术 致辞
下一篇:定格瞬间:_OPPO_SEE_BEYOND影像展讲述世界风土人情_影像-视界-手机-瞬间-视觉||上一篇:初心不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馆藏书画作品展开幕_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不忘初心再创辉煌-中堂-馆长-研究-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