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8日,“寻觅江南——乐震文、陆春涛双个展”开幕式苏州美术馆举行,展览已于9月3日正式开放。本次展览共展出两位艺术家近百幅代表性作品。
展览现场
乐震文和陆春涛都是目前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术家,两位艺术家年龄不同,背景各异,创作风格相去甚远,然而,江南却早已成为他们共同的绕不开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乐震文、陆春涛在本次展览所呈现的绘画作品,不管是与江南相关还是无关,直接还是间接,旧作还是新作,具象还是抽象,内蕴的江南诗性、姑苏诗意却无处不在。
苏州美术馆外景
展览现场
乐震文 《势路自通达》
陆春涛 《寻觅江南》
苏州美术馆将展厅分隔成4个区域,以左右两个入口的方式引导观者进入展厅。从左边入口进入,便是参展艺术家乐震文个人作品展示区。其中,作品《势路自通达》214X505cm,是本次展览中最大尺幅的作品亦是乐震文代表性山水。从展厅右侧入口进入,则是陆春涛个人作品展示区,其中,长卷《寻觅江南》为艺术家以本次展览为主题的创作。
展览现场
移步通过展厅左右两个区域便进入一个长廊,长廊里则呈现乐震文写生作品及陆春涛创作手稿。其中,乐震文《寒山寺》、《可园》、《拙政园》三件写生作品均是乐震文在苏州创作完成。“这三件关于苏州的作品在苏州美术馆的展览中首次展出,是非常有意思的。”乐震文告诉艺术网。
展览现场
乐震文作品
进入苏州美术馆主展厅,主展厅被五重纱幔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呈现乐震文、陆春涛作品。乐震文借由研习中国传统经典绘画迈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堂奥。他也深知,社会的现实图景发生了变化,视觉的图形也应有相应的不同。从表现自我,抒写胸中逸气,到转向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别开生面的“乐氏山水”应运而生。他在艺术创作上进行了成功的创新性的现实转换,有意识地突破了旧有藩篱和陈规旧约,展现了不断向前的“创新姿态”。他长于用色,将色与墨相撞、相溶而形成“出人意表”的奇妙境界。他的作品唤起的境界是崭新的。境界的转换无疑也引发并直接促成了笔墨语言的重新整合与新的生机的注入。乐震文的崭新笔墨语言恰倒好处地将他对时代变化的内心感受化为笔底精彩的千山万水
陆春涛作品
陆春涛的作品呈现出的是一个异情别调、前卫酣畅的当代水墨新世界。他以全新的姿态,挺身于当代水墨创作之中。这种姿态,并非仅仅是绘画的姿态,更是一种文化的姿态,赋予中国水墨以当代品格和气质,希望能够与世界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交流。陆春涛巧妙地借取传统文化、绘画丰厚的资源,但又力图以当代艺术思维来驾驭水墨媒材;既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又与之相差异。他从具象的传统国画走向更具艺术概括力的抽象水墨。无论是过往的《江边》系列、《荒谷》系列还是当下的《荷塘》系列,都以少胜多,由此及彼,充满隐喻的符号象征意味,令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本次展览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展出了陆春涛过往信笔涂抹的“小画”,率性、自由的笔触更展露了他不羁的创作天性。
展览现场
展览策展人张立行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立行表示,乐震文、陆春涛“寻觅江南”,实际上真正所要寻觅的,是渊远悠长、丰厚蕴藉、曾经潜移默化予以他们无穷滋养的江南诗情诗意。也许,在乐震文、陆春涛眼中,江南“就是诗词歌赋,就是画山绣水,就是说不尽也道不完的风花雪月”。江南诗意是乐震文、陆春涛绘画艺术的底色。但身处上海这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也令他们得以借助更为开阔的中西文化视野,吐纳世界艺术风云,从而能够展现出当下海上绘画丰富多样的崭新风貌。
参展艺术家乐震文致辞
参展艺术家乐震文说:“我学画初期受到明四家影响很大,比如文征明、唐寅都是我特别希望的画家。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最怕自己一生当中的创作相同,没有变化。齐白石先生说一个人一生不能只画一张画,一个画家应该不断往前走。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思变,今天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我变化所留下的痕迹。”
参展艺术家陆春涛致辞
参展艺术家陆春涛向前来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表达谢意。
开幕式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到9月18日。
部分参展作品:
乐震文 势路自通达 214×505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乐震文 秋意云心 97×18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8
乐震文 高躅无近蹊 90×97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乐震文 山石踪影烟霭中 37×93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陆春涛,残荷无声,198×296cm,纸本水墨,2019
陆春涛,露影微茫,97×97cm,纸本水墨,2019
陆春涛,明月照影长,293×197cm,纸本水墨,2019
陆春涛,日斜还顾影,80×80cm,纸本水墨设色,2019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水墨,江南,苏州美术馆,陆春涛,乐震文,张立行,,作品,苏州,设色,参展中国画 水墨 江南 苏州美术馆 陆春涛 乐震文 张立行 作品 苏州 设色 参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