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现场
2019年6月23日下午, “黄几画谱:黄几作品展”在尚榕美术开幕。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家、策展人孙晓枫,广州美院附中副校长张伟,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何枫,博尔赫斯书店及录像局创始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陈侗,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广州美术学院陈国辉博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卢小根,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石磊,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江衡,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何天泉,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舞美总监季乔,著名诗人黄礼孩,著名雕塑家徐彬觉一,著名艺术家郭青,独立策划人、新星星艺术节评委何金芳,广州市大艺文化艺术基金会秘书长王海铭,著名导演符文瑜,广州市艺术品行业商会副会长、大美文投总经理张继承,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喻英华,广州森杰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永标,东萌中国工商总会副会长李懿静,尊品夜宴出品人杨志明,资深媒体人张超,东升实业集团执行总裁王海榕,广州沃象文化投资董事总经理向仕杰,沈森、马建群、蒋薇、万蕊、闫秀、张健坤等嘉宾出席了开幕现场。
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家、策展人孙晓枫先生致辞
他谈到,几年前通过陈侗老师接触到黄几并成为黄几的第一个私人藏家。作为现代水墨的新生力量,黄几有扎实的水墨功底,同时注重理论素养,有着独特的艺术面貌和深邃的艺术思考,在青年艺术家中表现突出。在艺术生态中,每一位年轻的艺术家都是生态中的一个变量,他们的到来、茁壮和改变即是一个领域的结构性改变的节点,黄几的实践是一个正派青年艺术家必经的传统路径——只有在不断地确立参照物的过程中才能应对源自于自我的迭出的困惑,其中的荒诞之处是当参照物作为个人存在的佐证的时候它仍然需要由“我”这个主体去确认与选择。如《触不可及》的系列,在一个封闭性的平面空间中那些刺状的形象被有教养地安排在各自安全的位置,“刺”作为一种生物进化的应激机制已经无关紧要,成为了秩序和装饰之物,在平均的空间分布与内在的形式规约下,“刺”带来的痛感已然消失,或者说,“刺”成了经验主义的残留物,既无法构成批判的利器也无法提示存在的挑衅和危险,仅仅是处于一个概念的封闭空间中,这成为一种深刻的真实。从黄几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正派的年轻艺术家的思考和真诚。他不仅有扎实的水墨功底,同时注重理论素养,在青年艺术家中表现突出,成为研究传统媒体当代表达的一个精彩个案。
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何枫女士致辞
黄几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何枫,在致辞中介绍了黄几在求学阶段的成长历程,她十分肯定黄几踏实勤勉,并在文化的宽频维度主动积极进行思想和哲学修养的提升,黄几有着同龄的青年艺术家中少见的成熟和深刻,是传统媒材当代转换的一个精彩个案,作为现代水墨的新生力量,黄几注重工作方法,艺术创作不局限于外在形式,并且在作品背后渗透自己深层的思考与提炼,他的作品既承继传统、与当下的生活相关,同时面向未来。最后何枫老师对黄几寄予厚望,祝福黄几艺术之路走的更远。
东升实业集团执行总裁王海榕女士致辞
在尚榕美术举办“黄几画谱”展是青年艺术家黄几个人成长的一个阶段性的展示,也是尚榕美术年度推出的诚意之作。东升实业集团执行总裁王海榕在致辞中提到,尚榕美术作为东升实业集团创办的艺术机构,自2016年创立以来,在尊重学术的基础上,关注承继传统、链接未来的艺术实践,努力构建激发艺术家创造潜能、学术研究与思想交流的平台,积极参与到广东艺术生态的建设中,不断推动本土艺术和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体现了东升实业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抱负。
艺术家黄几先生致辞
开幕现场,黄几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考和对艺术的感悟。他谈到,展览在最开始筹备的时候,曾经想过很多个题目,比如说有一个题目是“触不可及”,因为尖锐的刺往往给人以一种触不可及的感受。后来孙晓枫老师提议,把展览命名为“黄几画谱”,倾向于动宾结构,变成是黄几这个人在画一个谱系,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呈现,同时也成了整个展览和作品的线索与核心,把所有的作品贯穿在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当中,呈现几年来不断内化学院所学及融合新的知识和思潮所带来的结果。作品有很多变化,比如概念、对象、媒介、创作方式等,但也有不变的,持续思考的习惯没有,“变化是一直存在的”这点没有变。所以在这么多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艺术不确切的认知,仍然存在各种类型的问题。这次个展是近几年来的小结,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黄几说,“我一直都在努力更加专注地思考和创作,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将继续。”
展览策划、开幕主持人常芳女士
本次展览由尚榕美术主办,东升实业集团鼎立支持,广州弼士贸易有限公司倾情赞助,梳理了黄几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和实践,通过“触感”、“痛感”、“格竹”等概念,力图呈现青年一代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线索,以及对个人经验、艺术本体、社会问题等不同层面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黄几《临吴湖帆〈虚心学习又红又专〉之金砖图》,96×123cm,绢本水墨,2019
“触感”是黄几近年来创作中持续探究的一个概念,他从传统“拓印”的行为中获得启示,将“拓”的过程与传统绘画创作等同理解为对万物触感的直接呈现。《刺》系列作品通过一种极致而直接的方式,将“触感”这种抽象但真实存在的生理感受转化为具体的视觉感受,最终在物我之间衍变为观者的心理反馈。
黄几-手稿《触觉自述》-29,23×33.5cm,纸本水墨,2017
黄几-手稿《触觉自述》-19,23×33.5cm,纸本水墨,2017
“格”乃穷尽之意。《格竹》系列作品围绕“竹”这个概念展开,尝试打破传统意义上对竹的表现,以多种视角和可能性对其进行描绘。自古至今以“竹”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不计其数,南宋李衎所著《竹谱》以及清《芥子园画谱》的出现早已将竹子的表现方式理论化、模式化,文人好竹与竹子所代表的高雅格调也深深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约定,由此水墨画中的竹子长期被定格在某种既定的图式之中。黄几通过深入竹谱的画理研究,将传统案例内化,使得“竹”的概念与范畴不断延展,渐渐脱离典范另辟蹊径,这种穷尽探究的过程,也是某种意义上“格竹”。
黄几《触不可及03》,45×65cm, 绢本水墨, 2017
黄几《斑竹图》,50×126cm,绢本水墨,2019
“触感”的转化与“格竹”的过程看似两个不同方向的突破,背后却隐藏着同一套工作方式:极尽地探究事理,通过提纯的表达方式,在徐徐道来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客体对象的轮廓与内涵。大量创作手稿的出现让我们清晰地窥见艺术家思考与工作的线索,其自我意识也在这些线索中渐渐浮出,某种意义上这些手稿成为主客体之间的介质。因此,“黄几画谱”其重点不在于“谱”,而在于“画”的动作与过程,并且重要的是这个动作与过程仍在持续发生,意识的构建与传统的消解并不矛盾,当这些清晰的可被陈述的逻辑被串在一起,便生成了黄几在寻求“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条通道上,努力的样子。这不仅成为青年艺术家生态的缩影,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学意义,因而在广泛而深刻的层面上,唤起大家的共鸣。
黄几《格竹01》,130×50cm,绢本水墨,2018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8月22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水墨,尚榕美术,,艺术家,艺术,东升,致辞展览 水墨 尚榕美术 艺术家 艺术 东升 致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