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吴为山雕塑国际学术研讨会:写意雕塑连接古今文脉_人文情怀贯通东西文心_写意雕塑-吴为山-研讨会-雕塑-艺术-作品-精神-自己的

编辑:陈耀杰 来源:艺术观潮
 
研讨会现场原标题:吴为山雕塑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时间:2019年6月21日上午9:00-12:00下午

UJPezMJrsXyZ2p2GfLUideBjrmDVBxl2bNxZSnmS.jpg

5aWmyvIeDuRLdjxUuchtvgNyoRvPJPcc922iPqub.jpg

研讨会现场

原标题:吴为山雕塑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

时间:

2019年6月21日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00

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研讨议题

· 吴为山雕塑的人文情怀

· 写意雕塑的世界性

雕塑语言是人类共有语言,在文明互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的写意雕塑连接古今文脉,贯通东西文心,以饱含诗性的塑造方式、写意磅礴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一尊尊呼之欲出的中外历史人物、英雄豪杰、文化大师、艺术巨匠以及普通大众。他为时代造像,为历史讴歌,为中外文化交流发力,为培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艺术创造。

8jqttNEQCYcqZZKKBQsOgvdEeFBMdBdav3QJwk3m.jpg

现场合影

2019年4月起,中国国家博物馆重点策划展出“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作品展”,共展出吴为山数十年不断探索、创作的近179件(套)代表性雕塑作品。本次活动即紧密围绕该展览展开的、为期一天的重要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请中外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就吴为山雕塑的人文情怀和写意雕塑的世界性两个议题展开。

ztVFkoNaHivrFwdDe5s1GcQwAhNWCcycSgJ73ZKG.jpg

嘉宾参观展览现场

oePiNSeXKhSrvM9A7DL4gWf5JyNBfXyRLoSwhsVb.jpg

嘉宾在展览现场合影

研讨会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主持。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外方专家有:迪埃·贝奈姆(Didier Bernheim,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安东尼奥·第·托马佐(Antonio Di Tommaso,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德里亚斯·路德维希(Andreas Ludwig,德国特里尔市副市长),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Ostap Kovalchuk,乌克兰艺术科学院副院长),阿德维塔·戈拉纳雅克(ADWAITA CHARAN GARANAYAK,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朝野浩行(Asano Hiroyuki,东京学艺大学美术教授),韩在爀(Han Jae Heuk,韩国文化院院长),邱艺(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协会主席);中方专家有: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强(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北京大学法语系系主任),王一川(北京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艺术学院教授),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徐涟(《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

ddVUlLXg1j9u1ujsqp6LcUkszaLl5nyZFwruW0MW.jpg

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安东尼奥·第·托马佐与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

上午时段的研讨会由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安东尼奥·第·托马佐和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共同主持,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 )、王一川、安德里亚斯·路德维希(Andreas Ludwig)、张晓凌、迪埃·贝奈姆(Didier Bernheim)、董强、阿德维塔·戈拉纳雅克(ADWAITA CHARAN GARANAYAK)、牛克诚先后做主题发言。

MDM94uVYmnuBSACKQlPfuBuoTDTfc0Q4uUaQWsIL.jpg

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

作为同样是从事雕塑艺术创作的同行,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先讲述了吴为山先生与俄罗斯的渊源及其在俄罗斯的受欢迎程度,并对他的艺术作品及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赞许和评价,称赞他对雕塑艺术的发展及俄中文化合作的巩固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接着,安德烈·科瓦尔丘克主席以吴为山创作的一些雕塑作品为例,徐徐展开,通过举例分析《灵魂之门》《马克思》《老子》《孔子》《南京大屠杀组雕》等雕塑作品,高度评价了吴为山先生。他说:“吴为山先生以大胆的想法和构想,让两个穿越时空的人物组成一组对话,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老子》《孔子》则是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研后融会贯通的成果;以灵魂独白的方式来创造和表现诸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这样一种高难主题的雕塑,都充分体现了他创作的最核心的特点:将中国的精神精髓与欧洲现代的美学融合在一起,将传统的、民族的和当代新的雕塑语言融会贯通,并且把创作跟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把所有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以一种真正的大师的视角和笔触去进行创作。他手下雕塑的每一寸、每一尺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特色所在,每一处的雕琢都不是一时兴起,都是基于他的艺术感悟。的确这样,天才雕塑家所有的创作都蕴含着精神的特质,都浸润着文化的传统,都体现着中国文明的精神和世界雕塑的成就。我觉得,吴为山是为了全球艺术而生的,他的雕塑创作是具有全球的价值和意义的。”

leFn8uSWXiTHKeDcmrM8d2jqXs4eBDKEgUtk9TFh.jpg

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主席代表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向吴为山先生授予了金色奖章

最后,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主席代表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向吴为山先生授予了金色奖章,以示尊敬。

4PftEUb9GiUaeT0Ej7MCmD1KnX0Z3irnJ9ZUyYF3.jpg

王一川发言

Wang Yichuan’s  Speech

王一川教授在艺术理论和美学领域颇有建树,他以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为例,以“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雕塑诗人——我看吴为山雕塑展”为题,指出本次展览回答了新时代艺术创作的三大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从美学角度谈了吴为山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他说到:“吴为山先生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上首倡‘写意雕塑’,独创以写意引导而又诗风浩荡的雕塑风格,近三十年来长期为中国文化名人塑像,集中再现了中华民族脊梁的群体风貌。”他引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美学》 第三卷上册中黑格尔的名言:“雕刻所抓住的是一种惊奇感,这就是精神把自己灌注到完全物质性的材料里去,就这种外在材料塑造成一种形状,使自己从这种形状里看出自己就摆在面前,认出这种形状就是符合自己内在生活的形象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惊奇感。”从而指出吴为山先生塑造文化名人,正是抓取了文化名人最富于表现力的独特瞬间身姿而加以凝固,尽力袒露人物的特征化面貌,把人生惊奇感外化出来并激发共通感,这即是特征化或惊奇感的精心营造。他分别剖析了《问道》《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费孝通先生》《雷锋》等作品里蕴含的美学特征并以此论证每件作品的基本特征、精心营造的惊奇感觉及所折射出的美学价值。

接着,他又以《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鲁迅》《齐白石》系列、、《孔子》系列、《老子》系列、《杜甫草堂》系列为例,评价吴为山先生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以当代世界的特定诉求与中外文化名人展开跨越时空的新型对话,不仅凸显了当代风范,更凸显了其在当代世界探古典先贤“诗心”的诗性意义。

通过以上的详细阐述,王一川教授指出,吴为山先生不仅是在以“大匠”之心精心塑造其雕像,而且更以奔放激越的“诗人”情怀去热烈地拥抱自己创作的雕像。他的“写意雕塑”的艺术美学建树可以说是以上两个方面的相互交融,成功地跳脱出了物材,而是与心灵之间的对峙,成功化解了写实美学与写意美学之间的紧张关系,实现了虚与实、形与神、动与静、有与无之间的瞬间融通,他的雕塑绝不只是“雕塑”出来的,而更是“写”出来的。这种独特的美学探索和卓越艺术建树可以作为当今世界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代表之一而屹立于世界雕塑艺术之林。

6hcvhF3ql7sXEcFH0gu10vNIX2PiLR4RsA5LfhI8.jpg

德国特里尔市副市长安德里亚斯·路德维希(Andreas Ludwig)

德国特里尔市副市长安德里亚斯·路德维希(Andreas Ludwig)以亲历者的身份,全面细致地回顾了吴为山先生创作的《马克思》青铜塑像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的落成始末、落成后的受欢迎程度及世界反响。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环节都引人入胜,让人觉得一切犹如就发生在眼前,朴实而生动。

X8CbeeMkhYz6GlHJemuxKmJyT8RZwpEKmrviMSAv.jpg

张晓凌发言

Zhang Xiaoling’s Speech

张晓凌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史家、批评家,他以《吴为山雕塑的家国情怀与美学建构》为题,指出近现代以来,由中华民族特殊的历史境遇所致,启蒙与救亡、建立独立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是中国现代政治的最高目标,也是中国现代文艺的轴心与动力。中国现代文艺也由此表现出家国情怀与美学建构总体性特征。所谓中国文艺的现代性即政治与艺术的现代性,与西方以“形式” “自我”为中心的现代性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论从政治史、社会史,还是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吴为山的雕塑创作都是这一现代性逻辑的延伸。家国情怀即是吴为山雕塑的轴心与动力。

随即,他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延安窑洞对》《孔子》《老子》《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杜甫草堂》系列及《南京大屠杀组雕》,评价道:“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以对每个个体内在精神的完美呈现,而上升至灵魂雕塑的高度。他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雕塑系列是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形象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史、灵魂史。因而,它与先贤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主体。

接着,张晓凌院长以自己的理解分析了吴为山“写意雕塑"理论形成的原因及其“写意雕塑"的美学建构的建立。他说:“早期留学生在欧洲学习即开始对民族化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浪潮中,开始新一轮的民族化探索;20世纪80年代,在全盘西化的浪潮中,中国雕塑界大体被以下几种力量所支配:1. 以苏联、法国学派为基础的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2. 以欧洲现代雕塑为蓝本的形式主义雕塑;3. 以欧美后现代装置为启导的装置性雕塑。在文化重围中,如何寻找中国当代雕塑的出路,如何打造当代雕塑的中国学派,并以此在全球化格局中建构中国雕塑的主体地位,成为吴为山先生思考与探索的方向。吴为山“写意雕塑”的形成,既来源于他的文化焦虑,也得益于他对中国宇宙观、传统雕塑和文人书画美学观的再发现。“写意雕塑观”不胶着于事物的表象,由技而道,呈现形而上之‘意象’,即造化之理与万物之神,亦即“阴阳昼夜消息之理也”,如此雕塑的创造便成为“为道日损”的过程,表现在创作实践上,其要点有:1. 以神写形;2. 离形得似;3. 书法线条的旋律与动感;4. 水墨的自由性。所以,“写意雕塑观”既是本体论,也是方法论。”

再次,张晓凌院长评价吴为山先生为中国当代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因为他是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雕塑展最多的艺术家,也是作品被各国博物馆、美术馆、美术学院及各类文化机构收藏最多的艺术家。他以一已之力,构建起中国当代雕塑与不同文明艺术之间的互融、互释关系,而这正是人类现代文明构成的主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吴为山也广泛汲取了诸如欧洲、美洲、中亚、南亚等地区雕塑的优长,以跨文化的视野展开雕塑创作。

最后,张晓凌院长结合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 原创性的困乏;2. 精神的自我矮化;3. 文化立场的犬儒化,并以鲜活的实例从侧面肯定了吴为山雕塑对当代艺术难题破解的功劳。他首次评价吴为山先生是“灵魂雕塑的工程师”,肯定了他对推动当代艺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指出他的“写意雕塑”观为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方位,更高度评价他是中国当代文化走向世界的实践者、引领者,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世界级代言人。

VGeRsEEG2ZbgB69wYFlVLOq9QnjMmN17YLlTIx4e.jpg

迪埃•贝奈姆(Didier Bernheim)发言

Didier Bernheim’s Speech

迪埃·贝奈姆先生是法国著名的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关于艺术法律问题的专家,他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出发,主要论述了雕塑家职业的重要性和意义。他通过举例1917年《马赛曲》诞生,证明没有创新性和原创性的雕塑是不能持久的,表现语言也会越来越贫乏。他评价说:“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很有力量,展现出了人类的欢乐和悲伤,思想性很强。从结构来看,为思想服务的结构性也很强。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也非常令人感动,具有世界性。

ccRAUyyHpaFSvD2dK5xRqiNcNw8Q5WhPerHY2GZX.jpg

董强发言

Dong Qiang’s SPeech

董强教授作为法语专家,从在展厅看到的作品《孔子》《鲁迅》《弘一法师》《阮元》引申而出,以“中法美学传统交汇关照下的吴为山雕塑艺术”为题,通过展示法国新古典主义雕塑家让·安托万·乌东以高超的雕塑技法创作的超写实的、细节微妙、充满着灵巧艺术气息的作品,法兰西艺术院主席、终身院士、雕塑大师克罗德·阿巴吉的作品,米开朗基罗作品与龙门石窟佛像中法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力量,并进一步阐明了吴为山先生以他对中国传统的领悟来写照当今,成功地用自己的雕塑语言表现出了作品的生命力。

js8GMDnykHrbSWiSfuWAK5o0Vqq9CYvlMNJKfn8L.jpg

阿德维塔•戈拉纳雅克发言

ADWAITA CHARAN GARANAYAK’S SPEECH

阿德维塔·戈拉纳雅克先生是印度建筑领域方面的专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石刻雕塑家。他认为雕塑是一种非常有创造性的艺术,不仅可以触碰,也可以切实感受到。当一位雕塑家在创作的时候,他思考的过程非常重要,实践过程也很重要。“在吴为山先生的作品中,我的感受非常多,他的作品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念,是超出我们想象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理念和哲学思想是如此的浩瀚。看他的雕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雕塑,还有其所传达的思想意识,是非常蓬勃的。我作为一名印度人也能充分感受到吴为山先生的作品所创造出来的氛围,非常美妙的感觉,这样的作品是可以改变社会的,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其影响的其实不是社会和政治方面,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种变化和影响。同样作为一名雕塑家,这也是我切身的感受。我非常喜欢吴为山先生的作品,也希望在8月份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印度再次相见,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讨论规划一些新的工作计划。”

阿德维塔·戈拉纳雅克先生还透露,印度马上要迎来甘地的纪念日了,将邀请吴为山先生塑造一尊甘地的雕像,因为他发现“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有非常强的历史感,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演变。看到他的作品你就仿佛看到了历史在你的眼前一页一页地翻过一样。你能看到历史的长河在眼前流动,这些作品都是有生命的。”

HPkfnGO1C5wWkKmO8crajzCohauZxn8mvse2HFeN.jpg

牛克诚发言

Niu Kecheng’s Speech

牛克诚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也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著名专家。首先他通过举例吴为山先生的一个日常细节,高度评价了吴为山先生的口才和才情,以及超强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赞扬他文采飞扬、思想深邃。他说:“‘写意雕塑’也是一个概念,但它不只是一个概念,它其实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一个回望,并且在今天来讲是一个拿中国的艺术方式和西方进行文明互鉴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手段。就‘写意雕塑’这个概念本身来讲,就是一个联想与想象综合的体现。写意雕塑背后有更为丰富、多元的精神资源为构建的布局在那里,这个精神资源在我看来就是吴为山先生特别丰沛的文思。”

牛克诚先生借用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的那句描述音乐与建筑关系的至理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而评价吴为山的写意雕塑是“凝固的文思”,并以“凝固的文思”为题展开论述吴为山的写意雕塑。

他评价说:“吴为山先生对天地山川的仰观俯察,对儒、道哲学的深刻参悟,对诗文艺论的强记冥会,对书法、绘画的触类旁通,以及对中外雕塑的博览精研,等等,汇聚为缤纷斑斓的意象及情思,胸中遂有勃勃之意,用黏土‘写’出而为写意雕塑。它也因此体现出自然之道、生命之态、艺文之旨、书画之韵及乐舞之姿。‘凝固的文思’,凝固是指作品的完成状态,而其创作过程则是文思奔涌的激情挥写。米开朗基罗在石头中看到形象而将多余的石料剔去,为山则将心中意象倏忽间倾泻于黏土,每一堆贴、每一刮抹、每一捏塑,都是心印。这也成为写意雕塑可以代表中国艺术方式向世界说话的理由与资质。为山是一个特别激情澎湃的艺术家,因为他心中有勃勃之意,他的写意雕塑就是在一种特别激情高昂的状态下瞬间将情思和意象倾注于泥土的过程,并借助于雕塑这个手段阐发出来。他所凭借的有两个载体,一个是黏土,一个是中华文化名人,分别作为他心中勃勃之意向外阐发的物质手段和他可以倾诉的,可以代表他来传递他对于中华文化思考的一个形象的载体,所以中华文化名人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形象。看到他的写意雕塑我们就会看到有这样一个强大的文化资源为支撑,就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体系与语言体系,具有明确的精神指向。吴为山先生的写意雕塑之所以可以代表中国雕塑艺术向世界‘说话’,就是因为一方面是对传统非常充分的总结,是传统的思想资源、精神资源以及艺术语言资源的高度凝练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样态,这样的艺术样态就是和西方的写实雕塑成为了一个可以对峙的、平行的、互相对话的雕塑创作体系。”

牛克诚先生还说到:“我们看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不去看塑造的形象,就只看所有的手法就能感受到这是吴为山先生的手指经过他的涂抹之后所形成的一个印记,这个印记是有不同的表情的,这个表情又是和他所要塑造的对象是非常贴切的。比如说,鲁迅的那种大刀阔斧的刚性的塑造印记,都赫赫然地保留了下来。而对李可染那种非常圆润的主要捏塑出来的手法和雕塑的外观,以及像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泼墨式的情致……所有的表情既是对象特征的最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为山当时创作心境的一个真实的体现。”

“我们在为山的写意雕塑中看到了连续的可读性,这个是可以和西方的写实雕塑形成很好的对应的体系,这个体系追根溯源,还是写意。由于写意是抓住了对象最本质的特征来进行体现的话,则会舍弃对外形和细节的关照从而进入到全身心的、更为细致的所有手法的表现中,使手法作为情感的一个记录的形式,永远留在为山的写意雕塑当中。”

blfH0FTJUrsqG14bb0y2QI9F7GD1wdsaxyfOM7Su.jpg

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北京大学法语系系主任董强和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

下午时段(14:30-17:00)的研讨会由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北京大学法语系系主任董强和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德烈·科瓦尔丘克(Andrey Kovalchuk)共同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安东尼奥·第·托马佐(Antonio di Tommaso),《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乌克兰艺术科学院副院长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Ostap Kovalchuk),东京学艺大学美术教授朝野浩行(Asano Hiroyuki),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爀(Han Jae Heuk ),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协会主席邱艺,《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徐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后做了主题发言。

0xVlesvcUi2mZVqXlwu9Lb8ZTsbkVPI5LNSiUhfY.jpg

邵大箴先生发言

邵大箴先生是我国美术史论的权威,对雕塑艺术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学术见地,此次他以“吴为山和他的写意雕塑的理论和实践”为题展开演讲, 从中国写意雕塑的传统,写意理论在中国绘画体系的渗透和意义,“写意”和“写实”的对应关系、中国艺术的特点、中国艺术体系的本质及与西方写实艺术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出发侃侃而谈,自然引申出吴为山先生于9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他提到,熊秉明先生来过中国大陆很多次,跟美术界和其他领域的一些朋友们进行交流,并且在北京举办过他的大型展览和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也受到了吴为山先生热情的接待,并且和吴为山先生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在交流过程中,熊秉明先生支持吴为山提出写意雕塑,提倡写意的雕塑,也就是说吴为山先生的“写意雕塑”理论是得到熊秉明先生支持的。

在谈到中国的艺术体系时,邵先生认为中国的艺术体系是写意的。这个写意并不否定造型和写实,它是以形写意,用实际的形体来表达思想、观念、感情,故属写意体系。他认为写意体系与西方的的写实艺术体系是相对应的,没有孰高孰低的说法,说我们的写意体系、写意艺术高于西方写实艺术,或者说西方的写实艺术高于中国的写意艺术,这样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但有一点,中国的写意体系的艺术是有独特品格的,且世界上独有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的艺术是可以与中国比较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写意艺术中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美学观念,所以说中国的艺术传统是写意性、意象性的,不是写实的,也不是抽象的。

接着,他谈了自己对吴为山“写意雕塑”的理解:“我认为,吴为山提出‘写意雕塑’这个主张是大胆的,因为在中国的雕塑中会找到民间雕塑,或者是在传统的浮雕或者是圆雕里都有写意的因素,而且有很强烈的写意性。雕塑是一个实体的创造,是三维空间的,当然它不能离开写实,不能离开形体的塑造,可是作者大有可为的是在三维空间里,在立体的造型中表现自己的感情,包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创造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吴为山所要追求的。他要追求的是不要重视艺术实体的造型,在实体造型中,要以形写神,要形神兼备,要略形重神。我觉得吴为山提出雕塑的写意性,但他并不排斥写实的雕塑,而是主张写实的雕塑也要有写意性。我们文人画是写意性的,但工笔画也是中国写意艺术体系的一部分。假如说我们狭义地认为写意称为文人画,水墨重彩画就是写实,可是它同样要追求中国写实的意象性。吴为山之所以非常敏感地提出雕塑的写意性,或者是’写意雕塑’,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研究的,对西方现代文化及现代艺术均是有研究的。这两点结合在一起,便激发了他对写意雕塑的热情。他重视写意的理论或者是写意的世界,他自己也练习书法,他认为中国传统的佛教雕塑是写意的。过去熊秉明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把中国的佛教雕塑和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或者说是19世纪的写实雕塑相比较。我们经常感觉到佛教雕塑很程式化,好像做的都一样。熊秉明先生认为一个佛教的圆雕对里面所包含的东西比西方的写实雕塑还要丰富和深刻,从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领会到他认为中国佛教雕塑是比较程式化的,在不懂艺术的人看来,觉得差不多,实际上有非常微妙的变化,对人的心灵世界和形象塑造是非常精致、非常深刻、也非常生动的。所以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就是写意的,包括龙门、大同及麦积山的雕塑,都是在写实里面追求写意性。同样,吴为山的雕塑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写实中强调写意性,因为有写意性,便可以放任自由,可以有掌握的度。这么多的雕塑,大大小小的都要追求一种表现力,追求一种写意性,他的雕塑语言是跟别人很不一样、很独特的。”

最后,邵先生分析了吴为山提倡“写意雕塑”的缘由,认为与他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切身的文化感受是密不可分的。欧洲的现代派、欧洲的现代主义,实际上很多方面是吸收了中国艺术的观念和中国艺术实践的成果产生出来的。另外他谈到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都在致力解决一个问题,即虚实关系。他说中国的写意绘画、写意体系,包括吴为山提倡的“写意雕塑”就是强调虚实结合,以现实生活及客观物象为基础,他的文化名人系列雕塑即是以客观人物的形象为基础,所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大有可为的。我看吴为山的雕塑虽然已经创造了这么多大的、小的雕塑的作品,但我觉得他仍在前进中、迈步中、探索中,往更高的境界发展,我相信吴为山的雕塑还有新的天地。

nzNGpg6AFH3SctluKCqAIbu6jv1Ad0HpOvFSorsG.jpg

安东尼奥·第·托马佐先生发言

Antonio di Tommaso’s Speech

安东尼奥·第·托马佐是来自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是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他谈了在欣赏吴为山作品和与他交往的过程中对他的理解。他说到,他们彼此之间因为语言的障碍不能在语言方面进行交流,但却可以通过艺术、通过雕塑突破这些障碍,达到心领神会。他说,吴为山创作理念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三个方面是:一个从置身于自然中的一些雕塑作品了解到他与自然的密切的联系。自然对于所有的艺术家来讲,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吴为山先生善于捕捉中国自然景色中独特的特点,将其移植到形象中,通过精彩的、大块的塑像展示出充满力量的运动感,从而也显示出一种鲜明的地域特点。例如,他于2005年创作的位于江苏淮安的高达18米的大型的老子塑像,像身上有一个宽大敞口的洞穴,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的人物塑造中均体现了吴为山先生对人类历史含义的追求以及这些人物在世间的使命的理解。他塑造的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及一些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科学家的雕塑形象,都是对中国古老智慧和文化的最佳体现,但同时,这些人物又能够超越他们的民族性,成为人类思想巅峰上的符号和象征。也正是出于此原因,一些在时空上离我们较为久远的艺术家,比如中国现代绘画之父——齐白石和西方画圣达·芬奇,他们便能就艺术和科学的最高价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

接着,安东尼奥·第·托马佐以自己最喜欢的艺术家多纳泰罗为例,谈到佛罗伦萨学派的雕塑和吴为山雕塑的相似之处,指出他们在研究方面和雕塑工作的组织方面都很相似,并举例说明。安东尼奥·第·托马佐给予吴为山很高评价,他认为“吴为山先生具备一个真正雕塑家的非常重要的艺术才能,即不同寻常的观察力,视野也非常宽阔,充满了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去推动了他认识其他的文化,并且与之进行对照和对比,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而且他非常敏感,这种敏感性可以使他穿透到人的心灵中去雕琢灵魂。在他的雕塑中,可以看到他和自然的关系,还能体会到人的精神、历史。另外他的双手灵巧至极,他会从材料中雕出充满力量和充满诗情的作品。我觉得他集中了19世纪、20世纪艺术家的优点,也有一些未来主义的元素。可以说,他的品质是非常完整的,将来肯定也还会带来令我们惊喜的作品。”

除上述所说,安东尼奥·第·托马佐还谈到他特别欣赏吴为山的另外两点:非常慷慨、非常谦逊。他评价说,这两点都是自古流传的美德,而且每个时代的伟大艺术家都具备这两个优秀的品质。最后,他将两位意大利的艺术大师:17世纪杰出的画家卡拉奇说的“我们艺术家是用手来思考的”和雕塑天才米开朗基罗说的“艺术研究永无止境”送给吴为山先生,勉励他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LT1jA9L9McvYo7126RAP5Gzvqh4dsM6S5cft04n5.jpg

尚辉先生发言

Shang Hui’s Speech

尚辉先生不仅是《美术》杂志的主编,同时也是艺术评论家和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他以吴为山雕塑的创造在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与大家分享了吴为山与中国雕塑的现代精神。他指出吴为山先生是20世纪以来将中国雕塑进行现代性转型的一个关键人物,这个关键点首先是他背后来自于中国早期向欧美学习引进西方写实雕塑的雕塑家,他有这样一种学习和研究的传统;其次他是中国的艺术家,他的书画修养是有中国文化的背景和积淀的。

尚辉先生从吴为山雕塑在中国雕塑现代性转型中的独特性和吴为山为中国雕塑现代性提供的写意智慧两个方面展开,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中国雕塑的现代性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现代社会意识表达的公共性问题,其次则是把对于神和权的崇拜还给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形象表达。他指出:“中国雕塑的现代性更是一种现代社会精神的体现,而不是脱离形象雕塑的雕塑形式语言的自觉和对立。中国的这种现代精神肯定是和写实的人的形象紧密相关的,和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比较强调形式探索、语言独立并不完全一样。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引进欧洲雕塑以后,一直试图通过写实语言来实现雕塑公共性的人的纪念碑的意义,纪念碑式的雕塑以及隐含其中的现代人文精神才是中国雕塑的现代精神。在中国雕塑的现代性转型中,这样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他以张充仁的《恋爱与责任》、滑田友的《轰炸》、吴为山先生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为例,深刻揭示了每一件作品所蕴含的现代精神和文化意义。他还通过分析吴为山先生雕塑作品中,结构像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的失去孩子、丈夫、家园的母亲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控诉,拷问了战争中的人性的命题,从侧面折射出中国雕塑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及这种主题雕塑对意象造型的强化和引领作用。吴为山的雕塑作品用写意的方法直接揭示人性,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关怀。他还列举吴为山先生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同《收租院》《农奴愤》这些表现苦难的雕塑以及吴为山的《渡江战役五前委》与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不同的语言塑造,充分肯定了吴为山先生在表现民族精神,书写民族魂魄的时候,他的艺术语言既有借鉴学习前辈艺术家的写实的传统,也有在他自己所处的时间节点上进行现当代艺术的转换,正是这样一种转换使吴为山的作品与其他前辈雕塑家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区别。

尚辉先生还展示了展厅中展出的《百年丰碑》小稿,说看到它犹如看到了一幅很重要的历史的影像,像一幅照片唤起了我们对那帧照片的一种历史的记忆,并从中可以看出吴为山在写实雕塑的同时也有意地进行当代艺术图像的引用和借鉴,看出他在表现人性或是表现民族精神的公共性的时候进行的一些当代性探索。

接着,尚辉列举了体现了中国写意文化传统的《空谷有音——老子出关》在墨西哥展出时引发的强烈反响、精神共鸣和重要意义,指出“中国雕塑的现代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勇于并善于把西方写实雕塑融入中国意象美学与写意语言的探索上。吴为山先生提出了文心意写的写意雕塑概念,他是最明确提出中国雕塑写意论艺术主张的人,明确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审美理想。他提出的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中国艺术进行现代性转化,同时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审美的理想。这是他面对世界雕塑向装置和多媒体靠拢,而使雕塑艺术消解的一种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应对策略。”为了更好地诠释吴为山雕塑中蕴含的写意智慧,尚辉先生还将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马蒂斯的作品同吴为山的《苏天赐》肖像,以及罗马尼亚雕刻家布朗库西的作品和吴为山创作的小女孩进行对比,从而形象地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质的区别。接着又以《吴昌硕》《林散之》《黄宾虹》以及《问道》《跨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为例,具体剖析了每件作品所蕴含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

BYgli0TYh31qc1IUVMGNTxBqtp7NJ6O6iKfoNEGv.jpg

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先生发言

Ostap Kovalchuk’s Speech

乌克兰艺术科学院副院长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先生以自己的视角和理解解读了吴为山先生写意的全新风格。他认为吴为山先生的雕塑手法是独一无二的,手法的形成也不简单,跳出了我们习惯的窠臼,也跳出了我们对雕塑传统认知的藩篱。他的写意的全新风格,是一种非常形象表述雕塑师想法的手法,把欧洲传统的写实和印象主义、中国传统的手法、水墨画等传统的手法融合在了一起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寻求一种和谐的共存。让所有的手法和东西方的精神融会贯通,在雕塑中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精神寄托和思想形式的形象化的表达。

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特别提到并全面解读了2017年底于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落成的《灵魂之门——塔拉斯·舍甫琴科与杜甫对话》雕塑作品的细节与内容以及雕塑的难度和所蕴含的神奇而特殊的意义,并借此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吴为山先生在江苏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成长,积累下了非常深厚的、保证之后雕塑创作的必须的养分,深刻地浸润到了具有中国文学灵魂的环境中。他以中国在全世界的一个符号——长城作比拟,评价吴为山先生的创作里好像有着万里长城一般的气势磅礴,指出他的一些气势恢宏的大型雕塑,无论是从雕塑的组成、造型及线条上,都非常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且又不是独立地树立在那里,与它的周围都能形成一种互动和和谐。我们可以在其雕塑中感受到像泰山那样的挺拔和坚韧不倒,也可以看到像太湖水一样的沉静,所以我觉得他有非常清晰的对艺术的敏锐的感触,他对孔子以及儒学都有非常深厚的了解,对青铜这种材料以及用青铜建造自己的雕塑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刚才有人提到了齐白石和达·芬奇的对比,在乌克兰是舍甫琴科和杜甫的对比,对比有一定的深意所在,因为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就像甘地对于印度,舍甫琴科对于我们,孔子对于你们,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哲学和文化史上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吴为山先生拥有精准的触觉,他的想法及所抓的点都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舍甫琴科对我们来说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他捍卫了当时人民的自由斗争,唤醒了人民的精神,勇敢地为自己民族的发展发声;杜甫也是一生中经历了很多坎坷,这种艺术的形式、美学的表现都会成为我们永久的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遗产和财富。我们还可以看出他整体建造的形式以及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一时兴起,都有自己深厚的构思和想法,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孔子的整个造型看到儒学的精髓。”

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还剖析了《秦始皇》的造型意味以及《老子》虚怀若谷的道家精髓,指出所有的细节和情感的感触都会在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中传达给观赏者,就像中国的文字下笔的笔触和笔划,都有自己的深意所在,有横、有竖,所有的雕塑都在诉说自己的意义。

他还讲述了吴为山先生雕塑创作中自己认为很有趣味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给大家展示了《邓小平》雕塑作品中每一处切割、面部表情和衣服纹理细节,并通过诸如达·芬奇和孔子的对比、齐白石跟达·芬奇的创作对比, 指出吴为山先生创作的独特视角、形象语言及材料运用的恰到好处。

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还以《睡童》为例,向观众解读了他认为的作品中蕴含的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他引用著名艺术学家沃洛申所说:“雕塑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材料、质料和周围空气中的关联。”高度评价了吴为山先生作品中凸显的这样一点,“那么宏大、规模巨大的雕塑能给观赏者和观众传达出一种感觉,就是让你在一个巨大的雕塑面前小心翼翼地欣赏它的感觉,这样的一个感觉已经通过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传达到了观众的心里。我想也许这就是写意,难以捕捉的东西,去捕捉那一下子的灵感,正是写意的一种精髓所在。

VYOrkKaQDlKul8pCbpfsGPBRJjRvfBaKkhepG1OZ.jpg

朝野浩行先生发言

Asano Hiroyuki’s Speech

东京学艺大学美术教授朝野浩行的专业是石雕,他指出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的表现不只是象征了人物的形象,同时也表达的人物的思想、内心情感,并且以形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形来反映意。

他特别借用吴为山先生塑造的与日本有着密切关系的《鉴真和尚》,充分肯定了吴为山先生非常精妙地捕捉到了鉴真和尚为了弘扬佛教多次在当时船运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东渡日本,用自己的生命弘扬佛教的情形。

朝野浩行还列举了《问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并坦言描写日本所犯罪行的南京大屠杀雕刻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事实,对吴为山先生为祈祷和平而作的初衷表示由衷赞叹。他还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吴为山先生以崭新的雕塑表现形式创作作品,评价他“在用黏土造型的基础上,以切削等方式从黏土的形状进一步挖掘内心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雕塑对象的情感独白”。

oyU9pGsq8sZguKbDZsAYQGqh7hA8YRkecFf2aN2l.jpg

韩在爀先生发言

Han Jae Heuk’s Speech

韩在爀先生分别从吴为山先生本人和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中蕴含的个人情怀以及对艺术世界的理解、对国际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他深情地回忆了三年前在中国美术馆初次与吴为山先生见面时留给他的深刻印象及看到他的雕塑作品后由衷的敬佩和感叹。他评价吴为山先生的作品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作品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和力量,并评价此次“丹心铸魂”大展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其人文情怀的突出表现,“丹”字的运用更是其表达赤胆忠心和不忘初心理念的体现。

身为韩国人的韩在爀先生对中国文化也有着一定的研究,他引用《文心雕龙》的命名缘由及《文心雕龙》的作者,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提出的主要美学范畴是成对的,道与文、情与才、真与奇、华与实、风与骨等的论述所体现的各艺术因素和谐统一的美学理论。指出“在‘丹心铸魂’展览中可以发现刘勰所提及的美学理想和人文情怀。展览中陈列的作品涉及到的历史文化人物,中国古代到当代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人物,孔子、老子、王羲之、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时珍、吴道子、徐悲鸿、齐白石、鲁迅、冯友兰等等,每个雕塑都是立体的、丰富的,不仅无声地展示出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时代精神、人类的灵魂,同时在美学上,也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将人物背后所蕴含的种种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韩在爀先生还深入剖析了《孔子》及《孔子问道于老子》塑像的造像细节及其中蕴含的厚实而凝重,外化了大哲学、大圣的文化内涵。指出吴为山先生运用写意雕塑手法融合中国传统泥塑造型加以表现、运用对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理解加以表达创作的《孔子问道于老子》塑像,心手相映,蕴于自然,展现了道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

最后,韩在爀先生以鲜活的实例有力地论证了吴为山先生在除创作和理论工作外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还引用吴为山先生曾说过的话:“在当下,当生活节奏变得很快,竞争也非常激烈,各种浮躁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能继续坚守住理想的阵地,坚守住优秀的传统文化阵地,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能起到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当然,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不能是故步自封的,继承传统文化还有许多如何发扬的问题需要探讨。”这不仅是对艺术创作的卓越追求,也是所有从事文化艺术和负责文化交流的人通过雕塑和文化艺术应所追寻的方向。

6HN8Q8qu2t15LZNscnb1UTOjIYgZA0t0FHxpuHLt.jpg

邱艺先生发言

Qiu Yi’s Speech

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协会主席邱艺,本身也是一位艺术家,他以一位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视角,以“空间中的水墨呈现——吴为山先生雕塑艺术”为题,谈了他对“丹心铸魂”上所呈现的吴为山先生雕塑作品的观后感。

邱艺认为,“空间有两种,一种是精神空间;另一种是立体的、真实的、三维的空间;空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世界性、创新性和当代性的特点。国际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是一位将雕塑艺术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他将对人物与世界、对至真至诚的人性探索,对自古至今对社会的描摹融入于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精神的雕塑世界。他所表现的人文情怀和中华民族的风骨,成就了其作品的灵与魂。其作品不仅具备了中国古代雕塑内在传承的意义的韵律,同时也传达了中国水墨所具有的‘写’的精神。吴为山先生雕塑的用笔、用墨,犹如中国水墨在立体空间中的晕染,既像江河在山涧倾斜游走时的酣畅洒落,又像磐石在雄风中矗立时的大气磅礴,所谓‘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吴为山先生的作品,区别于后印象派,又不同于表现主义,既展现了西方艺术中光与影的相加呼应,同时也表达了东方艺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中国乃至世界雕塑打开了创新和未来的空间。‘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展,共展出了近200尊中外文化名人,从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无产阶级领袖,雷锋、焦裕禄等为代表的英雄劳模,再到老子、孔子等中华历史明人,他通过雕塑来分享人性的美,也寄托了他的人文理想和情怀。雕塑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小写意、大写意,有的一笔成形便可探微灵魂,有的重笔描摹便可洞察人心,他将人内心精神世界以独特而敏锐的眼光加以了传神的的描绘。他的雕塑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性,最重要的是有中华民族的风骨,这是支撑作品的灵与魂。也就很好地体现了世界性。”

邱艺还全面解读了《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空谷有音——老子出关》《睡童》等雕塑作品中所贯穿的灵魂与精神的内在交替融合。他还引用美国著名艺术家罗素的名言:“有艺术品进入艺术界,艺术家更喜欢艺术品,但对我来说,艺术最重要的是让人忘记艺术。”评价“吴为山先生的雕塑营造了一个中国精神氛围的空间,从这点讲,他的雕塑作品与罗素有相似的艺术观点和态度。罗素并未把艺术看作艺术,同样吴为山先生也并未把雕塑认知成雕塑,而是塑造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他的雕塑不仅具备了中国古代雕塑内在传承的意义和韵律,同时也传达了中国水墨所具有的‘写’的精神,既有后印象派对光与影的理解,又增添了中国绘画中墨分五彩的层次。他的雕塑作品,有一种中国水墨的精神的存在,是中国水墨从二维空间转化为三维空间的释放。而表现主义也是印象派大胆的创新,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描写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对象,对象形的描写,对现实的抽象化,而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也恰恰具备了表现主义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不仅如此,他还强调了在面对一个人或者虚拟化人物形象的一种东方文化的再现,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这点来讲,他的雕塑作品超越了印象派和表现主义,运用行云流水般的水墨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哲学精神遵从的天真与执着、自然与雄浑。”

“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专注于中国笔墨所具有的自由和对额外空间的想象,以及对天人合一至高境界的追求,因此他的雕塑与中国水墨的结合是一种跨界的碰撞。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慷慨的精神,是对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在思想表达的慷慨,也是对现实的存在和自由想象交织的慷慨,将中国水墨的写意精神与雕塑的结合,包含了想象的自由,也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起的时间与记忆的空间联想的自由。他的雕塑建立在继承而来的文化层面上,将古代与当代编织在一起,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当代艺术的方式之一。吴为山先生的雕塑鼓励和激发了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新方式,创造了为这个世界的美育观众提供创新与愉悦以及新角度的思考,他以独特的思考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的领悟,以及中国水墨式的的展现形式,充分展现了其雕塑的创新性和当代性,大巧若拙,用笔藏锋,力量包裹其内,含而不发。”

邱艺还进一步谈了作为一个在国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在参观完此次“丹心铸魂”雕塑展的两点想法:吴为山先生雕塑的视觉冲击力和对于“写意”这个词的个人理解:“‘写意雕塑’这个词不应该有任何的翻译,不应该翻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就应该有独有的词就叫‘写意雕塑’。大家都知道李小龙创造了‘功夫’这个词,去意大利和欧洲的时候提起‘功夫’都是叫‘中国功夫’,并不是用一个英语的词来反馈。还有一个词就是我们平常吃的豆腐,意大利人去意大利中国饭店点豆腐这个菜,如果你和意大利人用意大利语说,翻译成这个词,意大利人肯定不知道,如果说豆腐才知道,所以这个词必须是中国独有的。我想表达的是‘写意雕塑’这个词是吴为山先生独有的词,代表着中国,将来在欧洲、在意大利、在德国、在法国,只要提起‘写意雕塑’这个词就不应该有翻译,就应该是独特的,就应该叫‘中国写意雕塑’。”

zsY34jRyD2bLeVZ2x8JVNSudhEUv3X50nFgVlxRE.jpg

徐涟女士发言

Xu Lian’s Speech

徐涟是《中国文化报》的副总编辑、艺术学博士,高级记者,也是发言的唯一一位女士,她以女性的视角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养成的习惯从观察者的角度近距离地感受吴为山先生作为雕塑家、艺术理论家、诗人以及丈夫、父亲、朋友的方方面面。她以自己对吴为山先生的熟悉了解,高度赞扬吴为山先生的勤奋及其不仅在艺术上成就卓著,在生活中同样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从点点滴滴的讲述侧面反映了他获得最高评价的实至名归。

徐涟认为“丹心铸魂”展览,作为吴为山先生最为重要的个人展览,不仅系统梳理了吴为山艺术创作的成就,奠定了其杰出雕塑家的地位,也预示着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国家收藏权威机构,以此次学术展览系列的开篇之作,将开启当代中国艺术史的新的书写。她说:“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法国的拉斯科这些岩洞中的旧石器时代绘画以来,被我们今天称为艺术的创作技巧,经过了几万年、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地继承使用中发展、丰富、创新了越来越多样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核心却始终没变,那就是认知的手段、记录的方式,情感的表达,它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艺术始终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无论是对自然的崇敬、恐惧、征服、喜悦,还是对人的精神理念的塑造与表达,艺术从来不必囿于具象与抽象的表现手段,而应追问其情感表达是否直抵人心,激起情感波澜。”进而指出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跟随历史的步伐、时代的进步,观察、记录、思考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与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她说:“吴为山先生的文化名人系列雕塑作品系统梳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之源。从炎帝、黄帝到老子、孔子,从李白、杜甫、苏东坡到昙曜、弘一法师到鲁迅、齐白石、冯友兰、费孝通、杨振宁这些历史伟人、科学泰斗、文学巨匠,以至于民间艺人阿炳等等,可以说他塑造了中国历史上一座座精神的丰碑,他们更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源泉。”进而讲到吴为山先生创作的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革命历史人物作品、进行国际交流的作品及关注个体艺术感受创作的作品,指出吴为山先生在艺术语言上创新发展出独具个人风格的“写意雕塑”,不仅是他艺术当代性的重要证明,也反映了他长期浸润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绘画、书法、艺术理论上的成就和建树。最后指出吴为山先生在国际上的成功也证明了当代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因为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时期而面临的不同问题。

Ez596CkVYQJOwpaAjdGEEMShH06W4ZdrIhbhroPA.jpg

范迪安先生发言

Fan Di’an’s Speech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做最后压轴发言,全面总结了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的重要意义。他说,“吴为山先生用作品的空间向我们展示了他几十年来的艺术探索,更展示了他的思想空间和心灵空间。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入他的艺术世界阐发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仅是对吴为山先生的艺术的认识和再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艺术探讨了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当代境遇。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历史情境,我们需要回答什么样的历史课题,通过吴为山先生的创作特质,更广泛地探讨了艺术的当下问题或者说当代课题,展开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学术的空间,文化的空间,因此我觉得,我们这次研讨会的第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通过会议和展览的相得益彰、相互交融,一方面进一步展示和评述了吴为山先生的艺术创造。另一方面借由他的作品,展开了中国艺术界和国际艺术界大家共同关切的课题。我很赞赏这次研讨会所设立的主题,一个是吴为山雕塑的人文情怀,一个是写意雕塑的世界性。当然,无论从一个艺术家的观察视角或评价维度,总是要和一个艺术家在创造中所做出的独特贡献相关,而这份贡献和个人的思想禀赋与探索的锋芒贴在一起。因此我觉得这个主题的两个方面应该都是非常符合吴为山先生的创造的,同时也特别能唤起我们从学术的或者说从历史的理论的各个角度来进行更多的阐发。这是因为中国艺术,其实也包括了许多国家的艺术,在今天都遇到了两个重要的课题:一个是如何从自身漫长的艺术传统中一方面形成传承,另一方面构成发展。两个课题有相当的世界共通性。中国社会现在有一句话已经非常地普遍了,叫‘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对传统有真正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价值意义上的论述,而守正也包括了对传统重要经验的当代转换,所有的继承、转换都是为了创造。因此,守正创新,今天在中国形成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共识,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和博大精深的积累。第二个共同的问题似乎更大,那就是在全球文化的新的碰撞、交织、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艺术家怎么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条道路不仅是属于自己的,也能在这个创造中彰显时代的、文化的追求。”

范迪安先生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从吴为山先生以他的人文情怀弘扬了中华人文精神、用写意雕塑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用雕塑艺术彰显了时代精神三个方面谈了他对吴为山先生艺术的认识。他说:“吴为山先生远的从中国的上古,近到中国当代,为这么多人物塑像,每一次塑像都因为他的精神和情感,进入到了历史和这些历史典范人物的精神世界中,由此,才能呼之欲出,形成一尊尊、一件件作品。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精神性,而为山先生的作品,孔子如神、老子若骨、李白仙风、杜甫神韵,等等这些都是视而可见的,所以风、骨、神、魂、韵这些中华美学的范畴,都被他的作品用视觉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山先生对写意雕塑的探索,对中国当代的雕塑发展及中国的美术和视觉艺术的时代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山先生立足在中国大地,却将视野放在了全球,有志于把中国雕塑和世界的艺术交流结合起来,他既有中国文化内部的不同思想流派的对话,例如孔子和老子,更有这些年他注重的在不同文化之间所构筑的对话,如《跨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和齐白石》《灵魂之门——塔拉斯·舍甫琴科与杜甫对话》,他用中外的不同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间构筑了人与人的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可见的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的主题,是一种创造和贡献。我也特别希望为山先生在对话这个主题上还可以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新的作品。今天我们大家都在关切全球格局发生的重大变革,都在热切希望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不同的方面来共同建构。为山先生在这方面是如此的执着努力,把自己的艺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大的主题结合起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范迪安先生说:“这次研讨会也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文化对话和交融的会议,各位专家利用一天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吴为山先生的艺术,而在这种艺术探讨中,通过今天的学术研讨,我们更多地聚焦到吴为山先生的艺术创造中折射的、发自自身文化本源又出自他个性艺术创造的成果上,我觉得把他的艺术放在了今天大家共同面对、共同处于的一个文化坐标上,也放在了大家共同面临的学术课题上,这是我们研讨会的又一收获。我从各位专家的发言中看到了大家都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学术的身份汇集到为山先生的艺术世界中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阐发,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学术的对话。因此,这个学术研讨会就有了许多大家感到不同的、新颖的收获。我想一次会议能在这几个方面体现出这些特点特别富有意义,不仅在吴为山先生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记录,更是在中国艺术界与国际艺术界,中国艺术理论界与国际艺术理论界的交流交往中留下非常重要的记录。”

NlHyCL0zWIygyCt6cs1G4NaNE026WYDWd4bFumbK.jpg

吴为山先生致答谢词

Wu Weishan’s Speech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围绕的主人公——吴为山先生最后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感恩,他一方面感恩每一位给予自己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学生、领导、国际友人,及在场嘉宾站在学术高度对自己雕塑艺术的评价,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给自己提供了如此高规格的展览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感恩人类文明的历史给了自己很多好的素材,并表示自己要将这么多的素材永远地做下去,自己有很多想法还有待实现。

吴为山先生以自己91岁高龄的母亲在得知自己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型展览后不远千里前来观展一事,动情地说道:“生我者父母,但滋养我的是伟大祖国的文化和伟大的人民。放眼世界,孔夫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五大洲不同肤色的人,既然是兄弟,我们就有同样的父母。人类的文化创造滋养了我们,我们在一条船上,共同携手驶向人类最美好的彼岸。”

学术研讨会的最后,主持人董强先生就本次会议作了最后的总结,持续了一天的精彩的“吴为山雕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落幕。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国家博物馆,写意雕塑,吴为山,研讨会,雕塑,,艺术,作品,精神,自己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写意雕塑 吴为山 研讨会 雕塑 艺术 作品 精神 自己的
下一篇:西溪湿地ART33艺术空间《和乐_·_雅集》_聆听一个理念的多重表达_琵琶-小提琴-良宵-一曲||上一篇:“信念——2019马光剑美术作品展”即将亮相中国文字博物馆_马光剑-信念——2019马光剑美术作品展-画派-中国-画展-油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