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值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遍布海内外的大风堂门人及大千文化研究学者相继举办各项活动纪念这位把中国画推向世界的传奇艺术家。
5月29日,由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成都市郫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执行的“丹青忆大师·妙笔绘郫都——大风堂门人郫都采风”活动圆满举行。
参加本次采风活动的艺术家及大千文化研究专家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邱笑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著名艺术家韩云朗,四川西蜀张大千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诗云,郫县文联副主席、政协常委李光伟,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特聘画家赵夜白,四川东方张大千艺术中心副主任曾石,张大千外孙女龚鸿以及大千再传弟子高峰、刘林宝、周玥岐等。
张大千,名爰,字季爰,别署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蜚声海内外。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张大千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先生全面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借古开今,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遗余力,纵横五洲,情系乡关,被徐悲鸿先生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大风”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之中:汉代初年,黥布作乱,高祖刘邦统军平定,胜利归乡之时过沛县集故人饮酒,宴席之中刘邦意快酒酣,不禁击筑放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此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而成千古绝句,大风之名始传于世。
二十世纪20年代,张大千、张善子昆仲客居上海时,因有缘收藏到明朝画家张大风所画《诸葛武侯出师图》,对此画爱不释手,加之对张大风的画艺十分倾慕,且又同姓张,即以大风堂为斋名。从此,大风堂画派有了雏形。
后来两人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男女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 在张善子、张大千的教导下,大风堂门人享誉画坛,慕凌飞、梁树年、田世光、林建园、王康乐、孙云生、唐鸿、龙国屏、王永年、高桥广峰等弟子或立社团、或兴教育、或出画册、或办展览、或带徒传艺,传承大风堂精湛技艺,展示大风堂神韵于海内外,名播五洲,艺传四海。
钟家大院是大千先生在太和场居住期间的居所
嘉宾参观钟家大院
采风活动从钟家大院开始,这里是大千先生在太和场居住期间的居所,大千先生也是在这里结识的夫人徐雯波。钟家大院由前后两个四合院构成,经过岁月的洗礼,钟家大院的主体结构保存完好,在这里,艺术家们参观了大千先生曾经作画的画室,以此缅怀先师。
1939年至1949年是大千先生在故土生活最长的一段时间,其间他曾卜居郫都区太和场钟家大院。钟家大院由前后两个四合院构成,有房数十间。房屋全是小青瓦盖顶,粉白墙壁;房架及门窗都是用上等柏木构造。前后两院的坝子上,都筑有花坛,种植着各种花草。大院左右两侧及后边,都有一片幽深的林子。林中除了慈竹还有柏家竹、斑竹及一些高大树木。整个院子四周,是由就地取材的竹子枝桠,编织成比土墙更结实耐久的生态篱笆墙。这种典型川西竹林院落,为大千先生的居住和艺术创作创造了绝佳环境。
张大千女儿张心玉在她的《先父和他的庭院》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先父把家安置在成都附近的郫县太和乡,租农家院一角,房屋虽然简朴,但有一庭院。院内种有花木,还有一个小鱼池。房后面是一片竹林,周围皆为农田,颇有古朴淡雅的田园风味。先父甚喜,又按自己的构思,在房后竹林的空地中引水渠、设花坛。”
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邱笑秋
采风活动现场,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邱笑秋表示,今年正值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很有幸受邀来到郫都区。“我脚踩的这块土地,原来的太和场,现在的团结镇,是一直心驰神往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大千先生住在此处,于艰难的环境之下创造出大量优秀作品。他的四夫人徐雯波,作为陪伴先生最长时间的一位夫人也正是太和场人。相伴近四十载的时光里,这位伟大的女性全身心的陪伴先生左右,对先生日后艺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辅助之功。感谢大千先生把中国画推向了世界!钟家大院作为大千先生的故居,期待翻修后可以看到更好的面貌。”
四川西蜀张大千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诗云
四川西蜀张大千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诗云著有《张大千轶闻趣事》一书,此前曾来过此处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采访的他整理了一本《张大千在太和》——纪念神人张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小册子。“张大千前前后后在这里居住了七八年,当时的他时而在青城山,时而在成都,时而在此处。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创作出了很多大尺幅作品。艺术创作之外,他还与和邻里乡亲相处的非常融洽。在古场镇上,这位大画家被乡人尊称为‘八老师’。”
嘉宾在郫都区钟家大院留影
他还手书“古太和镇”四个大字,刻匾置于场口。在这竹林相依的乡间院落中,大千先生创作了大量佳作,其中款署“沱水村居”、“寂笑斋”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此期间,四川各界名流,如杨孝慈、余中英、严谷声、罗文谟、林思进、谢无量等名家都曾至此与大千先生谈艺,品赏大师用郫县豆瓣烹制的鲢鱼等佳肴,钟家大院一时之间成为文人雅集之地。
嘉宾参观郫都区4A级风景区战旗村
离开钟家大院后,艺术家们来到4A级风景区战旗村,满眼的绿色醉人肺腑,优美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乡村风貌,让艺术家们颇为感叹新农村的新面貌。
艺术家现场采风创作
郫都是古蜀文明的源头,望丛祠则是重要的古蜀文化遗迹,艺术与文化一脉相承,本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艺术家们来到望丛祠,感受古蜀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拿起了手中的速写本和笔,将身边所看到,感受到的良辰美景画了下来。
艺术家现场采风创作
嘉宾在郫都区望丛祠留影
这里水池环绕,碧波荡漾。每年农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望丛祠附近还有子云亭、扬雄墓和杜鹃城遗迹等游览点。在端午节前夕,艺术家们在这里依稀能感受到即将到来的赛歌盛会。
郫都区文化馆笔会现场
采风结束后,艺术家一行来到郫都区文化馆共同泼墨挥毫,绘制出精彩的水墨作品。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拉开了“大千精彩·情系郫都”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据了解,6月6日至6月11日期间,“大千精彩·情系郫都——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将在郫都区文化馆举行。开幕式当天下午3点,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将在文化馆演艺厅进行主题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艺术讲座。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丹青忆大师·妙笔绘郫都,国画,大千精彩·情系郫都,大风堂门人郫都采风,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纪念展,郫都区文化馆,,大风,采风,艺术,在这里丹青忆大师·妙笔绘郫都 国画 大千精彩·情系郫都 大风堂门人郫都采风 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郫都区文化馆 大风 采风 艺术 在这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