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十点,“沁园春·长沙城市艺术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展出曾晓浒、陆露音、钟增亚、易利森、雷宜锌、李自健、陈和西、黄建成等五十多位艺术家的共129件艺术作品,涵盖雕塑、油画、色粉、水彩、摄影、艺术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长沙本土艺术家集群参与策展与学术探讨,首次对当代长沙城市艺术进行梳理的原创大型公益艺术人文展览。
此次展览由长沙市委宣传部和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承办,广州美术学院、湖南美术出版社协办,以“艺术如何塑造城市文化”为线索,展示对城市文化影响巨大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艺术观念、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展现开放的当代城市艺术生态。
长沙正在日渐成为一片艺术热土,它的发展和变化均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及艺术的铸造。“生活因为城市更加精彩,而城市会因为艺术更加美好。”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向市民展示湖湘本土艺术家风貌,通过这些艺术作品了解他们如何理解城市,如何思考。王立华透露,此次“沁园春”只是一个开始,长沙博物馆计划每年策划举办城市艺术的原创展览与活动,打造属于长沙的城市艺术新形象、新品牌,推动新时期城市文化艺术繁荣。
策展人邹建平(左)和艺术家在展览现场讨论作品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均为广州美院毕业生。策展人邹建平介绍,这个筹备将近1年的展览,最初的想法是要做一个广州美院的校友展。经过后期调整和磨合,最终将主题确定为“城市艺术展”。在邹建平看来,湖南的艺术教育,得益于自身发展及其临近省份的教育资源进入。其中,前往广州美院的南下“弄潮儿”实力磅礴,它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为湖南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作资源,让许多学成归来的学子们成为湖湘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城市建筑设计和各项造型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这也是湖南美术发展历史中不能绕开的话题。
此次展览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包括已故老艺术家陆露音、曾晓浒、钟增亚等,也有雷宜锌、李自健、黄建成等这一批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咖,还有一批正在崛起的艺术青年一代。邹建平介绍,青年艺术家比重在展览中占了绝大比重,达到70%以上。“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与老一辈艺术家相比,青年艺术家们更加关注现实,在‘再现’和‘表现’两种方式中,他们选择了“表现”的方式,注重自己内心的表达。”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共五大展览板块:
“城市塑型”是展览的第一板块,在长沙博物馆中庭的两层平台上展示。除了雷宜锌的《马丁·路德·金》及长沙城市雕塑这些传统雕塑以外,展览呈现了设计新力量的崛起,广告和装潢艺术改变了人们日常的视觉需求。
雷宜锌雕塑作品《马丁·路德金雕像》
“城市塑型”呈现了设计新力量的崛起
“城市塑型”呈现了设计新力量的崛起
走进主展厅,就进入了展览第二版块“出版与传承”的展示部分,运用采访及编年文本,通过影像和文献资料,再现了一代湖南出版人为中国美术出版社所做的贡献。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李小山、邹建平、张卫、孙平、陈侗、姚阳光等著名出版人从艺术创作、美术教育等领域重新整合优势资源,在思想塑型方面为中国美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出版与传承”板块
“出版与传承”
“出版与传承”
“山水乡愁”部分呈现的是湖南美术独特的乡土风情,曾晓浒、陆露音、钟增亚、易利森等老一辈艺术家作品带有明显时代属性,以李自健和陈和西为代表的画家以及青年一代所做的山乡水域风情写照,都以乡愁抒发为表达主线。重要作品有曾晓浒、王光彬的纸本中国画《森林之鹰》,桂润年的重彩作品《春华斗姆港》,李自健的油画作品《芦花谣》。
曾晓浒、王光彬的纸本中国画《森林之鹰》
李自健油画作品《芦花谣》
“都市ID”以年轻一代作品为主,青年艺术家们南渡北归,在长沙各个视觉领域充分展现了独立鲜明的美学理想,构建了一个丰富的艺术创作生态。重点作品有马超和李晓雯的观念摄影作品《戏马》,陈国军的投影装置作品《虚幻之焰》等。
“都市ID”板块
“都市ID”板块
“都市ID”板块
最后的“传承艺生”为公共教育板块,展览主办方将在展览期间举办配套的导赏、讲座等教育活动,邀请艺术家黄建成、李小山、邹建平及青年艺术家陈谷苗、胡瑶、张渡进行创作经验分享、探讨与交流。
开幕式当天,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展览现场
正如展览前言所言,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为艺术人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平台;而艺术家们的不断探求和摸索,将艺术根植于城市文化之中,激发大众审美意识与精神需求,让艺术与市民互动,从而激发出城市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沁园春,城市艺术,长沙博物馆,,城市,艺术家,作品,板块沁园春 城市艺术 长沙博物馆 城市 艺术家 作品 板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