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9年4月8日下午,童文敏个展“规训的逃逸”在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由倪昆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艺术家2016年至2018年的行为影像、行为摄影、行为绘画、行为装置作品。
《放风》行为影像,2016年,中国青海影像时长:5分14秒过程:用连着头发的黑线缠绕在九块碎石上,在山顶放风。
《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行为影像,2017年,中国成都某工地影像时长:5分 16秒过程:走入一滩浅水,闭上眼睛,手掌中的蓝色粉末抹过双眼,手指摩挲蓝色的粉末,尿液从身体流出,溶入水中。过程持续27分钟。
《写生-草坪》行为影像,2018,中国重庆中梁村影像时长:5分钟过程:五支铅笔绑在手指上,专注于即时的感受,面对草坪写生。
《工厂项目-哑光》行为,2016年,重庆合伟铁艺厂过程:打磨工厂废弃的碎煤炭共约70公斤1200块,组合粘贴在木板上。
童文敏出生于1989年,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重庆,她主要创作方式为行为艺术,活跃于国际行为交流的现场,于波兰,匈牙利,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伊朗,日本,泰国,香港澳门等地创作展出。其创作聚焦于探索人的隐秘的感知与现实境况的交集之处,用身体的行动诗意的呈现人的存在境况,探寻野性的思维和现代生活的意义。
展览现场
童文敏数年来以“身体-行为”为载体的艺术创作实践,是率真而直接的,它不同于更早阶段出现在中国文化现场里的,那些带有启蒙意义的行为宣讲,它更为主动地连接着个体和日常。行为作品可粗略的分为两个方向:发生在白盒子或室内空间的,有观众加入的行为艺术表演现场;以及发生在社会公共场域的个人身体作品。
此次展出的2016年系列作品“工厂计划”,是艺术家近年来的标志性代表作。它涉及到艺术家关注视点的转向——从更为强调个体和内省的身体及情感表达,到更为主动地通过个体行动来撬动不同真实社会现场的企图,同时又保有一贯的诗意和率性。有知觉和温度的身体,不愿意被规训或归纳的身体,应该也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对规训的逃逸。
《眼》行为影像,2016年,泰国影像时长:10分7秒过程:灌满为了找水用七天所挖的一个洞,当洞快被灌满的时候跳入其中。
《眩晕》行为影像,2017,中国成都,影像时长:3分47秒过程:仰面躺在约六摄氏度的水中,水流湍急但平静,自己的呼吸声越来越重,灰白的天空在不断变幻。
《反射-松林》行为照片,2017年,中国重庆过程:我裸露自己的背部,身体倒挂在松林中,一面圆镜放在我的背上。
《盘旋-现场》行为现场,2017,中国成都过程:把鹰的羽翅延伸在自己的手臂上,站在高处的墙角,想象空间飞行,双臂伸直等待翅膀在墙上白纸上留下运动的时间的痕迹。
在倪昆看来,“工厂计划”对童文敏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变化,艺术家开始主动有意识的通过行为和身体为媒介跟社会做连接,不需要观众,更多的是去到自然环境或者街道,跟生活有关系的公共空间。“从表演性,强调与观众对话的行为和作品到以身体作为媒介,前期是对媒介的自我学习和探索的阶段,跨越之后是更主动的重新思考身体和社会的对话。这次展览也主要呈现了这些方向的作品,集中呈现着这种转变,作为艺术家长期工作的开端,让身体回归到社会真实场域,是重要而必须的选择。全球化强化着资本和流动,也催发了关于游牧和差异的讨论,一切只是开端,身体/在地性/全球语境,才是后续艺术家工作建构的重点。”
“通过个案希望抛出来两点,即身体作为媒介进入前卫艺术时,当时的艺术家是如何理解身体的?以及重新来看是否有亚洲式的身体,在文化的现场孵化出对于身体和行动的线索。后景观社会当中身体作为被规训和消费的对象,实际上又是最有可能和最微小的行动个体,通过身体的触发,做到对于稳固的景观系统进行逃离。这是我感兴趣的点,也希望通过年轻艺术家的案例文本,探讨身体媒介在当下社会的可能性。”对于展览主题“规训的逃逸”,策展人如是谈到。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9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童文敏,规训的逃逸,,过程,现场,中国,自己的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 童文敏 规训的逃逸 过程 现场 中国 自己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