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春天仍是读“书”天。如同玉兰谢后樱花开,继叁和美术馆颜真卿名碑特展后,贾平凹文学艺术开启“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再掀西安书事高潮。30月30日上午,《艺舟双楫——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开幕。
此次展览是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邀请著名碑帖专家、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根据其整理所藏策划而成,为海内外首次围绕一部著名碑学著作所举办的碑帖展,选取了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在光绪十五年除夕前后著成的书学史上著名的《广艺舟双楫》中提到的古代名碑70件(套)进行展陈。展期月余。
【直播回放】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有哪些?这场直播告诉你http://artexpress.artron.net/liveShare/195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展厅一角
回首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所著书法理论,在书法界具有重要地位。
1888年,康有为进京参加顺天乡试,愤然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为保守势力所不容。其友沈子培劝“勿言国事,宜以金石陶遣”。于是康有为回老家海南,在万木草堂遍阅历代碑帖,“自光绪十三年以前者,略尽睹矣”。仅花费十七日,洋洋洒洒写就六万字,及续包慎伯为《广艺舟双楫》焉。
可以说,《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苦于维新困难,受沈曾植劝导,逃遁于古碑旧拓后的产物,是在现实受阻后,转向书法领域,借书法史事发挥其革新见解与理想。
《广艺舟双楫》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一,总结了清代后期的“碑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指出了清代书法的四变:康雍时,专仿董其昌;乾隆时转学赵子昂;嘉庆、道光间则盛行欧体,康有为称这三个时期为清代书法的“古学期”,以晋帖、唐碑为师,所得以帖为多。第四个时期为咸丰、同治时期,转师北碑,为“今学期”,所得以碑为主,以北碑、汉篆为师。
其二,总结了碑学的理论和实践。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提出了碑学的见解,但他自己的书法却是帖派一路。包世臣着《艺舟双楫》,碑学影响日着。而康有为书法创作源于北碑,其《广艺舟双楫》则是碑学发展史上第三篇重要著作,从它问世起,碑学成了有实践、有理论的一个流派,书坛为之激荡,沉疴为之一扫,碑学几成俯压帖学之势。
据张伯桢所编《万木草堂丛书目录》载,此书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脱稿后,“光绪辛卯(1891年)刻,凡十八印。戊戌(1898年)八月,庚子(1900年)正月两奉伪旨毁板”。在当时的条件下,七年中印刷达18次,令人瞠目。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康有为,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艺舟双楫,陈根远,,法名,碑帖康有为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艺舟双楫 陈根远 法名 碑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