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两点十八分,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博物馆、重庆大学文博研究院、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泰山学院当代视觉史高等研究院主办,景德镇御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艺术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神来景德之笔”——张强陶瓷器物新美学与艺术文献展开幕暨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召开。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王小箭,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正伦,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研所外美室主任王端廷,中国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杨卫,原美术报社社长助理、著名批评家谢海及众多青年批评家、学者、艺术家、陶瓷与书法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王小箭致开幕词,策展人、汉字水墨艺术家天红担任主持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神来景德之笔”——张强陶瓷器物新美学与艺术文献展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展览部分,主要是张强教授的艺术文献著作及创作作品,二为学术研讨会部分,深入探讨“神来景德之笔”及其背后的学术体系。此次展览张强教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首先,展览部分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张强艺术文献展,由张强艺术学体系四十卷之已出版的二十七册与历年学术著作及杂志、报纸的封面人物专题、报道组成。
张强艺术学体系文献著作
第二单元是张强传统风格书画作品展,包括《江南文房·十美诗》书法作品及《诗画山水图》系列绘画作品等二十幅。
张强《诗画山水图》绘画系列之一
张强《江南文房·十美诗》书法作品
张强《秋》系列绘画作品
张强《诗画山水图》系列绘画之二
第三单元是“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作品展,包括九十年代张强互动书写的纸面作品及当下于景德镇互动书写的纸面作品与瓷器作品。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现场(张青枝)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作品(张青枝)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现场(顾韵)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作品(顾韵)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现场(李浩然)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作品(李浩然)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现场(衣兵)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作品(衣兵)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特设张强互动书写现场,其价值之一是可以使在场的观众身临其境于互动书写语境之中,价值之二是张强与合作的女性共同开启一个“潘多拉魔盒”。当书写中的“我”与“你”与“他”都不“在场”的时候,意味着“神性”开始“在场”,也就是佛教反复强调的“无我相,无他相,无众生相”之境界。因此,进入“器物”层面的“互动书写”的笔踪墨迹,无疑开启了一个对于空间弯曲与器物共建的新境地,其中的可能性无可限量。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现场之一(李浩然)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现场之二(衣兵)
张强踪迹学报告互动书写现场之三(艺术爱好者)
第二部分的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张强的互动书写艺术、“世界实验书法”概念等问题展开,持续三个小时之久。张强的互动书写艺术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本土现代艺术之一,法国学者幽兰的著作《中国艺术史》(法文版,2000年)和戈登·白若思的著作《现代中国书法艺术》(英文版,大英博物馆,2002年)相继收录了张强的互动书写艺术,并应邀在大英博物馆和泰特博物馆举行个展。张强是“世界实验书法”概念的创立者与推动者,近年来与比利时魏离雅博士合作,联合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威尼斯美术学院、比利时皇家博物馆、比利时自由大学等机构,以“驭墨”、“新金石学计划”概念,举行个展及学术研讨会。张强在艺术学层面上,回应了中国思想在国际当代艺术讨论中的“在场”与“他者”问题,指出“视觉史时代”的民族性问题、文化身份问题及文化传统问题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原美术报社社长助理、著名批评家谢海担任学术主持,张强首先在学术研讨会对其学术体系进行了阐发。其后,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王小箭,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正伦,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研所外美室主任王端廷,中国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杨卫等分别就张强艺术学体系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此外,独立批评家九根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策展人李浩然女士,青年批评家、虹盒子美术馆馆长惠书文,青年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地带》执行主编吕明翠女士,青年批评家朱鹏飞等分别进行了学术发言。
学术研讨会现场
原美术报社社长助理、著名批评家谢海主持学术研讨会
张强阐发其学术思想体系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王小箭发言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正伦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研所外美室主任王端廷发言
中国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杨卫发言
独立批评家九根针发言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策展人李浩然女士发言
青年批评家、虹盒子美术馆馆长惠书文发言
青年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地带》执行主编吕明翠女士发言
著名画家陆国强发言
青年批评家朱鹏飞发言
中国传统书画是具象的,就如中国的方块字,每个中国人看到文字就知道它的意义是什么,观赏一幅山水画便可以领会传达的情绪。而张强教授在中国传统书画领域到达某一个高度后,经过近三十年探索,实现了当代化的转身——重新定义和发明一种书法概念与陶瓷美学。此次展览是张强教授三年余年来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的梳理和展现,对于学术界和艺术界持有的争议,他认为不应以技术上的僵硬标准来衡量其艺术实践,因为旧时代和新时代是两个时代的差距,旧时代的艺人容易陷入一种经验的比对,陷入技术与形式的魔障二无法自拔,由此张强教授认为当下的中国书法在思想层面的认知与建构上,已经被抽象表现主义抛却了一个时代。
“神来景德之笔”——张强陶瓷器物新美学与艺术文献展持续至1月29号,展期为10天,展览期间免费开放。
部分展品欣赏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新美学,张强,水墨,陶瓷,,踪迹,现场,报告,发言新美学 张强 水墨 陶瓷 踪迹 现场 报告 发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