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翰墨千秋——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何绍基书法作品展即将开幕_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何绍基-隶书-书法-篆书-题签

编辑:江静 来源: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地点: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4楼展览日期:2019年01月30日——08月30日主

KZUvX5lNlWOJooAL991w6gLEEWGF8RUVjqGATHi0.jpg

展览地点: 

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4楼

展览日期: 

2019年01月30日——08月30日

主    办:

长沙美术馆

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前言

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县(当时称道州)人,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他曾先后做过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等朝廷史馆文职官员。咸丰二年(1852),由侍郎张芾保举,得到咸丰帝两次召见并被委任为提督四川学政,时年五十四岁。何绍基入蜀上任后,就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如革除陋规,严劾贪官等,从而得罪了不少地方权贵,遭到了他们的攻击和诽谤。这样,他在位不满三年,就被上司以“信口雌黄,肆意妄言”之罪名而罢官降职,从此基本结束了他的政宦生涯。此后,他绝意仕途,在友人相邀下,曾先后担任过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浙江孝廉堂等讲席,主持苏州书局、扬州书局的工作,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文化教育事业和书法艺术创作中。其著述有《说文段注驳正》、《说文声读表》、《说文声订》《惜道味斋经说》、《史汉地理合证》、《山阳县志》(与丁晏合撰)、《东洲草堂诗·文钞》等。

作为一代书法宗师,何绍基书法由帖学入门,从北碑中获取养分及创作灵感,终作为于碑学。他行书中参有篆意,于纵横欹斜中见规矩,恣肆中透秀逸之气的特征,完全得益于北碑。而后期多作篆书和隶书,也是为了碑学书法的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书法风貌。他最终将草书、隶书、篆书、行书融为一体,字体浑厚雄重,独创一格,颇具成就,在晚清书坛上,光彩夺目。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和湖湘名家书画著称,何绍基的书法作品是其特色收藏之一。本次展览先期展出该馆所藏何绍基各个时期的楷书、行草、隶书和篆书等近40余件书法作品,有立轴、横幅、对联、屏条、手卷、册页等不同的形式。以后还将定期更换不同的何绍基书法作品,确保展览的新鲜感。希望通过展览使更多的湖南或来湖南的观众能走进何绍基的书法世界。             

刘刚

             2019年元月18日

FJ8HOJVt1qRi5nQc5yvGuibDQflmyk8ttEZo1QTJ.jpg

何绍基

行书临阁帖

立轴纸本

192×46厘米×4

款识:琴斋老兄属书,时丙辰初秋济南行馆,子贞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鉴藏印:张氏鉴珍、瓶斋秘箧、衡洞草堂

题签:

1.蝯叟临阁帖四幅(一)。宣纸本,丙辰笔。

2.蝯叟临阁帖四幅(二)。辛亥长沙收得。

3.蝯叟临阁帖四幅(三)。己巳上海重装。

4.蝯叟临阁帖四幅(四)。瓶斋秘籍。

创作年代: 1856年作

说明:

杨瀚称何绍基书法“数百年于斯一振”。此作为集藏大家谭泽闿旧藏,该作品相完整,尺幅巨大,又是盛期佳作,兼具学术与历史价值,是何绍基晚年不可多得的行书临帖臻品。受崇碑抑帖思潮影响,何绍基罕有临《淳化阁帖》,该作内容撷取烂漫、抒发真我,技巧化隶入行、古拙质朴,终成质厚雄强、汪洋恣肆之美,更难得关照蝯叟真正的内心世界与游艺态度。此作为世人还原了一位真实而全面的“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摹”。杨守敬早在《学书迩言》对何绍基的行书作品如此喟叹。世人皆知何绍基取法北碑,崇尚碑学,却鲜有留意其变革行书章法,兼容帖学的不懈追求。《蝯叟临阁帖四幅》应时而需,为其不平,呈现出何绍基的另一面貌。

何绍基艺术造诣多成于晚年。此件作品创作于咸丰六年,即1856年。正是其晚年变法伊始,成为凝聚何绍基晚年大成的开拓之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正如白石山翁衰年变化,蝯叟谪官之后,晚年大变。他晚年大量临摹,化入自我书法“乃自成家”。何绍基晚年主讲泺源书院、城南书院,门徒杂沓,“犹终年把书,惜此炳烛,言覃道味,心心印之”,自57岁以后作品更具渊静浑穆,浑然天成。同时,何绍基“惟年望惧高”,“敢为妄言”在艺术求索上更为大胆率真。马宗霍在《霎岳楼笔谈》一书对其盛赞“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模。融入行楷,自成一家。”可见晚期风格之高超。

此作既呈现何绍基高超书风,又可弥补学术研究与历史不足。行书乃何绍基一生最晚成形风格。何绍基晚年立足推行阮、包一派,曾崇碑抑帖,重骨轻姿,对世风过激,“冀挽俗颓唐”,不惜矫枉过正,致使帖学佳作更显弥珍。更应关注的是,此作为《临阁帖》选段,选段内容寄情古人,以景抒怀,性情天真,颇显意趣。可见何绍基并非完全对帖学,尤其是对《淳化阁帖》地贬斥与厌恶,何绍基晚年崇碑抑帖亦可能是身不由己,跟风世俗,此作可昭然何绍基对帖学的心爱。

此次《行书临阁帖》不论是历史流传,还是品相尺幅,均可与现有同类作品媲美,而何绍基晚年书法大成分水岭的该作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备注:谭泽闿旧藏并题签。

bfSA0owpADWNtE2wrJ8jKNE1ptLBcshAmkR5vI4m.jpg

楷书 张受之传略

册页 水墨纸本

27.1×13.3厘米

题识:道光二十有八年,岁次戊申秋九月下澣,道州何绍基撰并书。

签条:张受之传。道州何绍基撰。钱唐□复之签。

鉴藏印:宝熙印信、沈盦平生真赏

创作时间:戊申(1848年)作

题跋:乌虖受之,一朴直之士耳。生执艺事,以游没附忠愍以显。则夫世之不死而死,死而不死者,天之为,抑人之为耶?乌虖受之,亦可以无憾矣。平寿陈介祺。

钤印:思贻令名

说明:本作为张辛传略碑刻的底稿,原碑在北京西城区达智桥胡同松筠庵杨继盛故居。张辛(1811-1848),字受之,浙江嘉兴布衣,张廷济之侄。爱金石之学,精摹泐上石,时作篆刻牙石印,古劲有韵。道光二十七年(1847)来北京,客松筠庵,庵为明杨忠愍(继盛)故庐。适忠愍九世孙承泽奉忠愍《劾严嵩》、《谏马市》两疏稿来,寿之石,辛慨然任其事,越一年始成。寺僧心泉创屋嵌石于壁,题曰谏草庐。辛染疫不起,年仅三十八。何绍基撰传,江阴吴俊为写遗像存庵中。

按语:此何绍基为嘉兴张辛所作传。辛字受之,张廷济侄,擅篆刻雕竹。道光末尝赴京,应杨继盛后人之请刻其弹劾奸相严嵩疏稿,越一年始竣,因积劳成疾,不久病殒。绍基与张辛友善,故此传评记其刻石始末及染疾经过,字里行间惋惜感叹,真情流露。更以恭楷誊写,对杨继盛之忠烈及张辛为表彰忠节而呕心沥血的行为表达敬意,故笔底凝重,健拔端俨,毫不苟且。是他楷书中之极精者。

yY0dNwWQsPtoH4izqrkc1qjXEpjGdPKYOrsqePs7.jpg

行草 持地菩萨语

镜心 水墨纸本

16×51厘米

题识: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邱,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前世多荒,我为负者,无论远近唯取一钱。平仲属书,绍基。

Hp0TgsMwwoRhLNJxQPtHGbsfnES5gDmCQk7c2Voo.jpg

​“闇斋”

隶书 横额 

65.5×35厘米

说明:横额为何绍基所书隶书「闇斋」二字,行书落款「蝯叟题」。钤盖何绍基篆书朱文印、「子贞」二字白文印。天头处有行书。

题签:「何道州书闇斋横额,诚斋题签。」钤「诚斋」二字篆书朱文印。

何绍基为著名金石学家阮元的门生,精于说文考订之学、金石碑版文字。其楷书从颜真卿出,隶书以汉碑为宗,草书尤绝。受其师影响,清中晚期书法界扬碑抑帖兴起后,何绍基继承师志,力倡碑学,将邓石如、伊秉绶取法汉魏碑版入书的传统发扬光大,加之他在创作技法上的新突破,使其成为「开光宣以来书派」的一代宗主。在他及康有为等的推动下,终令晚清书坛耳目一新。他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颇具金石之气。

此横额手书「闇斋」,笔法苍劲古朴,隶中有籀篆意,汉魏碑书古风溢于书表,寓流动于平正,举重若轻,游刃有余,金石味浓厚,体现了何绍基在隶书方面的优长,正如其所主张「书家须自立门户」那样,此书自家面貌显著,为何氏隶书的代表。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何绍基,,隶书,书法,篆书,题签书法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何绍基 隶书 书法 篆书 题签
下一篇:“中国少年·画中国-走进凤阳”作品展在合肥开幕_三界艺术馆-少儿-美术-画中-中国||上一篇: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年首展_8位艺术家涂鸦共献“7019”_上海当代艺术馆-涂鸦-当代-艺术馆-法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