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古意新象:二零一九青年艺术家水墨邀请展”炎黄艺术馆展出_古意新象-二零一九青年艺术家水墨邀请展-参展-笔法-炎黄-采访

编辑:王林娇 来源:雅昌网
 
1月20日,由炎黄艺术馆主板的“古意新象:二零一九青年艺术家水墨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展。嘉宾合影(

1月20日,由炎黄艺术馆主板的“古意新象:二零一九青年艺术家水墨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展。

aUgpXMyj6uBn6ZgoKOi4B79aU3D0l5tpVL6AqCbf.png

嘉宾合影(左起:张效仿、毛亮、王可苡、朴建孩、薛广伟、关健、李夏、万可嘉、崔晓东、边凯、李立山、韩昊、金泽友那、吴楠、杨新收、李鹏)

展览共展出31位活跃在当代中国画坛的青年艺术家的131件作品,包括中国画、书法、装置等。据策展人、炎黄艺术馆馆长助理吴楠介绍,展览题目“古意新象”,映照的正是创作者及作品体现出的特点:创作者立足对中国画的研究与实践,又在现当代艺术领域具有开拓精神,因而他们的作品在吸收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自身的生活经历。

v2NY8Aq5jksU9syRRmooRYJLL6fYmYPI3J1IzCBA.png

参展艺术家边凯接受媒体采访

AqpXnQ84okfQplQtipl1r5Da8FzShCI2J6Dkxi5d.png

参展艺术家王可苡接受媒体采访

02BJRTBlOUv6p4dLgKfCUJIaTZFeEloOOhI3TB1h.png

边凯作品

M4AQ56qzwJpFgs7oLOOkPPMc3EK6PfFIIvNa5O2I.png

王可苡作品

w88dBw1uQkH8jFep7xl9VY8Wo7eEPQQ5SQuMQi8Z.png

贾娜沿作品

吴楠举例说,在参展的作品中,边凯的作品以绢本、水墨和矿物色为媒介,在题材上有着强烈的个人特征——这些题材多涉及鬼神、庙堂之气,在超现实的场景构建中,用带有叙事色彩的画面串联起来,输入了生死、善恶、美丑的隐喻和表达,他的绘画取法两宋,气质遥接晋唐风雅,把个人的世界观悄然隐迹于一笔一墨之中;张艺深、王可苡、陈佳等艺术家的作品,则以轻松闲适、诙谐、细腻清雅的笔法传达着他们对生活的记录、感悟和神话故事的再现;集书、画、印造诣于一身的李立山则在书法的探索中,把纸本的底色、材质也考虑到书法整体的视觉效果中,他不仅精于对传统书法碑帖的临习,同时也在书、画、印三者浑然天成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韩国艺术家贾娜沿的草书与绘画之间,也能够同样感受到“书写”与“绘画”之间的内在关联。书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写本身,就像艺术家郝伟的装置作品《双钩》系列,以他个人视角重新审视书法的笔法、笔形、文字的结构之间的关联,并且将他的创作过程、思路的推演过程进行记录,观众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和文字,把作品“还原” 到思考的起点,同时也可以以他的推演逻辑,来“再造”他的“双钩”。

wNFTQQP0J42GqTNYqEnP1EgEZDy610Ggil8qsuE8.png

郝伟作品

b9adsMewjVzn8VviYO1PJezysS97osa8NK53By96.png

参展艺术家李立山接受媒体采访

日本艺术家金泽友那的作品则是在她对“看不见,但存在”的“气”的追寻中,构建了一个她特有的如“星球”般寂静无声的世界,此次展出的6件作品,正反映着这一特征;在此次的山水题材作品中,同样可以看到杨新收对“空寂”的表达:他巧妙地运用水、墨、色的特性,赋予其微妙的变化,在绢本上呈现出浑然而饱满的气息;同样有着细腻表达的如赵修、苏军,以及偏爱小尺幅作品的马龙、侯震,无不以小见大,既见其笔力的沉着,又可看到他们对笔法高妙的驾驭能力。马龙通过9件作品的矩阵排列,构筑出一幅属于他的山水图景,而每件作品又极见其精微的笔墨处理。

JEtZsSg1sNbNL4RGmF3zhY5lUD5QGgEMz7EOLdP4.png

金泽友那作品

CAagKPnVGwSl09xBKy5qqamIYmb5m7H7y0JvOtlJ.png

马龙作品

Xmc1DO5xA2wR8TXCJrlm5QHjffmsavlV2mxnWyAS.png

苗彤作品

薛广伟、毛亮的人物画,用明亮的色彩、奔放的笔法传递着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看似浮光掠影的画面中,则有着更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关健、王跃奎、关铭华、赵雨泊以及来自日本的艺术家关郁子则以现实为题材,而又超越了现实本身,进而将传统笔法、个人情感融合到了一起;艺术家苗彤则用矿物色、动物胶再造园林,用独特的手法构建了一个“似真似梦飘渺神秘的幻像”。

faogGumxVp6JKLcQuBKbnrO2zKUSa2ZzHrDNK2it.png

参展艺术家毛亮接受媒体采访

JvFNVVfTWSai2JdMvk7Jm46mxLMZ4nb43t2RuLnu.png

参展艺术家薛广伟接受媒体采访

王福生、寇凌燕用细腻的笔法勾勒着生动的“微观世界”,一个纯用水墨,一个工笔设色,所传达的画面气质却是各有不同;阮晓晖的笔墨则大胆奔放,但又“粗中有细”,把花卉植物的精神和生命状态表现得具有“人性”的气质;吴昊的人物水彩小画则试图捕捉或再现某个场景,精致中带着他对结构、姿态自己材料得心应手的驾驭力,片段化、镜头化、去背景化的几个场面,则能够让人在作品中读出更多的东西;艺术家李鹏的《生我之时》系列,干脆将“水墨化”了的语言转移到了画布上,纯粹的语言支撑着他对“诞生”与“死亡”的解读;莫里加让笔墨的表达更加直接和纯粹,看似繁乱的铺陈但却有着其内在的笔墨结体与重构的秩序。

nQf7nEhI3TlpCWqEqFX5n4P1KsJr7gxcboOMX5jk.png

寇凌燕作品

bUE1Lm5gX0cmUvjUrfnf3SGwkNQacsnkffQdlIDC.png

吴昊作品

dHxp33ZEhSNpea5t1QxnkfQ9Vze1ompbZubLft9h.png

朴建孩作品

李夏的四件作品引用了汉代乐府诗,画面的构成元素法度严谨,结合每件作品的标题诗句值得让人细细品味;来自韩国的艺术家朴建孩把竹石花鸟进一步意象化,大胆施以重彩,浓烈不俗,而水墨作品也通过充分运用材质自身的特点,传达出她特有的空灵与略显惆怅之感。

60YLKMkzobhRVUvRiOiLa409QVWELVHpOGnisSRm.png

参展艺术家杨新收接受媒体采访

2onN88WRyoo7eiJysinfnDFMR0IigWSt6gcCnGfs.png

参展艺术家张效仿接受媒体采访

据介绍,“古意新象:青年艺术家水墨邀请展”至今已举办三届,主办方也希望观众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去观察艺术家对传统的吸收以及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吴楠说,中国画家向来追求“古意”,而对古意的追求,并非一味的“泥古不化”,而是在对传统绘画或传统文化更多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生成新的语言、新的手法,试图运用而不是单纯地应用或抄用到个人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创作虽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作品呈现的面貌却有所不同,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也就是“新象”的形成。“新”的时代特征是相对的概念,每个时代都有区别于前代的特色,无论怎样拟古、复古,其实都是一种“怀古”的情思,但时代的特色是难以泯灭的。在“古意新象”展览中,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艺术家用各自的手法来创造的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中世界。

cuL4DBAzGuS0co7KV9z0Mhv7RJnGH313c8a4nJ00.png

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接受媒体采访

JPzwisrTlKOZuwv0VXqhKEWdnB0Z94J8vzcYEJ7p.png

SnmnEgvqHR7STAANlEmOoWl0loWyI1dlAOWFYBnb.png

NR3J1CFPD4qCtkOyTj7u9eH1DmJua5DCIHqdsvBA.png

zYI6HpuV96wsSQQFJj8N5HAY13qE8NkEAQEjJjvb.png

SROFtM3ncW0YBByH2ILLjyyf2IdKvB6Fb6a8eUWY.png

LCpD8To2XV4in2qrRHU9U6vZ3nHsRw5nUUq4Md6E.png

​崔晓东馆长与艺术家在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月2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炎黄艺术馆,古意新象,二零一九青年艺术家水墨邀请展,,参展,笔法,炎黄,采访炎黄艺术馆 古意新象 二零一九青年艺术家水墨邀请展 参展 笔法 炎黄 采访
下一篇:“THE_SPARKLING_EYES”_C215中国首展在中国GAO’_THESPARKLINGEYES-艺术家-展览-中国-作品||上一篇:王大磊、何大岳迎春作品展在西安市青年美术馆开幕_何大岳-西安市青年美术馆-现场-讲话-西安-美术家协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