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郑锦是谁?_百年美院奠基者的“回家”展_艺术教育-郑锦-丹青锦裳-中央美术学院-定县-澳门-丹青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
 
郑锦是谁?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谓是既熟悉而又陌生。因为只知其名,而少见其作。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

hy4XyVFvNTjs9OA7iZeWOIcDYnZWxRhYYS6st7w3.jpg

郑锦是谁?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谓是既熟悉而又陌生。因为只知其名,而少见其作。

mfIaVNLf2tjqm6fyewZj4Or6YbZstw0bgea7s5XC.jpg

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百年,学院为此举办了为期一年的“百年校庆年”系列活动,其中以“两个致敬”作为礼敬百年传统的代表性学术活动,其一:2018年初举办了《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致敬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开启了百年校庆的系列活动。

rlMj43L7FAjOsZTZV11KelZ5svKAwAb3EvlLTf0c.jpg

其二,便是此次的《丹青锦裳——郑锦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学术研究展。中央美术学院以这位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北京美术学校第一任校长郑锦的“回家”展作为“百年校庆”学术活动的收官之作。

yLVZA2ydBsUutNMtpFryvUeG5whp49eWz6TiX66x.jpg

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主持

SNMcP6eS1rX1q1mEdHGmCrqeW2t4pLFuavCpEBsE.jpg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致辞

诚如现任央美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中提到的:为郑锦先生举办一次个展,是早就列在学院‘百年辉煌’规划中的项目。因为史料的收集整理须费时力,作为展览本体内容的作品汇集起来更是不易,展览的策划筹组历时较久。但是,对郑锦艺术身世的研究特别是他致力于美术教育和艺术创造成果的展示,“毫无疑问是丰富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和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的重要工作,更是我们向一代先贤致以礼敬的心愿。”

8q4SXQTc34BxyfnbXxFwAg0oNHlcBbQjJXLtP2mv.jpg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代表学校向《郑锦艺术研究》作者陈继春颁发捐赠证书

Yid6T439UafiBzJwC4Vm2VMEiPJQTaROwLgfCIzF.jpg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代表学校向郑伟雄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S37KvvR69pz2hjPHzUIkemZ4WJt4GeVDhafLD8Jq.jpg

为致感谢,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向郑伟雄先生捐赠展览题字《丹青锦裳》

此次展览以作为教育家的郑锦和作为艺术家的郑锦两条主线展开,展厅内线以“何以郑锦”、“平民教育”、“寓居澳门”三大板块的文献梳理贯穿郑锦的人生轨迹,从筹建与发展北京美术学校,到辗转河北定县开展平民美术教育,后寓居澳门投入绘画艺术创作;外线集中呈现了郑锦的26件经典之作,涵盖自上世纪20年代的《狐狸》《玉兰孔雀》,到他生命中最后一件作品《洛神》。

DCTTh6iV2koXHXahCBxqQkwy3dmhqNE2sRbeM9Hb.jpg

NSrfGoUFaxskjhmZXKajE0dZXKFMYTcJjxJpSOs9.jpg

第一板块为“何以郑锦”。主要呈现郑锦青少年留学日本,学成回国后担起“国家美术教育”的使命,从创办北京美术学校到努力构建早期国立美术教育形态的艰辛历程。

萌芽于西学东渐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至上世纪初叶日渐驶入国家“美术教育规范化”之轨。“中国现代教育之父”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观点,民族危机之时,基于救亡图存的理想,他提出“美育代宗教”说,并力促美术教育之办学实践。

73M4Zv5bR0o26fwaUTzt1M7vBr00Fo9dmKpOUhT4.jpg

2roP4fS2vJxXHn8Xf0TrSVnX3zX2Unr4XuJZ30As.jpg

1917年10月蔡元培建议成立“国立专门美术学校”的建议得到教育部批准,从此揭开了我国国立美术教育的历史。经梁启超先生举荐,留日归来的郑锦受教育部之命,担起筹办“国家美术教育”的使命,成为“国立美术教育”重要开创者。从最早筹备到担任北京美术学校第一任校长,郑锦掌校六年有余,从中等美术教育,到添设高等部,再到专门制,郑锦满腔热血、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努力建构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雏形。

82KbaSTEgtzT86qXB1GKZD6vQDuGjRwfwyBAkO9d.jpg

第二板块为“平民教育”。主要呈现郑锦在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国立美术教育实践后,悄然转身,辗转河北定县、广东中山致力于平民教育与平民美术的非同寻常的经历。

3ipXSwbZ8oBOgYQRzigvU8PVVGYLaXi9Zc1UbMHo.jpg

Hw54ALC9RZD9cTEeG4XxM90SBfH4cNPMcF9QdQm0.jpg

迫于时局,亦或个人悲剧,亦或历史悲剧或民族命运,郑锦最后还是辞去了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校长职务。之后依旧坚持初心,执着践行其美术教育的理想,在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国立美术教育实践后,悄然转身,辗转河北定县、广东中山,致力于平民教育与平民美术,俯身最基层的美育实践。

LPVbQ8KJu9SpghousNgYc72PpxIp7ELlmqJ9yvJ3.jpg

第三板块为“寓居澳门”。主要呈现郑锦潜心丹青,“以他山之玉,复研国画之精华”净雅天成的艺术成就。

A7155V9M1DltNkAcjIAFIme90HJ7H0DrPnYG2DGN.jpg

NjUm3kVL0MLq8mv40jMz8oCNWbb3BbU0N3hR7ep5.jpg

《群英奋战》 纸本设色 122×240cm 1937年 家属自藏

ES8TyC6ear1ZeZ3oGsnYMV8K0xaO1hXuna141WWF.jpg

《狐狸》绢本设色 172×84cm  约20世纪20年代 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snAgQwUogyDxo2OKFhiF3yEmOcoFbmThhlCjV7he.jpg

《玉兰孔雀》 绢本 167×72cm  1920年 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抗战爆发后,原本于定县安心平民教育的郑锦转至其故乡广东中山,择“适宜平民教育”之地,继续其平民美术与平民教育。然战火燃及南国,四年的流离令其难以安身。此时民族危难,其画作蕴含浓厚的民族情感。中山沦陷前夕,郑锦携家人移居澳门,身心投入自己的绘画世界。抗战胜利后,奋笔而成《春回大地》,民族情怀跃然丹青。然其平民教育初心难移,再返中山,依旧波折。1949年重归澳门,偏居一隅,潜心丹青,以他山之玉,复研国画之精华,融会贯通,寓民族思想于其特有风格,身边的人、山、花、飞鸟、走禽,皆自然入画,净雅天成。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教育,郑锦,丹青锦裳,,中央美术学院,定县,澳门,丹青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教育 郑锦 丹青锦裳 中央美术学院 定县 澳门 丹青
下一篇:“儒门”立恒庐:从129件肖像探90后陆尚的世界观_儒门-恒庐美术馆-近现代-展览-创作-自己的||上一篇:当代新锐青年艺术家作品重磅呈现:“交互”将是深圳未来的关键词_青年艺术家-交互的未来-开幕式-馆长-交互-惠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