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胡小石:生活既有诗词书艺还有美食与远方_胡小石-书法-金陵-书法-美术馆-南京

编辑:王明亮 来源:雅昌网
 
2018年12月22日,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博物馆、南京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胡小石和

jsO4mnovbdCFEXc1Z2Pc461FUeR91h5mq5DMdj37.jpg

   2018年 12月22日,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博物馆、南京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胡小石和他的时代——纪念胡小石先生诞辰130周年书法文献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正式开幕。2019年1月3日展品调整后的南京大学美术馆再一次面向公众开放。

XrfFlzFKEWSXIwimzQWCijxuN0Jgc8s1sf2ZaPw3.jpg

xTPRRf7lg5OayPpE7qpk3R1BvgiPJUB7jWkBYZj9.jpg

Np8ADqduz6aOLzEOCwSOkwaJo0dbIk2x0Fv0xbaC.jpg

展览现场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程章灿介表示:“胡小石先生是现代‘金石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现代书学教育的开创者。他碑学精湛,诗词兼擅,诸体皆工,淹通四部,曾长期执教于金陵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本次展览围绕书法文献这一核心,展出了胡小石先生及其师友门生李瑞清、陈三立、王瀣、黄侃、唐圭璋、程千帆等50多位学界泰斗和书法名家的150多幅作品,包括各体创作和临书作品、著作稿本、自书自作诗、题签等,展现了南雍学术的文脉悠长。”

P1LS8DQB5RvmrgOXw6KMbCYuo94dW71IrMTIG0Wd.jpg

tA6MTj2Ej8Q522a0xC77QJ9Wjt3UoICWHnzpILS3.jpg

展览现场

胡小石其人其事:

pHk7FChPhMcqo31UjGtiJkfJe1k5g7dt6QV266hI.jpg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号夏庐,浙江嘉兴人。南京两江师范毕业,李瑞清得意弟子。毕生从事教育及学术研究。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南京博物院顾问等,曾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有《胡小石论文集》等。胡小石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于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另外,他的书法成就也很高,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合称“金陵四家”。

88iZKAsV9Az0M39xUHzM2izYsIaUTMaTIWKEOnQl.jpg

uBuznOaybfTj7Jc6E8gCvYZBQlBgPhIgSerndWrc.jpg

展览现场复原的胡小石书房

诗词文赋俱全的国学大师

    胡小石父亲胡季石是清末著名学者刘熙载的学生,胡小石家学甚厚,他在五岁的时候就可以通读《尔雅》。因此,当他进入两江师范学堂的时候很快就引起李瑞清的注意,一次,李瑞清亲自出题测试,题目撷自《仪礼》。胡小石对张惠言的《仪礼图》也研学多遍,因此胸有成竹,一挥而就。李瑞清发现学农博的学生中居然有一弱冠少年能作有关《仪礼》的文章,大喜过望,并亲自在课余教授胡小石国学。在李瑞清的指导下,胡小石不仅深入学习国学,书法也突飞猛进、步入名家之列。

    随后,胡小石以诗文名噪一时。一次,陈钟凡与周实丹同登清凉山,在扫叶楼品茶,看到墙上有署名“光炜”的诗句云:“清丝流管浑抛却,来听山中扫叶声”,不由击节赞叹,周实丹乃告之说:“光炜就是小石的本名。” 周实丹是不轻易去赞许别人的,但是对胡小石确赞赏有加,这让陈钟凡十分惊奇。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钟凡在李瑞清寓所与胡小石相识。胡小石出示所作诗歌,陈钟凡对其《与友人江头小饮》一首尤为欣赏,吟诵再三,并感叹到:“叹其轶材秀出,非侪辈所能几及”。

pZ8jEQZlZVTasfAdtSaGcdHz9qKcSi6SQHLucKUt.jpg

1MRMhSWe4i9KJ7rEqJe6JYelWfch5YcgVdkrf44M.jpg

图为本次展出胡小石藏书并题诗于书面

     还有一次,华东军政委员会陈毅将军到南京,在玄武湖翠虹厅约见南京文艺界知名人士。午餐之后,陈毅请胡小石先生赋诗留念,先生略思片刻,即吟五绝一首: “千秋倾城酒,十里送荷风。更以吞江量,完成跨海功。”诗中寄望陈毅将军能够一举完成跨海作战、解放台湾。

 书坛泰斗胡小石

      金陵书法界素有“金陵四家”的说法,“四家”既指:林散之、高二适、萧娴、胡小石。胡小石书法遒劲高古、笔体有力得之于魏碑,李瑞清先生对胡小石书法造诣的提升是功不可没的。李瑞清先生精于碑学,是清末享有盛名的大书家,胡小石得其指点,始学北碑《郑文公碑》和《张黑女墓志》,於《郑》取其坚实严密,於《张》取其空灵秀美,从此笔力沉着,书艺大进。后来,胡小石经李瑞清先生介绍,师从晚清老宿沈曾植、郑大鹤(郑文焯)、王静安、曾熙等,深入研究帖学、金石文字、甲骨学。

4WqsgRSvuZtsP8wmOB2jSKON6bMwD2FB4g4zV483.jpg

yIGPKogNcqZXDcARTGt9kOcmwUffyEAjs46xQpbD.jpg

图为本次展览胡小石书法作品

    据说,胡小石在授课时的板书,也十分讲究用笔、结构、人称“一绝”。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欣赏着先生高超的书法艺术。有一次,作校庆学术报告时,胡小石先生示意要更换板书。有位同学上前帮忙擦黑板,突然台下响起一片“不!不要擦!”的喊声,一时间使那位学生手持黑板擦楞在台上,惘然不知所措。原来前来听讲的师生实在不忍擦去如此精妙的板书。

    徐悲鸿曾评价胡小石的书法:“小石才气洋溢,书旨微妙,自得流沙坠简,益清丽浑朴,便欲镕铸两汉晋魏,突过隋唐名家,时人或未之信也。书贵有真意,而宋人太乏工力,否则若朱晦翁、苏东坡,俱是不可一世才德,而未跻极诣,则此二者胥不可徧废也。”

dShzHvjc5z0RuEn6llIpxOLccK3s7gfxoep6pLSv.jpg

展览中的胡小石书法长卷

生活不仅有诗还有美食和远方

    《金陵菜谱》有一道名菜“胡先生豆腐”至今仍然在列,据说这道菜的名字就是由胡小石先生而来。胡先生经常说:“我平生有三好 ,一好读书,二好赋诗挥毫,三好东坡肉。”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学生周勋初回忆说:“小石师介绍陈方恪先生来为我们上目录学课。陈七先生常到街头巷尾一些不起眼的小馆子中去进餐,结果却在山西路的一家小店里发掘出了一位名厨。此人原来是汪伪政权中江苏省省长陈群从福建带出来的一位名厨,后来厨师开了一家门面很小的饭店维持生活。陈七先生品尝后,觉得此人出手不凡,也就盘问清了底细。小石师得知后,也常带我们去品尝。一位名教授,带着四、五个研究生,挤在一张简陋的小方桌上,真是其乐融融。”

iqlitS6R2npIByFqG4yyjEaW3KQebNLjpNe5p8MJ.jpg

 胡小石先生生前指导学生

    除了学问和美食,携门生弟子登高怀古、踏青觅胜,也是胡小石先生一大雅好。他的弟子、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昭遹在《忆胡小石师》一文中这样道:“逢春秋佳日,常邀弟子二三人出游,余多随侍。相与攀牛首,登栖霞,探石头城之故迹,揽莫愁湖之胜景。尝于夏日荷花开时,天才微明,即往玄武湖,载一叶扁舟,破迷茫之晨雾,摇入荷花深处,轻风佛面,幽香沁人,以为斯乐南面不易。又尝于樱花盛开之际,游孝陵及梅花山,坐花下高吟唐人绝句,音调清越,回荡于林木间,其雅怀高致可见矣。”

对话:南京大学美术馆馆长史梅

    艺术网:您好!能简单介绍一下南京大学美术馆吗?南京大学美术馆似乎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史梅:南京大学有很多的文物收藏,而这些文物来源很多是来自金陵大学。福开森于1888年在南京创办汇文书院(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福开森任首任院长。1934年,福开森将全部个人收藏(多为名贵文物)捐赠给金陵大学,这就形成了今天南京大学的基础收藏。但是,南京大学一直没有自己的博物馆。到了70年代,这批文物就移交到历史系,历史系建立了“考古和艺术博物馆”。到了2015年,南大搬迁至新校区,校级博物馆的需求就越发迫切了。正值学校星云楼落成,就先开辟出两个空间作为美术馆来使用,未来我们将建设一个专业的三万平米的博物馆。最初,我们这个美术馆更多的是为南京大学的师生们提供一个“美育教育”的一个场所,但未来会逐渐跟更多的人互动。

pEA0rULJUqPTup4eA3v08OAZZJHfJV0mKcYTJB0c.jpg

胡小石展览现场   

     艺术网:南京大学美术馆在艺术展览选择上有哪些考量?

     史梅:我们觉得我们需要承担起一个博物馆、美术馆的责任,除了收藏还要有展示。从2015年第一场展览至今我们已经举办了27场展览,我们在展览选择上往往选择展示在业界有学术影响力的展览。我们曾经做过近现代名人书画作品展,整合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藏品资源。另外,“楮墨留真——南京大学藏碑帖拓片展”在当年也引起学术界的轰动。

ZTwsntctw2k2yM3KVpMo1Gaag8Oki30JD389f7aH.jpg

南京大学美术馆展厅    

    艺术网:最初是怎么样的一个契机促成了这个展览?展览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史梅:南京大学建一所博物馆,我们需要“发声”,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我每年都会做一个特展,用我们现有的美术馆平台发出声音。由于南京大学藏有非常丰富的著名学者们的手札,我们一开始是希望做一个名人手札的展览。但是,文学院的老师跟我讲,今年刚好是胡小石先生诞辰130周年,要策划一个胡小石先生的展览,那我们就以胡小石先生为主线,来做了这样一场展览。关于展览名称,我曾经看到过之前有一场“徐悲鸿和他的时代”的巡展,那么我就想做一场以“胡小石和他的时代”为名字的展览。

q9OlrDJO5usHu8GpSzTbY6Dwb9dm1IYvwl3A70BQ.jpg

展览现场

    艺术网:这次展览的作品既有手札又有书法,很多是平时罕见的作品。

     史梅:是的。胡小石先生有一个遗言,他的文物全部捐给南京博物院,图书全部捐给南京大学。我们有书籍手札,但是胡小石的作品比较少。我们就与南博及胡小石先生家人沟通,联手促成这次大展。其中,来自南京博物院的作品都是博物馆级精品,确实难得一见。这次展览,我们还展出胡小石老师和朋友的一些作品,包括:程千帆、曾熙、陆维钊等。这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书法、手札书信、古籍,我们其实做的是“书法文献展”一个学术展,这个展业内评价非常高。

xbpBKJICXE8fa26vmzozGp0LN4X11nLqohPzhnbq.jpg

展览展示胡小石批注的图书 

    艺术网:能否挑选几件作品简单介绍一下?

    史梅:我们看到展厅里有一件《豁蒙楼联句》,是黄侃、陈伯弢、王伯沆、胡翔冬、胡小石、汪辟疆、王晓湘几位先生率意而为,一个人先写一句诗,然后下一个人接上。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前辈文人的交往,很有意思。另外,《陈仲甫先生论韵遗墨》这件作品是由陈独秀撰书,黄淬伯誊录。 胡小石、陈钟凡题识的一件手札作品,我们把它以条屏的形式装裱好,这样更方便观众阅读其中的内容。《忆白沙旧事》这件作品,既像书法作品,更像一篇回忆性的日记,作品中道:“抗战中举家窜白沙,时时无米,晚不得饭,则蒙被/早睡。腹内饥,头眩如凌云,亦殊适。中秋无月饼,辄作书与三黑,以当月饼,世人知画饼可充饥,不知写字可当饼,今二十余年矣。三黑旅居万里外,犹能忆此无,念之慨然。”。这种往事阅读起来更能了解先生的经历。

ax0wy8lQVrwqopmAZy55DjU3HU4fs7geebCZYSeq.jpg

胡小石、陈钟烦《陈仲甫先生论韵遗墨》

nlQaqGV1SZiqD6FVvIUWf0pf8p4rXcIldchmJkTk.jpg

《豁蒙楼联句》

    艺术网:谢谢史馆长!

作品欣赏:

aRLqqqVFDJiWcA8SSI9UUHw8qzExAldPhhgZwps1.jpg

胡小石临《礼器碑》

6tSVMrmzgkeNP2ZlqHM4XKAgNZbcQI9QLkYMg7pb.jpg

胡小石自作诗《南京陷及期书愤一首》

g2FbkMKv3ZkNvrl8lcq2OsaW7qe8n9rQvffexOik.jpg

胡小石节临北魏《石婉墓志》

gri7FmXsOUBFfhuY1gJmhJJHSQ9crlx8o8ymFLxU.jpg

胡小石临西周金文

ifRzhmhvmYHFswmHljU0WT616ZVCIr1lVUOG1IXQ.jpg

李瑞清书法《寄身表德五言联》

upOZxzLNrCO5PydvZAwOtLtnNwLoVNELN1HeMd6j.jpg

胡小石书法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句

(鸣谢:部分图片来自南京大学美术馆,参考文章:周勋初《胡小石先生与书法》、马鸿增《新金陵画派五十年》、郭维森《学苑奇峰:文史学家胡小石》)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京大学美术馆,胡小石,书法,,金陵,书法,美术馆,南京南京大学美术馆 胡小石 书法 金陵 书法 美术馆 南京
下一篇:一指见月:一音禅师指墨作品展在人美美术馆开幕_一音禅师-人美美术馆-现场-著名-歌唱家-可以看到||上一篇:“富贵猪”跑到了南京博物院,你还不来吗?_南京博物院-生肖-猪-猪圈-博物院-剪纸-图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