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常青画廊群展“我”的风景_超级画廊与艺术家的“实验”_常青画廊-玛瑙-青年艺术家-画廊-笛子-创作-玛瑙

编辑:罗书银 来源:雅昌网
 
常青画廊群展《“我”的风景》,开幕对谈活动,左起:艺术家王凝慧、秦晋、策展人玛瑙、收藏家杜杰、艺术家

71COYefcDptO6MrP63fXN6RGzKp6iDMP0OQrzyOm.jpg

常青画廊群展《“我”的风景》,开幕对谈活动,左起:艺术家王凝慧、秦晋、策展人玛瑙、收藏家杜杰、艺术家杨光南、陈丹笛子

导言:2018年12月8日,常青画廊推出了群展《“我”的风景》(InnerScapes),关注五位当代中国最前沿的女性艺术家:陈丹笛子,阚萱,秦晋,王凝慧,和杨光南。此一展览,由独立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玛瑙(Manuela Lietti) 策划,展出作品颇为多元,涵及视频、装置、混合媒介等,尤其艺术家秦晋在画廊空间创作的巨幅壁画,占据了最大的一面墙,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展览开幕当天,还举办了一场艺术头条与常青画廊合作的【圆桌】“我”的风景——超级画廊&青年艺术家的“实验”。由四位艺术家:陈丹笛子、秦晋、王凝慧、杨光南,策展人玛瑙,及收藏家杜杰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我”的风景 自我与世界的对话

ClI0Bvhr6VkHiZTIKm3CDo2WwUC6dJcIpmg59jFc.jpg

艺术家秦晋在画廊空间创作的巨幅壁画

《“我”的风景》一展,观照这一群艺术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论,并致以平等的尊敬。因她们在艺术之路上,寻求更个人、更亲密,亦更独立的表达,不随波,不逐流。

n4RscDdg3gjZgbyl5Y2IzuB2C86lQ5tQGGGLhIO7.jpg

陈丹笛子 《未来症》,2015年,灯管及刻字(六件),尺寸可变(每件高:90厘米)

陈丹笛子的创作涉及录像、装置、摄影及文学。她的近期作品探讨的是在与自然或人工的日常现象偶然遭遇时的感知和体验,其中不乏疏离的人类情感,以及希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想象来获取疏离之外的宽慰。在她那里,文本阅读、自我认知以及对于这个区域环境与氛围的观测之间产生了难以捕捉的隐秘联系,如其所言:“一切皆有意义”。

她谈到:“我感兴趣的是日常的,细枝末节的东西,我喜欢与这些东西对话,并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这是我们对自然界无法沟通的一种感知。”

PhkFSTN5sfA02rmQ0PgcQKMZjViJEakzZMqvhR4f.jpg

秦晋作品展出现场

j2r1C70EQOReb8rf1uZyGdjjcGp4L2cncwN55z3T.jpg

秦晋 《白沫》,视频局部,2014,三通道录像(彩色,有声),39'48''

秦晋的创作涉及绘画、摄影、录像、装置以及行为,常常以静谧、质朴、直白的方式传递一种带有戏剧性张力的冲突与美感。暴力的消耗和重复的劳作是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画面,潜藏着的不可控力通过冷峻甚至近似毁灭性的方式得以释放。秦晋的创作与她个人的生存经验紧密关联,出生在文革末年,历经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社会巨变,其作品带有这一时代的集体烙印,一种面对不安全和不确定因素产生的困惑和焦虑。转瞬即逝而又不可掌控的事物在艺术家的镜头中缓缓呈现,如同在不息流变中延续着的生命循环。担忧和坚定、屈服和抗争同时并存,关注和追问个体即将淹没的命运始终是秦晋在艺术实践中关注的主题。

回应此次展览“我”的风景这一主题,秦晋谈到:“风景事实上是关注我自己的风景,一个时代的背景下我个人对身处的这个环境的一种理解。此次展出的作品,最核心的一个词是“牺牲”,一个人的牺牲,他是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意义,而且我是想通过这个作品去探讨个人和集体,个人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Adu1oMna7oW6L7u2vhRl94DXPht2OLKMPwGAaas0.jpg

王凝慧作品展出现场

oGQK4aRTp2tDFmZ8HIJrcpy6YccnJ69rs9DS9MoC.jpg

王凝慧作品展出现场

EeNjtDIPlvv7TcxE2o8b94VirSEr2xzDRFXoql8X.jpg

王凝慧 《无题》,2017,铁陨石,30.5 x 8.9 cm

王凝慧过去5年间,创作主轴一直围绕着“地球正朝着太阳垂直落下而正好错过它”这句诗经文。艺术家阐述到:“这句话中的事实,描述了我们的生活现实及由想象召唤而来的一个启示性的奇迹。通过对天文学、物理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调查研究,和对美国阿拉斯加迪纳利国家公园、西藏高原、圣安德列斯断层、北极圈、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Biosphere2生物圈二号等科技机构和玛雅金字塔的观摩学习,探查自然环境中的奇妙界面。我发掘新型材料并进行雕塑形式的创作,使用敏感植物,苔藓,化石,陨石,银,金,水蒸气,风,蜂蜡和其他变质物质,我的作品探索了雕塑形式的物质意识。从宇宙到地质到分子,物质 - 像大爆炸遗留下来的遗物辐射,史前生物尸体变成的石头,或者从蜜蜂的腺体腹部分泌的蜡 – 都揭示了自然界中某些潜在的力量。运用宇宙代谢过程的副产品,它们形状变化并在不同时间内穿梭。作品的物理边界不仅限于其可见尺寸。运动往往是不可察觉的,它置于作品之中,其千变万化的特性体现了一种形而上学现象。”

8Jep2sNwVHI8rHTwpMMInajcZrP7Mg6sQk38nxqH.jpg

杨光南 《结石1号》,2016,树脂,不锈钢等,4 x 60 x 60 cm

杨光南谈到:“作品不管使用了哪种语言,背后的驱动力都是一样的,它们都与我一直关注的个体与社会强力之间的摩擦有关,都在帮我更深入的去解读现实。譬如,“消化不良”这一想法,就是我作品《结石》的一个主题。“消化不良”的感受 和状态一直伴随着我。对于一个容易怀疑和焦虑的人来说,我们生活的现实有 很多让人膈应的东西是无法消化的,它们会慢慢沉淀、变成结石一样的东西, 悄悄渗透到作品里。”

ShbrPz71fwyH5HrOZpIgtK5UVlKR1yOJbc5jfx6q.jpg

阚萱《138元》(视频截图),2018,录像装置, 30分钟

阚萱,幽默,轻松又优雅,并伴随着深刻的讽刺及批评,这就是阚萱艺术的特点。阚萱的主要作品媒介是影像,她的作品强调那些我们日常生活都会碰到,但却几乎不会注意的细微的事物、感受及情感。她的作品坚持其想象的适当及精确,并以直接单纯的方式表现。在她的影像作品中,被动的观察往往体现为主动活跃的表现。

71COYefcDptO6MrP63fXN6RGzKp6iDMP0OQrzyOm.jpg

展开开幕现场对谈,左起:艺术家王凝慧、秦晋、策展人玛瑙、收藏家杜杰、艺术家杨光南、陈丹笛子

超级画廊与艺术家的“实验”

关于展览,策展人玛瑙谈到:“为让观众,于各艺术家新近的创作心路,或久来的灵感所系,有一更深而切的了解,展览选择以微个展的方式呈现,一一分开。她们作品所讨论的议题,既关个人,又且普世。如个人身份的建立与消解,微观(个人)与宏观(社会/宇宙观)维度之间的交融和相依附,个人与其所在的社会结构之间冲突和张力,以及艺术语言的生成,它们通常以偏执乃至狂热的姿态,反复出现,我们以此可从艺术家创作中留下的不同印记里,一窥他们对时代、对历史,又及个人成长历程的回应。”

“在这个不时研发新技术,不断寻求最新表达方式的新时代,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犹如发出一道邀请,请大家一起重新评估个人、物质或过程的意义。她们不是机械地面对自己的作品,以及作品所带来无常感和不确定性,和那些应当坚忍地拥抱,或至少有意识地质疑的东西。她们的作品,就像是一面放大镜:一方面,它们揭露了隐匿在日常背后的神秘,另一方面,它们亦将事物形而上的意蕴,化为有形之物,从而适合于我们所有人去感知到它。”

“艺术家们所直面,并塑造出来的“风景”,不只是她们的视觉产物,亦关涉她们的意识、态度和存在方式。”

此次展览是常青画廊首次在北京空间推出以年轻艺术家为主的群展。不仅呈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实验,对画廊的推广本身也是一次实验与挑战。收藏家杜杰谈到:“进入展览,并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以年轻艺术家为主的展览,从创作语言来看,已经很成熟,极具冲击力,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年轻艺术家而言,在这样的大画廊举办展览也会是一个挑战,但她们都把握住了这样的机会,每个人对展厅空间都用的很好。”

“这是常青画廊较少的一次尝试,但展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这样的尝试,对于常青这样的超级画廊,以及整个艺术生态而言,相信有更加积极且长远的意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我的风景,常青画廊,玛瑙,青年艺术家,,画廊,笛子,创作,玛瑙我的风景 常青画廊 玛瑙 青年艺术家 画廊 笛子 创作 玛瑙
下一篇:神的欢宴—郑泽生个人作品展在优山美地俱乐部开幕_优山美地俱乐部-欢宴-生命-神性-艺术||上一篇:161名青年艺术家集体亮相汤湖美术馆:你们是未来,是归处_汤湖美术馆-@武汉-青年-美术馆-艺术-馆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