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姚海同名个展在香港世界画廊开幕。本次展览从艺术家姚海对“解构”的想象力出发,延伸至《被打开之后的状态》、《缝合》和《花粉》系列,展出姚海近期创作的21件作品,呈现艺术家从对自身、社会、时间、现实的怀疑转向怀疑的消解,以及观念的“重构”。
姚海,1980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9年移居香港,2013年移居纽约,现居上海。姚海的创作涉及雕塑、绘画、录像、表演、声音、摄影灯不同形式,作品曾在台北、纽约等地展出,并先后在香港、上海、武汉等地举办个展。
姚海表示,这次展览的装置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其早前的一批绘画作品——二这批数码绘画作品的创作冲动则是在其过往的一件行为表演作品中产生的。在这几件作品的循环影响与层层推进中,符号与材料和空间发生了不同形势的关联,最终通过作品,艺术家又以一种符号化的形式让其其回归于显示,形成了在艺术家的扩散性思维下,物与时间、空间的反复交融。
“‘解构’意味着与死亡对立的生命——其解构里有永无止境的替换,而替换即为运动,运动即为生命。而为了避免死亡,我们必须对之予以欢欣的肯定”。艺术家姚海正是这样以分化、破解的方式面对过去,同时他用轻松、游弋的态度对曾经稳固的结构及其意义加以消解和清理,但每一次分化、破解的结果又重新产生了新的结构和意义,形成了裂变之后的重构。
《4008201665》的生成,来自于姚海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纸本材料本身所展现出的形态魅力的指引。材料在天气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形体发生了有趣的变异回应,带出启示,艺术家便沿着这样的线索 一边继续创造可以被打开材料的语言,一边实践和寻求新的打开方式。作品中使 用到的水性颜色干预方式、缝纫和裁切等工作行为都是姚海所採纳的有效打开途径,而这一装置系列作品的创作入口更暗含了因果遇合以及图像语言的演化调和。
《EV2736W》是在《4008201665》的发展基础上引入了圆的形象。圆的形态和形象被纳为一种扮演干预的力量和角色,借以分解已有的空间结构系统,进一步孵化新的美学语言和可能。这种践行方式也被艺术家认为是再度打开和激活原有系统的有效途径。
《好吧。》的生成类似于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下产生的变异,他经受了多重外力的干预,过程中自始至终不被作为那个被干预的主体存在,他始终处在协助干预和协助分解主体的替身位置,准确地讲,是伴随着主体生长的环境被动生长。但有趣的是最终那个主体被实验淹没了,它被一个圆的形象和想象打开,替代了主体的位置。
《 缝合No. 4 》在思考的线索背后,艺术家试图透过材料本身所释放出的复杂信息中分解出一套可对话的视觉语言系统。在不同形式和媒介的探索中,姚海对材料、时间、空间、因果、逻辑、自我精神以及身体行为等元素进行肢解分离,使之生成一些预设待解的备存意料,来还原那些一切可以通过视觉传导的现象背后,证实一些不可言明的实践。姚海希望透过这种途径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观念的发展和广延。 作品中的一些符号、语言体现出现实生活的某个局部,它是一个议题,也是一种空间关系,事实上就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某件物件。 姚海最终将分解后的形态语言巧妙地安置在了一种符合形式美学的架构之中,建立起一种对话的关系。将其以一种符号化的形式回到现实中,形成一种空间跟时间的反覆交融。
《缝合No. 14》是借助于一根两米长的画笔,在蒙上双眼的条件下,在一幅白色画布上随性地勾勒线条,以此方式获得打开材料的途径,生成所需的形态语言。之后姚海将偶发生成的符号语言剪裁分解,再随机地缝合在一起。姚海试图不断地以某种打开的方式建立起生成语言的系统。意欲制造一种生长的生态,孕育无限的可能。艺术家最后将随机缝合后的形态再次进行了折叠干预,作为最终的作品呈现。折叠也再次被作为开启打开的方式介入,意在消除直观和直觉意识的同时验践打开方式的有效性。
《花粉No. 1》数码绘画的创作实践源自艺术家对绘画边界的质疑和思考。姚海将过往在行为表演中所得的拍摄图像作为基础蓝本加以发展。他借助数码软件的多种命令对行为表演所得的写实图像进行干预,使它们渐渐地向著 一种抽象性和绘画性靠近。这种连接前后的实践方式,证明构成绘画的结果和过程是可以被分离肢解的,而阶段性的生产都是伴随在一种自然生长的过程之中。 绘画的意义已经被生长的过程所消解,最终被定义的绘画只是一件可视的图像。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8年11月30日展至2018年1月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姚海,香港世界画廊,,语言,方式,绘画,干预当代艺术 姚海 香港世界画廊 语言 方式 绘画 干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