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第四届薪技艺“灿”国际工艺美术展__将在展孟加拉国家美术馆_清华美术学院美术馆-工艺美术-孟加拉-传统-金属-文化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网
 
2018年12月8日,第四届薪技艺“灿”国际工艺美术展将于孟加拉国家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国内外11个

2018年12月8日,第四届薪技艺“灿”国际工艺美术展将于孟加拉国家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国内外11个国家,240余件作品,材料涵盖了工艺美术的各个领域,集中体现在陶瓷、金属、纤维、玻璃、漆艺、木工艺、印染等工艺形式。

第四届薪技艺“灿”国际工艺美术展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8日-2019年1月8日

开幕式时间:2018年12月8日上午10:00

开幕式地点:孟加拉国家美术馆

研讨会时间:2018年12月8日下午14:00

研讨会地点:孟加拉达卡大学美术学院

HuEt32cG9WvvvvYWewiXMMim6gXrb5lgmPpEfbvk.jpg

源起

《礼记·月令》曰:“大者可析谓之薪”。2015年初春,首届《薪技艺》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院隆重举行,展览汇集了海内外50余所著名艺术大学,120余名手工艺学者。此次展览以传承传统技艺,弘扬传统审美,尊重各国艺术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为学术宗旨。

主题

《薪技艺》第一届以“燃”为主题, 寓意燃烧开端。第二届以 “炎”为主题,寓意渐盛的火焰。第三届以“灵”为主题,寓意智慧与灵感的火光。2018年第四届薪技艺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由孟加拉达卡大学承办。孟加拉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汇集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南亚地域文化的优秀文化特质,此次展览由“山”而起,由“火”传承,“火”与“山”的组合为“灿”,经组委会探讨,本次展览以“灿”为主题。此次国际工艺美术展将是亚洲文化、欧洲文化与喜马拉雅山麓南亚文化一次深度交流,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灿”的古文是“燦”,是由火字旁和汉字“粲”字组成。古文“粲”本意指上等白米,也指火光与白米的鲜明光亮的样子,引申美好,引申言谈之美,仓廪实而知礼节;《诗·郑风·缁衣》,寓意光彩、明亮、耀眼。象征《薪技艺》传统文化的明亮光彩。

漆艺作品

漆艺专业召集人杨佩璋:

首先确保以天然大漆材料为根本,特别是应用型的漆器,以替代性的漆材料或以假充真都会失去传统漆工艺这块基石,对行的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然后是器物造型设计,包含对审美感觉的创造性表达,也包括器物应用的功能性设计。天然大漆材料所具有的耐热、耐腐、抑菌属性可以很好的运用产品设计中。当代生活中能看到的具有应用功能的漆器较少,但我们从很多出土的楚汉漆器中可以看到,古代匠人将造型的艺术性和功能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再者是对漆艺髹饰语言的利用。自古漆工善于髹饰,积累了丰富的纹样和髹饰方法,漆和木材、金属、陶瓷等材料成型的器物结合,能发挥漆艺的材料装饰优势。

我们从2018薪技艺展览青年漆艺家们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传统漆工艺在当代的转化与应用,他们以艺术的方式阐释了以上三点的重要性。

M4iTWKxvn4dGAdlPHlARhZyfoQgCDmjvxxiY1K7D.jpg

杨佩璋   《蕉林罄韵》

oVvEQd48KDyR7JtYKc3dCWM5EFIQptvuHabra3J3.jpg

郭小一  《源流》

19KWdB7GAl94gYnxgWRI95jEpj8eGMlyueEcvmTE.jpg

张石临  《云-三》

JuRbXL17uMtKxc5cYwpKTxc76caXl32d9dPEIGCV.jpg

翁欣羽   《漆小盒》

JIXd3dlbDnvvpTOhn1mPv2slAUURqIsW3Knb0R73.jpg

晁男  《FORM》

YDnoMZbNANWzokFQVvu8m75uZBAIxOfsLyPP6UyD.jpg

石尚  《孢子》

H5gqyrM4ByOKRW6hyHFXKDs1aw6OyM89UXOpcapr.jpg

彭雅娴 《漆包》

f1lu0HNI8uupTkI0fzcB3XgWOLPBvGNIQF8PJtMt.jpg

耿恩月  《荚》

陶艺作品

陶艺专业召集人杨帆:

从工艺文化中可以深刻地体现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技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薪技艺继续倡导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工艺文化,继续激发年轻人的创造智慧。

EYjTrsnATODKebXPPg54mammziiFUX73B38CNKEw.jpg

杨帆  《和》

D4WFxJdcWpdGcXVGOwSPQJcuIzV4EHBZEsqZ6kEZ.jpg

陈述  《如山如河》

85fXNoRySarHnDpSnY4JujEg76tnZTnZ0vdsrwIl.jpg

李斯琴  《迷雾》

X0JyyrhqJo0ByslLeyOgAzCEhAq0ztAcFIxzBnmc.jpg

葛菡禄   《旋》

陶艺专业召集人尹航:

一般来说,“学贯中西”是夸赞一个人能拥有广博的学识,“融古铸今”是形容能将前人的文化消化吸收后建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想来能被如此夸赞的人都是大智慧者了。

薪技艺这个平台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的思维火花,所展现的作品异彩纷呈,而他们又无不是运用了自己所醉心的历史文化中的精湛技艺,再将带着自己时代烙印的故事与观点传达给世人,体现对时代的思索。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可我们聚集在一起,带着共同的目标,将中西与古今纳入胸怀,愿意将薪技艺的火种传递下去,何其美好。

NPX6bTYab8PzTYvQcjMl5cUCQ2xmqP7C8J4SahPK.jpg

尹航  《圆融》

q6PlS6sDFyouxIUH1xiacy3rgSqcogvlDQ9WG9CA.jpg

王忠振  《灿器--山雪情系列》

LrezJnYFpEHFKpxVWXYRty0iW5iBNr9loTTBhowp.jpg

陈玥晗、龚晓婧  《Treasure》

陶艺专业召集人刘润福:

“基因编辑”正试图使人类肌体变得更“强大”,正试图开启机械化改造自我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试图使机械变得更“智慧”,正试图赶超人类智慧极限。在人与机械无限接近的未来世界里,人类与机械的界限在哪里?

回顾历史进程,我们看得到:飞速进步的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便利;而斑斓多姿的文化艺术使我们的情感生活更加幸福。人类感知幸福的源泉来自于自我认知的文化艺术的独特性、及由此造就的世界多样性。

只有坚守人类种群的多样性,我们的社会文化才会多姿多彩;只有坚持艺术的多样性,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有情有义。

《薪技艺》主张立足于民族传统的艺术多样性。主张“技”与“艺”的平衡。主张既不追随西方标准、也不盲从东方形式。

只有坚守民族传统,才能展现丰富人文,才能欣赏彼此艺术的斑斓。如此,我们才会走向感知个性与幸福的正轨,才不会恐惧未来。

RTF8DSQ4XqndCWcfTwK5vrobnuzQZRYBxtbX1pNK.jpg

刘润福  《暖冰纹葵口小盘》局部

fr4qBCyqzvMWtdr6xynXBW2lNBrdAKHa8z7968p2.jpg

付一郎  《痕》

OT7uQOKq31IYzqkNq8Ej844BHBPXmRTUMrwvUjod.jpg

白玥  《黑月》

ShY2YVWWmsQlvV3x7CJPAwD5fT1qRIT5Y0w1a90m.jpg

王京成   《石头记》

auFUMqIL05hMhXwpPnxaMZuRjmb7CZs0hp6tzro3.jpg

周莹  《菓》

玻璃艺术作品

玻璃专业召集人李静

玻璃作为日常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在历史上被人类发明和使用超过4000年的历史。我们不敢想象没有玻璃对化学、物理学、光学、天文学的推动,我们的现代文明将是什么样子。

玻璃剔透和脆弱的特质,光影互动中给人情感的触动;时间的积淀和地域的差异给予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特质。在古典艺术时期,玻璃是实用性和装饰为导向的“材料”,这些传承至今的工艺,加上传统元素和历史器型,已成为独特的艺术语言。进入20世纪,特别是玻璃工作室运动将玻璃看做是艺术家表达的“媒介”,玻璃艺术在遵循自身发展主线的同时,广泛受到其它艺术门类的影响。

此次展览的玻璃艺术作品,作者多为中国学院教育体系下培养的青年一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对材料和工艺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我们身边不断变化的世界,表达了中国玻璃艺术家们对本国历史、文化和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LudBOKiuVIWpqzrlCpq4NNvceUJbsGGb1Da0fhhn.jpg

李静  《红石》

AgEpnojBKzB32yhq2BGgkTCKSU3T6zvRr6x1kbOf.jpg

解玄  《路过》

KUOcTHy1zojfQYA49pel2AuB7ngyFQum6c4cbJ8o.jpg

李付彪  《古音13》

YILbrZwzYTDAxv5sHh5keU3w3s1grc2rbrq4kRzN.jpg

张博文  《The Tower of Babel Project》

VBkUD6SPI8VnIh7FDk9UpJGsbVnUpS90QXvuxHq3.jpg

张佳伟  《seven myself》

wNDuMZb7WJcytlUaOKJXY5d2lgSS3Q24GKtkmyJO.jpg

吴德灏  《无无明》

XPSYrf71P2BY3ufteTBS13FGdTxaQ6q319FgsyfE.jpg

蔡凌岚  《蜂之舞》

hbrqYGQd1LjTdxMospw7TnfSB8b3p6BhYqXmMQBJ.jpg

刘绮华  《飘渺》

JSYoidlUvSR7w7kkvMCgaQBeQx99SQyi4RcELpKY.jpg

任荟宇  《Dream》

金属艺术作品

金属专业召集人王晓昕: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不断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的金、银、铜、铁、锡等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的铸、锻、刻、镂、焊、嵌等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技术等前沿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精神内核,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未来,完美的诠释了《薪技艺》的含义和期许。有人将传统金属艺术的当代发展与当代金属艺术的传承创新看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两个平行的过程,事实上这二者犹如并蒂之莲,同根而生,共同汲取社会与艺术发展的养分,并肩开出两朵灿烂的花朵。对我国传统金属艺术的“转化”和“转译”离不开创新的动力,当代金属艺术的“创造”和“创新”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在本次《薪技艺》的金属艺术作品里,我们看到很多更年轻的艺术家,站在各自不同的视角与立场,诠释了对“传统”与“当代”的思考和认知,践行对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fyDI7Uubcgq2EyYNcZQFJ10GavVgpMGFYg69W30f.jpg

孙秋爽  《注》

hVRxarNmwptvH2yG0QdkT2SlrQsYV6D0hXiLq5Bo.jpg

王婧颖  《花语》

OfbkMg4oWuWglTXDwhiWY6IhhbcQNoAe6G7wbhY8.jpg

王晓昕  《清光疏影》

Xt9oAbIHOP3GBHFCPgkyc8bk5mutxSnzToD4dqeh.jpg

华石  《钻石去哪了》

8gnibIk8l8jBbPAbf6DUF2vCOoPDnki0yiMcqehC.jpg

许悦  《埋》

dX4jBdjC5rX2qE1JH2cfRteynRGs9qT12aBktC69.jpg

陈芷雅  《调子》

FLVw1To31R3VSYKd9UEM0rT60jriConQaIYoOtby.jpg

马美菱  《唐韵》

XGQks45UO3Ek6u2GoupurxiDsqLhocI4N7rVKjVu.jpg

郎萌萌  《生息》

纤维艺术作品

纤维专业召集人岳嵩:

信息时代下,新技术的发展、材料美学的介入、设计艺术的商业化都对工艺美术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让我们站在了一个矛盾的、尴尬的、相对混乱分离的,而有幸的又是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纤维艺术正在迎来新的维度拓展,这赋予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不容推卸的责任。我们在探索中寻求改变和发展。

在“薪技艺”中,年轻的纤维艺术作品呈现出两个重要的面貌:一是存留延承了传统编织、刺绣的造物特征:地域性、源发性、时代性,它是“工艺美术”的本理和依赖;二是带有材料的开放性、跨界创作的交融性和试探的观念性,这是“材料艺术”的驱动和张力。显而易见,后者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推进的。

我们正在将纤维艺术的触角继续延伸,这个领域不仅仅包含新材料的试探和新技术的崇拜,同时渗透出对当下社会的理解,这是当下年轻艺术家无法摆脱的时代基因。纯粹的技艺留存、多元的跨界交融、新材料新技术的表现语言,这些外因力量已经渗透到青年纤维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和公众体验方式,并应成为今后的主流创作形式。

“薪技艺”中的纤维作品不足以呈现当代纤维艺术的全貌,但却看到了未来的可能:年轻的创造者们正在塑造新艺术样式,挖掘新的学术空间,拓展纤维艺术新的维度。这便是能够体现展览意义和价值所在。

eJXwfHzJFuXebPSBrTNKvoRjAG7ybKHvd7ObT8nt.jpg

丁愫卿  《回家》

IklhPaVMEFGb9yRulMUYLTxUw7H6PVifdiTny7rx.jpg

高彦  《乘风破浪》

6Ha06ma8Hkl4rrfmsFh6PMLGTKYDP27COjeBcH3n.jpg

余子砚  《熠动》

fnACUhCsE1WvQDdSArKxOJpL2MM0kWDWnqhobyIW.jpg

邱蔚丽、戴云亭  《缘生》

pik8XIJd0gauydV4g48AOifinHb45ma62sYNvEY7.jpg

代磊  《凝视》

6MS9eQl7nJVDeeB4vnq47nVTMpI8k5YPUsAETH6i.jpg

马彦霞  《生长》

4QJ0JnriEspkuhDT31mN4scRufifnjQbylytWrW5.jpg

刘房勇  《冰原》

dKRNcKM5uRMr0zlAmKGcUgd6v9ZBpkvuFdkwdtW5.jpg

岳嵩  《夜无明月之三》

木艺作品

木艺专业召集人刘铁军: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自《说文解字》。

木材是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地球上分布广泛的一种物质,木材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同时,木材也是一种载体,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人用木材造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考古发现了当时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和农具耒耜(lěi sì),到明清时期硬木家具的出现,逐步形成了以榫卯结构为基础的从大木作到小木作再到细木作的独居东方特色的中华木作文化。她成就了中华建筑、家具精湛的木作技艺的辉煌,她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是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的物化载体。

此次《薪技艺》作品试图从艺术和设计的多重视角、多种语境诠释更为广泛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木作文化。

dTUCqbaUlhj0esJjM63m9DfNEG39jm6mjV7C4pjd.jpg

付一  《云雀》

277LBrK1xO9l7NRATksmSAwZP507BpU0KWd2pDOc.jpg

刘铁军  《棋盘-守拙》

IqXJ6IDdAtt7fHbJ7ftjRHdWzJOqDs50pY15s3eP.jpg

马文甲  《腥》

3P17fZgifuepazadWJdwcQbk4A3ufPtI2Y371WjM.jpg

周旭  《盲点与禁区的谨言》

PQDYcSJHS4nNul7AIblLnv70nQXzygo1aoTe3Yuo.jpg

罗幻  《你的温暖》

CidcbxCmKuAE8aIezJYv0GJ3K4mQL5t9rk5LV7od.jpg

李鹤  《肉身·天路》

染织服装艺术作品

染织专业召集人李迎军:

当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人第一次把矿物染料涂在器物上时,应该不会想象得到一万多年后会出现如此蔚为大观的印染制品吧。

本届“薪技艺”的印染作品既是传统造物倡导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承继,也是契合当下时尚思考的一种设计表达。对于“印染”这一源于石器时代的古老技艺,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立足于当代文化语境,由手及心的激发潜能,运用多维度的视角表达对传统技艺、文脉的传承及对未来的期许。

作品中不仅蕴含着手工的温度与生命力,还传递出青年人的创造力与时尚态度,亦是对中国传统在当今社会世界性价值的有益探索。

OXeJR1LmiQqcdwFXFYYEO74PgdodCJtvutYvnLcQ.jpg

王晶晶  《情深》-成长

QZIjOmUVwjRaSCSIiELqYQd8fhr9JWPhqw38BZJB.jpg

李迎军  《御风》

UlE4v5arrE3Jt4wkfuKBq1rpGIWR38FgRAipwwvM.jpg

吴波  《折叠空间》

YiH9JOTEjWy2w77yEhoATASFY6FMys5WDY4ziUS2.jpg

马丽  《星河》

2WsPPCvjIDEaeUwwnGeYZ0SJ91wqXM4loMsYSipC.jpg

朱磊  《行走系列-西涌》


关键字: 内容标签:第四届薪技艺“灿”国际工艺美术展,清华美术学院美术馆,工艺美术,,孟加拉,传统,金属,文化第四届薪技艺“灿”国际工艺美术展 清华美术学院美术馆 工艺美术 孟加拉 传统 金属 文化
下一篇:蜂巢·生成第三十三回跨年推出刘小东学生:90后艺术家叶江个展_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叶江-布面-丙烯-蜂巢-绘画||上一篇:雷童个展:在北京_游览桂林迪士尼_雷童-桂林迪士尼计划-展览-足球队-纹身-烟灰缸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