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8年11月28日下午17:00,第五届当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代艺术展“证据:今日艺术何以呈现人的创造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艺术批评家王林与中央美院王华祥教授联合策划,邀请了向光、庞茂琨、谭平、何工、陈庆庆、任戎、唐承华、孟柏伸、李依黛九位艺术家参展。从参展作品上看,本次展览把平面和实体、墙面和空间、绘画和装置结合一体,倾力呈现当代艺术综合性的创造力。
展览现场
5件装置作品展示在展厅中央区域,其中艺术家唐承华的作品《天边的云彩系列》以其硕大的尺寸引人注目。该件作品尺寸为1800×1500×230cm,一整块画布覆盖在木头搭建的错落有致的架子上,然后在凹凸不平的画布上直接作画。唐承华认为:“在高低错落的架子上直接铺上油画布进行创作,将加上绘画和装置艺术两部分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画布上抽象的线条、色彩与四周的空间发生了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感觉。
展览现场
而何工的作品《重新命名——投错的骰子》则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作品,从我们生活的角度而言,该作所呈现的无非是飞船回收仓,降落伞“漂浮”在边上。而艺术家则对这一场景重新定义为一个带有隐喻性质的“骰子”,他认为:“如果一个艺术家认真对待现实,那就把与现实的遭遇表达出来,直接的或隐喻的。总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力量在朝我投骰子,甚至也有经常投错的时候。”
展览现场
在入口左侧展墙上同样陈列的是装置作品,这组名为《我闻我不闻》的作品来自青年艺术家李依黛,在作品介绍中有这样的描述“木质,可动装置”这是本场展览中唯一可运动的作品,木板上的所以物象都在运动,白云升起又落下,兔子在奔跑,人在不断翻腾。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组作品呢?“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是基于对壁画的一种‘误读’,这些壁画在我的眼里从来都不是静止的,相反,在我看来它们是很有律动感的......这些壁画原本就像是被固定在了墙上,而我想把他们全部‘释放’。”李依黛这样阐释她的作品。
展览现场
向光、谭平、王华祥、庞茂琨四位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展示在四周展墙上,在谈到他们的作品时,策展人王林说:“向光、谭平、王华祥、庞茂琨四位不同创作方向、不同技艺技法的著名画家,作品内容上有具象的、有抽象的、有观念的、有激烈的、有雅致的,所有我们希望让观者在审美体验的差异比较中,体会到当今架上艺术微妙而又深入的美学追求和多种多样的个人风格。”
策展人王林在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王林在开幕式上说:“做这样一场展览其实是有契机的,我一直是一名老师,对学校非常有感情。所以‘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刚发起的时候,我就参与了。这样一场论坛包括论坛同时举行的画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让我们与会的中小学校长们参与到艺术中来,让他们了解艺术、热爱艺术,那么他们势必会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
批评家陈孝信在开幕式上致辞
批评家陈孝信在开幕式上致辞:“这场展览的跨度很大,从传统绘画到观念艺术都囊括了。既可以看到传统艺术的面貌,又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轨迹,所以我的感受是这是一场跨度很大的艺术沙龙展。”
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向光 《人体》 尺寸90×137cm
谭平 《无题》 200X300cm 布面丙烯
王华祥 《芭莎记忆》 布面油画 300X200cm
、
庞茂琨 《纳西索斯的新世界》 180x140cm 布面油画
孟柏伸 《这是什么》 木、铅笔 尺寸可变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到12月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林,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现场,艺术家,画布,布面王林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现场 艺术家 画布 布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