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下午,第四届多媒体展映会《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摄影师多媒体展映首展于北京中华世纪坛多功能厅展播,第二场展映将于11月19日在中国摄影艺术节(河南三门峡)期间以图片实体展加多媒体幻灯演示会的方式进行展示。此次展映会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影像国际网、影像中国网承办。
展映现场
2015年开始,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的年轻图片编辑开始尝试从影像本体出发,关注中外青年摄影师的创作。“日常”系列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多媒体展映孕育而生。2018年《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启动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希望更多青年摄影师对于拍摄主题、对象以及相关的社会性、全球性等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拍摄和探讨。
展映现场
此次展映作品来自中国、中国香港、美国、西班牙、韩国、加拿大、孟加拉、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15位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从“日常”影像出发,展现了青年群体对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身份认同、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探讨了影像语言的本体以及实验性与当代性问题。作品的艺术表达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摄影已被视作个体化的“我”,并转化为一种“重现日常”的手段。
项目主创团队介绍活动情况
展映会以中国摄影师吕格尔《羌的山》为序拉开帷幕。吕格尔是一位来自四川汶川的大男孩,也是本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摄影师。《羌的山》是一个基于家乡汶川的大计划,他通过前期的田野考察,在一种“再熟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身份认同的疑问,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身份认同的答案,并通过图像+影像的“实验”寄予家乡美好的希望。
摄影师吕格尔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经历和故事
吕格尔 《羌的山》
在现场交流中,吕格尔说道:“《羌的山》的拍摄夹杂着我的记忆,尝试以一种“身在此山中”的角度,寻觅我所期望的羌人和羌寨、山川,这种当代人和景观的关系。在山川穿行的这种体验,也是中国国画山水的参与形式,我也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图像只是过程的结果。”
摄影师张亮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经历和故事
张亮 《春光照相馆-照相、照片、家与村》
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张亮如此说道:“我的父亲是一位上世纪80年代自学摄影、自营照相馆的乡村摄影师。30多年来,父亲的春光照相馆从兴盛走向衰落,留下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这些老照片记录了故乡将台河和我们一家的过往时光。回望父亲留在黄土地上的足迹,深深浅浅,清晰可见,起点的那端,是起起伏伏的黄土山坡,荒凉而深沉。而我在追寻过往的同时,也记录下故乡的亲人、村舍、山川、河流,与父亲的老照片共同连成小村历史相簿中的一个页码。”
青年摄影师张亮的《春光照相馆-照相、照片、家与村》用影像记录着自己的故乡。他的作品中有父亲拍摄的泛黄的影像,也有自己对故乡的解读。两代人,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岁月的迁移将时间温度置于作品中,改变与不改变,父与子,自我与家乡,不同的关系交织在这一组组照片中,散发着时光的温热。
摄影师王翰林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经历和故事
王翰林 《寻觅鲁博》
“‘鲁博’是我的乳名,通过寻觅‘他’,来填补我记忆的空白。这个作品是我个人情感的延续,是对自我的梳理,也是将摄影与个人成长经历和情感相结合的产物。自幼跟随父亲工作地点的变迁,导致我身边的环境不断的转变,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儿时不断辗转的生活日渐模糊,旧事旧地有时会出现在脑海,同时又隐隐作痛,所以我选择用摄影来记录我的这些变化,这里面包含历史,回忆,印象和思念,这一切又都是情感与记忆交汇的结果。”在谈到《寻觅鲁博》时,摄影师王翰林如此说道。
《寻觅鲁博》是摄影师通过影像梳理自己儿时的记忆,摄影师王翰林的作品大多关注个人情感的记录,使用绘画,摄影,手工书籍以及动画视频等方式去表现自身的情绪变化。
摄影师陳韻芝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经历和故事
陳韻芝 (中国香港)《大海》
来自香港的女摄影师陳韻芝是一位特殊教育治疗师,她的作品也在探索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她说,“我喜欢在水中。如果生命有轮回,我想成为一条鱼。”此项目是通过陳韻芝在水中的体验来描述我的情感和梦想的照片日记。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项目可以被阐释为逃离外部世界的噪音,往内在制造自己的宇宙和梦境。
摄影师王泽瑛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经历和故事
王泽瑛 《游离集》
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研究专业的王泽瑛热衷于拍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景观,他说,“各种等大的但并非真实的景观,各种缩小的虚构的景观,他们或隐藏或坠落,或是仅仅只存在与我的影像之中,他们都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通过摄影的手段投射到图像之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景观,让我沉迷,有时让我无法分辨真实与虚构。影像的意义在于追寻自身的意义同样可以是无意义,他抛出了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交给观者和作者一起寻找他的答案,我的这组作品还远远没有完成,他就像在给我一片片的拼图需要我把他慢慢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我将继续追寻我的影像的意义。”
苏迪塔·查特基(印度) 《第六感》
张驰 《背影》
吴凡《原乡》
维基·阿斯科伊蒂亚(美国)《派斯基与爸比》
莫黛比·纳菲斯(孟加拉)《解刨构造:序章》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摄影师多媒体展映会,中华世纪坛,,作品,青年,山川,现场《日常 非常》 中外青年摄影师多媒体展映会 中华世纪坛 作品 青年 山川 现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