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专题】月度(2018年5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策展人:吕澎及策展团队 中国新影像:2010年以来的新态度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中国影像新态度
《微小的事》,冯冰伊,灯箱,沥青,综合材料装置,201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影像艺术由地下状态实现合法化,再到今天的“屏幕时代”“全民影像时代”,影像艺术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大约三十个年头,伴随着影像艺术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对于中国影像艺术自身历史的研究与书写也一直在进行,而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文化、科技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艺术家在这十年中的创作对时代变化也作出了回应,因此,来对过去十年中的影像艺术做一次呈现和梳理就显得迫在眉睫,此次展览并非要得出一个结论性的概括,三位策展人分别以“不兼容”、“游离”、“泛语境”为关键词,来提示这十年影像艺术实践所呈现出的延续与差异。
《拔摩岛的夜》,李然,视频,单通道有声高清黑白影像,20’00’’,2017
策展人之一蓝庆伟表示:“其实我们理解的新态度,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之前更多是指反主流态度的态度。但这个展览实际上就是2010年以来的一种对今天的呈现,今天与昨天必然是不同的。说‘新’,就有一种吸引力,就像其他策展人提出的‘再’‘泛’,至于这个态度具体是什么,它比较含混。如果具体要说的话,我觉得我们的三个关键词很到位:不兼容、游离、泛语境。”
展览现场:在影像中观看世界
此次展览邀请了全国32位(29组)艺术家参与,他们是程然、冯冰伊、金亚楠、黎朗、李朝林&翁怡璇&王妙雅、李琦、李然、李勇政、梁半、梁玥、林奥劼、秦晋、邱黯雄、邵文欢、沈阳超、施政、汤柏华、陶辉、田晓磊、王墒、王维思、王育臣、吴芸芸、阎洲、姚清妹、余果、袁晓舫、朱昶全等。
《月》,梁玥,视频,单路视频,高清,彩色,默片,20’00’’,2012,版权归艺术家梁玥和香格纳画廊所有
用高倍望远镜拍摄下20分钟的月球,记录了20分钟。
《白沫》,秦晋,三屏视频,有声,2014
展览三部分“不兼容”、“游离”、“泛语境”不仅仅是影像艺术三十年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历史、人文的全景呈现,比如艺术家冯冰伊作品灯箱为《微小的事》,影像为《宏大的事》,后者使用了抗日战争动员讲话,“大跃进”时期,以及中国第一颗核弹爆炸等真实的纪录片段。黎朗《1974》,这件作品以三百九十张幻灯片循环播放和回忆发生在一九七四年的四件事情的画外音,以及对一九七四年大事记的梳理和直接在墙上对记忆文本的书写构成。
《夏虫国》,汤柏华,动画,16’39’’,2013
艺术家汤柏华的作品《夏虫国》,“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庄子》里的经典语句,是古人发出的有限生命面对苍茫世界的无限的感慨。在世界面前,这些探寻,这些弹指一瞬的生命,都如沧海之一粟。人何尝不是如此!这恐怕是人类永恒的困惑……
关键字: 内容标签:策展人,吕澎,影像艺术,,态度,艺术家,中国,呈现策展人 吕澎 影像艺术 态度 艺术家 中国 呈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