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9月29日上午,“此时此刻:别现代·中国”别现代艺术作品巡展首展在上海师范大学无形画廊正式开幕。展览共展出油画、雕塑、水墨、视频装置、丝网版画、数码版画等作品30余件,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山西、甘肃等地23位优秀艺术家参展。参展艺术家有伊灵、旺忘望、孟岩、陈展辉、何振浩、关煜、李储会、刘向华、刘唯艰、邱黯雄、司元启、苏岩声、宋明明、邵云辉、唐国志、徐招兵、王莎莎、王辉、吴昊、吴晓申、周少波、左义林、郑迎春等。展览由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志勇,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陆蕾平,“建筑之外”发起人、建筑工程设计师陈展辉,艺术家刘宇襄、关煜,设计师周韧等联合策划。
展览现场
开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恒致词。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立元,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王宁,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国家社科规划文学学科组成员、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陈伯海,别现代理论创始人王建疆教授,美国“中国别现代研究中心”(CCBMS)主任、美国佐治亚州西南州立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史教授基顿·韦恩(Keaton Wynn)等人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揭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体现了艺术家们的不同的创作方向。主要有这几类:
首先,代表超越时空的历史与文化创造。陈展辉的《凹凸无限》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当代表达,源于妻子孕育灵感的激发和传统文化的熏染,艺术家将这种阴阳互补化生、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精神诉诸于一个个方正的实木凹凸装置设计中,无限的重置与挪动,体现了一个大化无定、生生不息的世界镜像。伊灵以汉字为主要语符的造型表现,形式上是油画,实为汉字象形的第二次编码和重塑,远观和近观的画面形式变换和暗含于内的语词组合,揭示的是汉子和个体生命存在不同寻常的意味。关煜的《时空漂移》中慈目低垂的佛陀印象,与上海现代都市空间的并置,不同时空、感知、记忆中的中国景观叠加试错,以视觉图像来呈现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杂糅共生的“别现代”社会语境的困境与矛盾,重新构建逻辑与符号的多义性与延展。刘向华的宣纸水墨,利用的是传统媒介,但不再局限于传统水墨的意境表达和形式意味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当代生命情绪的激越反叛和肆意律动……这些作品虽有着传统文化、哲学和艺术的影子,但已不再局限于对传统的纯粹继承和化用,而是超越了历史具有了别现代时空中艺术与文化创造的意味。
展览现场
其次,阐释了当下生存状态的拷问。比如,旺忘望的《钱山》,诉诸于金钱物象的山水画的构图,表现了经济市场化下人的存在货币化欲望;邵云辉的数码版画《捕猎》揭示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个体遭遇金钱围捕的现实;孟岩的《活着》系列、徐招兵《星光大道》、吴晓申的《二个上海人》、王莎莎的《伤》……他们无不揭示着个体当下存在的真实状态,无不记录着别现代社会个体生命存在的不同境界;另外,如司元启的《PM2.5》、宋明明的《椽/磊/筛》对自然环境和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明的反思和关注,吴昊的《误食》对食品安全的思考,这些无不拷问着当下个体和文明发展。
展览现场
再次,体现了艺术家此时此刻生命意义的追寻。本次画展中,何振浩的《造像记》利用废品饮品盖镶嵌不同人物头像的方式,集中展示了不同生命个体与身俱来的独特性和存在性,揭示个体存有的平等性,是对自由公平的吁求。同时,左义林的三联画《巡航、蘑菇云、聚焦》是对现代科学理性下制导人类发展方式的警惕和思考,邱黯雄的单频录像《集成电路》对景观社会的反思等。
据悉,“别现代主义”理论由上海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所和文艺学学科点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导王建疆教授于2014年在中俄高层文化论坛上首次提出,近5年来召开了6次国际学术会议,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此次全球别现代艺术展是继2017年10月在美国左至亚洲西南州立大学举办办“Art:Premodern,Modern,Postmodern,Bie-Modern”国际艺术展后的第二次国际性展览。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至2018年10月7日,后续巡展还将在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艺术展馆,以及美国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密苏里州等地的国际艺术展馆陆续展出。另外, 与展览同步的“跨越时空的创造:别现代理论探索与艺术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29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美学和艺术的专家学者以及别现代艺术家们相聚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思”湖畔,共话共议别现代理论和别现代艺术未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别现代主义,上海师范大学,,个体别现代主义 上海师范大学 个体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