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将于9月29日在新加坡视觉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中的所有作品均由MICA(李捷 王长兴 贺亮)用琉璃、沙石等自然材料和手工烧制、堆砌、镶嵌形成。此次展览旨在从一粒沙切入,探索自身、自然、世界。
MICA(Mini Idea Creative Art)由李捷、王长兴、贺亮三位艺术家发起,本着芥子纳须弥的理念,从微小元素、材料和想法切入,通过艺术引发对自身、自然以及宏观意义的思考。MICA同时也是一个谈话场和试验场,它不仅呈现了三位发起人相识二十年以来相同的和迥异的艺术观和世界观的思辨以及对话,也在每一次展览中邀请观众的介入,参与实验和对谈。
此次展览是MICA与和贝尊镶嵌艺术的首次合作,由贝尊镶嵌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艺术发展基金会学术支持。李捷与贝尊的文祺在云南大嘎吉村的艺术支教的“瞳画”项目相识:“感叹她在镶嵌艺术这个‘无际’的世界中的不断努力,面对一个个小颗粒的不断反复试验和探索,也欣赏她在支教时一件件小事中的默默助人,不知为何总让人想到金刚经的“种种子”。有一天看到她在仔仔细细画农村墙头的一堵砖时,我想MICA和贝尊是应该一起做点什么的。”
德籍华人艺术家、学者、策展人李捷形容《一沙一世界》意在描述沙中的隐藏世界,正如华严经所说的“微尘中有剎海,剎海中复有微尘,如是重重,不可穷尽”。在一粒沙中看到世界、在刹那间经历永恒,前者讲的是空间视野(尺度)的转变,后者说的是时间视野的转变。人生的修行无非是让我们内心的视野收放自如。
“一沙一世界”源自于对“维度”的思考。一件三维的艺术品,可以是雕塑、装置,每一维代表一条线或是一个方向。“线”的维度是1,面的维度是2,立体的维度是3,而隐藏的维度在越小越精细的尺度下,越能看得清楚。例如一粒沙子,在放大一百倍,一万倍以至一百亿倍后,它的沙粒外型会重复出现。就是沙粒中有微沙粒,而微沙粒中又有微微沙粒,如此一个包含一个,逐渐缩小,没有穷尽。
《究极·空》
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只是空性,我们不过将自认为的真实,或美或丑,附加或标示与其上而已。
作品以一只小小的,被认为丑陋的毛毛虫做为创作元素,每一根鞭毛又是一只毛毛虫,而她的未来,也许是蝴蝶,也许是飞蛾。
作品材料:玻璃、石料、马赛克、金属
《观·自在》
由一只蜗牛引出的,观自在,观内在。
观:内观;一种洞彻一切的能力。
自在:一种状态,十相自在。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作品材料:镜片、马赛克、金属
《艮岳系列》
《艮岳系列》
《艮岳系列》
《艮岳系列》
《艮岳系列》
用彩色斑斓的碎玻璃像素化山、石,像素化已经隐去形象的飞天,
那些似曾相识的造形、景观,在玻璃华丽的衬托下异常精美,
如同南宋昙花一现的旷世奇景“艮岳”,
几百年前的浮华在当下像一面镜子,映照的未必就是过往。
《1+1》
生活中的事常常有两面性,一面是显性的,另一面是隐的。接受其一,就要接受其二。
《1+1》是一个立体化的太极图的变体,将传统太极图中的黑白对比改为全白,是偿试淡化二者的"对立性",作品的核心是表现"一事两面"。
作品中的两股"力量"相互作用、相生相存。
《黑泪》
人的恐惧感很多时候是因为看不清楚,当你看清楚时可能恐惧就变成了悲哀,
这个世界比你知道的更美好,但也比你知道的更不堪,
因为丑陋的东西大多藏在暗处,你知道的越多就越悲伤。
《完美》
人经常因为做事不够好、不够"完美"而遗憾或不满。面对别人的"不够完美"我们选择接受往往是最好的,面对自己的"不够完美"该怎么处办?木心说:"爱完美,所以苦"。作品《完美》正是通过一个看上去近乎完美的"残缺"的圆环,向观者提出两个问题:你所遇见的是什么?什么是完美?
9月29日下午,观众还将和艺术家们共同创作展览同名作品《一沙一世界----时·空的沙漏》,玻璃马赛克碎片将经观众之手逐渐覆盖高达2.5米、形似沙漏的作品的表面,这个过程将被记录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传达对真实与幻象、快慢、时间、以及“一沙一世界”的思索。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一沙一世界
参展艺术家:MICA(李捷 王长兴 贺亮)
开幕时间:2018年9月29日下午3时
展览地点:新加坡视觉艺术中心
Visual Arts Centre
#01-02 Dhoby Ghaut Green,
10 Penang Rd, Singapore 238469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新加坡视觉艺术中心,当代艺术,,完美,作品,毛毛虫,维度展览 新加坡视觉艺术中心 当代艺术 完美 作品 毛毛虫 维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