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9月18日——27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7号厅
作为中华文化艺术传统的发扬光大者,在从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阶段,田忠利就十分注重培养自己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的全面学养。这是随着对东西方艺术传统不同特质愈加深入的认识而形成的一种坚定的理念,那就是除了要努力学习、汲取一切有益于我们的外来艺术营养,同时更应当对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有高度的自觉,因为这才是我们的根脉、出发点和归宿。
孙中山(局部) 300x400cm 1996年
无论在历史画《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落后就要挨打》、《百年沉思》或哪怕只是表现自然风物的《胡杨系列》中,他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博大深沉的历史感,即史诗般的宏伟气度与艺术深刻性。鲁迅曾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的真实,……而创作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我们需要的正是能够逼真反映这种激动人心的历史精神的艺术真实。这样生动的艺术形象是怎样获得的呢?无他,这既需要作者对包括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内的中国近代史的深刻理性认识,更离不开作者对那如火如荼灼人灵魂的历史瞬间中情境和人物的深切体验与把握。
落后就要挨打 270x670cm 1999年
即便是描画胡杨,为何在忠利笔下那历尽沧桑惨烈支撑的老树,从色彩的强烈对比到线条的激情表现,竟如嶙峋白骨在风沙中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回答是,这是从广漠的戈壁滩看惯胡杨的新疆人发自心底、感同身受、并且深沉思考着自然生态破坏将给人类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的艺术家最现实的真切感受!田忠利不仅具有扎实的写实基本功,而且他更懂得“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这样关于艺术创作的要妙。他既十分看重作为历史真实基础的生活真实,因而下大功夫从文献资料中寻找扑捉适合于创作的形象依据,而更重要的则是艺术家须有对其创作素材所体现的历史深刻性理解基础上那种“凭虚构象”的能力。那么我们从画面上所看到的,无论是作为历史画卷的《孙中山》,还是描画自然风物的《胡杨系列》;也无论是超时空的形象“缀合”,还是浓烈的感情“抒写”,自然已经是经过艺术家的咀嚼而升华了的精神形象。
百年沉思 300x400cm 1997年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也许有感于传统中国花鸟画不但最富自然情趣,而且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我看到忠利君几乎是以一种闲庭信步般的从容持续不断地徜徉在这一看似轻巧而唯美的艺术领域,执著地探索着如何能在花鸟画创作中获得新的突破。
我认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与“民胞物与” 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是田忠利倾注巨大热情于花鸟画创作的一个根本出发点,而这也正是使他的花鸟画创作能从立意上站在高处而具有“小中见大”的开阔意境的前提。他花鸟画作品就是意在表达一种“悲悯之情”。窃以为无论在精神层面,抑或不同手法的探索上都不啻是一种发现。
在田忠利的花鸟画创作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设计与装饰因素的介入。它不仅表现在绘画形象本身的形式因素、构成因素,以及色调倾向体现的感情色彩,同时也包括画框外形、尺幅、材质、颜料的选择和工艺技巧处理等等,总的说,可以称作设计意识吧。他的这种设计意识以及超越于绘画本身的思路,是他所学专业的自然延展,更是一种对传统绘画和外来艺术的资源整合,这种思路难能可贵地体现着一种鲜明的时代要求。他的这种追求同样带有清醒的理性精神,这对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某一方面担负着现代艺术教育领导工作,无疑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不屈 170x220cm 2007年
啊!家园 170x200cm 2006年
绿风 100x100cm 1994年
风举夏荷 工笔 100x100cm 1995年
大自然的歌 工笔 100x100cm 1999年
花乱秋风 100x100cm 2000年
暖冬 40x40cm 2008年
幽梦还乡 48x180cm 2010年
冬至 28x70cm 2013年
春意闹 28x70cm 2012年
白露 28cmX70cm 2012年
晨曦 28x70cm 2012年
晌午 28cmX70cm 2013年
田忠利篆刻作品
安平泰 2.5x2.5cm
与古为新 4×4cm
寸有所长 3x3cm
师造化 3.5x3.5cm
千虑一得 3x3cm
少则得 3x3cm
田忠利诗词选辑
早春
衔泥双燕筑新家,消散雾霾树影斜。
细雨随风潜入夜,晨来唤醒满庭花。
咏秋
雁去天高秋气寒,倚窗书罢意阑珊。
蓦然回首斜阳外,半壁墙花红欲燃。
追昔杂感
十五离家竟九秋,驱舟沧海急争流。
肯将书剑堪为伴,不近空名甘自羞。
追吊黄遵宪
孤楼无壁祭精魂,雨横墨翻国尚存?
百日风雷终未悔,愿求九死震乾坤。
十六字令
春,
百紫千红芳正浓。
东风醉,斜步倚娇容。
忆江南
(一)
冬已去,残雪尽消融。
画角吞声天浩瀚,晨风拂面眼朦胧。
疑似杏花红。
山花子
城外远眺三两家,风吹杨柳月笼沙。
不向春深策马去,尽涂鸦。
天际鸢飞弄朝霞,潺潺溪水映桃花。
未了丹青人渐老,艺无涯。
艺术简历
田忠利:1968年11月生于新疆,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业领军人才”称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美术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大展并获奖。其中,巨幅国画《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获“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巡回展”金奖、巨幅国画《历史的反思》获“99’中国艺术大展”银奖、《清幽》获“第八届全国‘群星奖’美术大展”铜奖、《不屈》入选“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出版专著《得妙于心》、《搜妙创真》、《万物生意最可观》、《田忠利画集》、《新编写意人物画》等。
此君襟抱
——田忠利印象
袁宝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美术评论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田忠利,袁宝林,水墨,,历史,创作,大展,美术田忠利 袁宝林 水墨 历史 创作 大展 美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