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开幕式嘉宾合影
中国山水画初兴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至五代、北宋臻于成熟。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画科,山水在当今很多中国艺术家创作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代文人绘画新秀——魏翚与张濛便是这其中的代表。
魏翚与张濛于近年一同行走于太行、天山、甘南、秦岭、太华、少室、黄岳、天台……一路走来,悟对山水、坐忘云烟,留下写生山水作品数百幅。
今天,由美博美术馆馆长李言、南京书画院画师、上海徐悲鸿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甘永川联合策划的“过往云山——魏翚、张濛山水写生展”在美博美术馆开幕,展出艺术家魏翚与张濛山水写生新作约80幅。展览由9月8日持续至18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下午3点,展览开幕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标老师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发表了致辞
上海学林出版社高级编审褚大为老师为展览致辞
美博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划人李言老师致辞
参展艺术家张濛致辞
原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赵世信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标老师,上海学林出版社高级编审褚大为老师,翰林匾额博物馆馆长洪涛先生,朵云轩艺术品公司副总蒋平先生,上海科技出版社经理陈家东先生,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史庆文先生,上海陶瓷、书画收藏家徐平达先生,美博美术馆馆长李言老师,参展艺术家魏翚老师和张濛老师共同出席并参与了当天的开幕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标老师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首先发表了致辞。身为两位参展艺术家的多年好友,张老师对两位艺术家和作品已非常熟悉,他表示,两位艺术家虽然长期生活在北方,但作品并非全是重视筋骨胜于肌肤的中原山川,江南烟雨与大西北的大漠秋风同样是他们笔下的常客。他们的作品隽永之滋味不在大,而在于小;不在全局而在细部,不在传移摹写而在笔墨精微。两位艺术家一方面剪裁山水,江山如画,一方面思考笔墨的表现力与美学意味,把写生作为自然造化与绘画作品的中介,把眼中之景落实为手中之景,展现了中国艺术家对物我人天心意相通的实现。
上海学林出版社高级编审褚大为老师首先对两位艺术家展览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祝贺,并将自己在展览现场与艺术家就山水作品创作的用色和用笔的交流经历与现场观众做了分享,并对当今中国绘画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期许。
美博美术馆馆长李言老师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划人,阐述了自己与两位艺术家构思并策划展览的经历,和两位艺术家此次参展作品的认识与看法,他认为,两位艺术家的写生作品从中原大地中来,其画面效果却完全跳脱出了中原大地的局限,可能源于浙江、南京等地画派的影响,两位艺术家画面中的墨韵气息更加醇厚,一树一木一山一石头所营造的画面气息都带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理解。相信本次展览的举办,对两位艺术家未来的创作之路也是很好的开始。
参展艺术家张濛作为代表对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对美术馆与各位老友的相助表达了感激,并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在写生创作中的经验与感受。正如张老师所说,他与魏翚老师更希望用画与观众对话,相信在场的观众都能在此次展览中收获艺术家袒露于画的心象。
展览现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魏翚,张濛,过往云山,美博美术馆,,老师,写生,上海,馆长魏翚 张濛 过往云山 美博美术馆 老师 写生 上海 馆长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