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女神”将至:9月8日在杭州_向过去求证_对未来发问_女神的装备-女神-展览-消费-艺术-博物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网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9/8—2018/11/18杭州工艺美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9/8—2018/11/18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在1600方的展厅中,展览联合12家博物收藏单位与个人的98组/118件文物藏品,包含服饰、金银器、书画、陶瓷、漆器等各种类型;21位艺术家23组/73件艺术品,涵盖摄影、装置、绘画、多媒体影像、雕塑所有创作载体,其中包括了10组作品是艺术家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

展厅鸟瞰图(一楼)

展厅鸟瞰图(二楼)

  对“女性问题”展开讨论、透过“女性问题”反思当下:

  女•性Sexuality•Gender    身体Body    投射Projection    身份Identity

  神话Myth    政治Biopolitics    权力Power    消费Consumer    美Beauty

  欲望Desiring    觉醒Awake    生育Reproduction    符号Symbol

  悦己Self    欲望Desiring    束缚Constraint    赋权Re-right

  品格Character    补偿Compensation    时尚Fashion    拜物Fetishism

  新伦理 Neo-ethics  无性别 Agender

  展览以“女神”这个具体的线索出发,围绕着这些“学术标签”,尝试提问与解答:何为“女神”?谁是“女神”?如何成为“女神”?“女神”的现在和过去?“女神”的“品质/无形之物”是什么,“女神”的“装备/有形之物”是什么?“女神”的反面是什么?……

  通过这系列的提问与解答,展览尝试再现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索引,让大家看到不同时期的人类社会,对不同的文化需求,以及其态度和观点,并对当下进行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强势的资本化娱乐工业与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历史与文明、传统与文化成为被消费的物品——“女神”被消费,娱乐化、商业化;“文化遗产”被消费,价格化、国宝化——未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的文化走向又在何处?……

  从“女神”出发,向过去求证,对未来发问:

  “首个”历史文物与当代艺术“并置”的展览:从南宋到2018,从“游园惊梦”到“绝望主妇”;

  “首次”博物馆与艺术家“零距离”对话:从费丹旭到杨福东,从“龙袍”到“VR维密秀”;

  “最经典”的举证:从“西王母”到“洛神”,从“陆小曼”到“张爱玲”;

  “最混搭”的反思:从“三寸金莲”到JIMMY CHOO”,从“阿娇”到“颖宝”,

  在这个打破所有“界限”的展览里,你——

  每一位观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或者拒绝解读;有自己的思考,或者放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或者不予判断;可以获得意义,也可以解构意义。

  主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学术支持:当代艺术调查局

  藏品支持:贵州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嘉兴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庆元县廊桥博物馆、浙江图书馆,高建忠、蔡琴、蔡念群、周峰

  参展艺术家:杨福东、程然、吴俊勇、宋哲&何雪瑜、蒋志、龙星如&周姜杉/陈济林、李超、田晓磊、化鹏、方建国、彭韫、裴丽、康学儒、刘影、应歆珣、冯琳、叶甫纳、童垚(排名不分先后)

  承办:VanArtSpace梵耘艺术空间、ART170艺术空间、银盐SPACE

  特别鸣谢:五洲文化艺术中心、蝶尔传情艺术馆、迷墙WonderWall、乐图LOTOART、怂人胆

  媒体支持:FM104.5女主播电台、在艺APP、BYART、新浪当代艺术、从南

  联合平行展/ Parallel Exhibitions

翻越“女”字旁——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

  Post-“she”

  VanArtSpace梵耘艺术空间/2018.09.02-09.22

  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脚路167号凤凰公社3库108#

  展览以九位青年女性艺术家的具身在场作为切片,观察在喧嚣的权力/政治叙事之下,原生女性意识的生长与日常生活的身体(lived body)在私领域的生存与生产。

  “女”字旁之后,不再是被动的被规训或被消费,一个更经验性的,积极、轻松、更具力量的女性本体存在将得以现身。

  参展艺术家/ 冯冰伊 胡佳艺 刘毅 彭韫 童文敏 王咪 余安 吴芸芸 小猪姐姐

离线的女神——当代艺术专场展

  Offline Goddess

  银盐SPACE/2018.09.22-10.06

  杭州市上城区中山南路77号20幢

  展览从问题意识出发,反思“女神”及女性身份在娱乐工业、消费主义时代背景下的深刻话题。艺术家们将还原一个没有“包装”化的原生女性意识,从四个不同篇章,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

  参展艺术家/陈高杰 王瑾 古师承 李琳琳 潘子申 张钊瀛 郑龙一海 李舜 Léa Pagès

女神的逆鳞——当代艺术家联展

  Wrath of Goddess

  ART170艺术空间/2018.09.16-10.28

  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西路崇义路口公元里10-4-201

  以展览、讲座、工作坊结合的方式,针对性别身份在日常体验中的症候发起讨论。展览含括的三位艺术家的创作,是她们在女性视角下经验性的观察片影,也是充满紧迫感、破而后立的自我表达。

  掀开“逆鳞”之后,艺术介入对于传统机制建构的拆解和对抗。展览尝试触及“女神”长期被作为客体的表述下,无法言说的禁忌。

  参展艺术家/张爽(Stella Zhang) 黄燕 叶甫纳

  【展品介绍】

  神话的想象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洛神赋》,(三国)曹植

元•洛神出水•青铜镜  1206—1368  浙江省博物馆藏

  女•性     身体    投射

天色•新女性 II,2    摄影(彩色喷墨打印)    2014

  每个年轻女孩都有自己的秘密,从不告诉任何人,这秘密可能是份神秘礼物,比如一个八音盒,一只珍珠,或者是一串项链。 《天色•新女性II》 试图表达女孩对于这份神秘礼物的感觉。“我希望通过这份神秘礼物,去接近眼见为实的生活。”

  《天色•新女性II》 拥有令人着迷的抒情和梦幻般的叙事,审视着年轻女孩成长时的隐秘欲望和不安。它的意象并非欲望的投射,而是一个无形少女关于成长的梦想——自我中心式的投射。它表现了一段看似已经启程却未见得开始的旅程。

  杨福东

  1971年生,著名国际影像艺术家,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旧梦曾寻碧玉家,东风何处问年华。小红桥畔春如许,吹满一池杨柳花。”

  “惆怅东风奈别何,黛痕照水敛双蛾。春波一尺花千点,珍重吴娘八幅罗。”

  “夜寒簾不卷芙容,灯火疏棂透纸红。吟到感秋诗未就,一声桐叶堕西风。”

  “翠羽声中春梦残,扑襟香雪影珊珊。可知一样梅花骨,不畏东风料峭寒。”

清•设色仕女•春夏秋冬•条屏 (之一) 1644—1911  浙江省博物馆藏   费丹旭(1802-1850)

  明清仕女画在形象上以世俗风尚为导向,以适应世俗的要求。在“阴柔为美弱为用”的审美思想指引下,“脱去脂粉华靡之气”而不失“静女悠闲之态”,成为明清仕女画塑造形象的标准。

  第一,儒家文化下的男性审美观。

  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外女内,儒家“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森严礼教和男女等级观念相暗合。眉目清秀、瘦小娇弱、阴柔忧郁、“倚风娇无力”的弱女子形象。

  第二,文人士大夫的“以女自况”。

  明清两代,在严酷的文化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强烈压制下,士大夫长期受制于君权的统治地位,充当着君王奴役的角色,渐渐地士大夫们在皇权、朝廷面前失去了雄性特征,开始弱化而沦为“第二性”,“男人女性化心态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文人心性中的一部分”。文人们常常以“女性”的口吻为诗为画,寄寓自己不受赏识或遭抛弃的悲惨境遇和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哀怨。

  身份     神话     政治

  Identity  Myth    Biopolitics

幻狸录   单屏有声影像    7分11秒    2017

  一部虚拟且不现实的电影将以虚拟预告片的形式呈现,片中主人公一人分饰两角。文明在末世的尽头,即将被未知的殖民力量彻底摧毁,而预言中最后的战士会觉醒在一片狼烟缭绕的废墟上…她在新纪元的第一天睁开眼睛。

  《幻狸录》以科幻武侠为背景,是一部为赵丽颖量身打造的艺术作品,希望在这部作品中能体现她的另外一面。作为艺术家程然近年最重要的作品计划之一,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杰克•凯鲁亚克著名的小说《达摩流浪者》,以一只猫的历程来穿越古今,讲述历史和幻想未来。

  程然

  1981年生,著名影像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一种袖珍戏剧。”

  “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童言无忌》/《更衣记》,张爱玲

清•女褂  红缎盘金绣•云龙纹  1644—1911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权力  消费  美

  Power  Consumer  Beauty

0.7%的盐   单屏无声影像    8分    2009

  “她哭也不行,不哭也不行,不哭会被质问为什么不哭,哭了又会被看作像道歉似的,被看作是表演。

  哭和不哭,都会带来无穷的怀疑,我尊重这种怀疑的权利,但是更尊重怀疑之后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疑心病一样得出某个判决。

  抛弃我们熟悉的思维方式,用另外一种眼光观察一个事物固然很好,但我们还可以试着站在更多的角度来观察。”

  蒋志

  1971年生,著名影像艺术家,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八六子•洞房深》,(唐)杜牧

南宋•花卉•金帔坠  1137—1204  庆元廊桥博物馆藏   浙江庆元会溪南宋胡纮妻吴氏墓出土

  胡纮(1137-1204),字应期,庆元人。

  博闻强识,才华出众。26岁中进士(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57岁绍熙五年(1194)由朝廷大臣京镗举荐,监管都进奏院。后升迁至管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的司农寺,任主簿、秘书等职,即承担文书帐薄、文书档案等事务。后升迁任监察御史,正八品上,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员;及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等要职。

  1204年,67岁的他病死于家中。出于厚爱,宁宗皇帝御赐他墓葬十八穴,享受侍郎退休的待遇。

  (注:“都进奏院”,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欲望  身份  觉醒

  Desiring  Identity  Awake

  这是陆小曼目前存世最早的绘画作品,徐志摩飞机失事时的唯一遗物。

  画画的时候是1931年春天,当时,陆小曼正跟刘海粟学画不久。徐志摩对妻子的画才颇为得意,同年夏天,带着画卷北上,分于友人们题跋。

  陆小曼临终前她将画托付给表妹夫陈从周,陈从周称它为“历劫之物,良足念也”。后来,这卷画作随着陈从周的其他收藏一起,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近代•设色山水•手卷  1931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陆小曼(1903—1965)

  BEYOND TAGS 标签之外

  多媒体交互装置    2018

  艺术家采用现场观众围绕对《女神的装备》展览设问的实时讨论动态数据,在运行中书写自身,并在连续对话讨论的基础上,讲述数字暴涨现实中的“信念、权利、欲望和我"。

  全球互联网在1分钟内传送的数据大约为64000Gb, 软件的场景分工也界定了我们的每日产生数据的分类、流向与结构。我们“提交”和“上传”的内容,是对“我”意识的线上策展,而这些界定我们是谁的数据单元,也可能是数字时空里的牢笼。“信念、权利、欲望和我”也是“女神”这一当代用语和常见标签的解构。

  作品模拟当代社交软件的交互方式与逻辑,人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讨论、提交与上传内容。与此同时,作品也是访问者上传内容(“意识”与“观点”)的物化,在实体空间中以大尺度投影出由关键词讨论构成的纯文本数据,人们“行走其中”。

  龙星如&周姜杉 /陈济林

  著名新媒体艺术家组合。

  龙星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

  周姜杉,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及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硕士。

  时尚的神话

  FASHION AS THE MAKING MYTH

赛博格的秘密 VR互动游戏 2018

  人与科技的关系是我的兴趣点,我着迷于构想一个框架,然后用艺术家的想象力去填充它,自成系统。我想象后人类时代是一个人机充分杂交的时代,演化的方向出现了多种分支,人工智能生命与原始人的界限模糊不行。我用想象力创造了几十个赛博格角色,借用“维多利亚的秘密”形式组织一场后人类VR大秀。

  田晓磊

  1982年生,著名新媒体艺术家,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悦己  身份      欲望

  Self   Identity   Desiring

Sara 单屏有声影像    12分36秒    2014

  “我总是在不同的人身上看见了自己。

  Sara是葡萄牙籍的印度人,生长于殖民时期的澳门,后因生活的变故带着女儿来到了葡萄牙。

  我们相遇于波尔图,她告诉我,一直想再回到澳门,那里有她的朋友和生活,2015年她就45岁了,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看过自己了,我想我只是给了她一个借口,她却推开了一扇门,我也是。”

  彭韫

  1982年生,著名影像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现工作、生活于澳门。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唐)温庭筠

  

唐•双鸾衔枝纹•铜镜  (618—690)  湖州市博物馆藏

  美  身体  束缚

  Beauty  Body  Constraint

“艺术应该漂亮,艺术家应该漂亮”   装置(玻璃钢,铁木,铝合金,纯银)    2015(收藏版)

  我做了下颌骨磨骨手术,为了让我的脸看起来更瘦更好看。盒子里放的是我手术切下的骨头的纯银翻制版。

  美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力。

  唯一能让我上手术台的原因,忍受术后极端难熬的时间,就是我坚信,艺术和我将会变的更美丽。我想,美丽可求,而整形手术是手段之一。我在医院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整形手术得魔力,手术后我不得不在医院住上一段时间。我的病友——从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到老年人——所受的手术包括抽脂,削骨,拉皮,隆鼻,隆胸等。在医院的两个星期,我结交了一些病友,和她们在一起,我能看到整形手术带给她们的快乐,也让她们更自信。每个人都相当乐观开朗,那样的乐观开朗仿如精神病院的病人,我喜欢她们,我们都渴望美,美貌是我们唯一的话题。

  对我来说,我在乎的是美丽还有痛苦的情感,我可以看到它们存在在我们周围每个人的身体当中。而精神上的痛苦比肉体上要来的更加激烈。手术可以让人们感觉好一些。

  裴丽

  1985年生,知名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学士、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硕士研究生、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广州。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性的形象也不是‘天然’的,而是在某种文化背景下、以某些人群为主导、出于某些目的、经由某些过程而刻意建构起来的。

  ——《第二性》1949,(法)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清•手绣•小脚鞋  1644—1911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一九三O年,袖长及肘,衣领又高了起来,往年的元宝领的优点在它的适宜的角度,斜斜地切过两腮,不是瓜子脸也变了瓜子脸,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颌,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

  这种衣领根本不可恕。

  可是它象征了十年前那种理智化的淫逸的空气——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

  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更衣记》,张爱玲

近代•旗袍  20世纪初  蔡念群藏

  权力     符号      赋权

  Power   Symbol    Re-right

维纳斯的诞生   绘画(丙烯、纸、亚麻布)    2018

  女神是如何诞生的?

  显然,女神不是平白无故的出场,毋宁说,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意识形态生产出了不同的女神,反过来说,泾渭分明的女神也印证不同的时代特性。

  比如,选美不仅是商业运作,还包括男性视角和权利关系。而当下的女神,不再是一种英雄角色,而更多的则是资本主义的营销和消费策略。

  康学儒

  1982年生,知名策展人、艺术家,200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广告是关于社会关系,而非物品。”

  ——《观看之道》1972,(英)约翰•伯格(John Berger)

近代•广告招贴画  最新艳芳美女屏  作者谢之光   20世纪初  高建忠藏

  身份     品格       补偿

  Identity  Character  Compensation

《都市碎片》系列II  装置(皮、旧家具)    2015

  应歆珣

  知名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女性空间是一个空间的整体——以山水、花草、建筑、氛围、气候、色彩、气味、光线、声音和精心选择的居住者及其活动所营造出来的世界。”

  ——《时空中的美术》2009,(美)巫鸿

  时尚     拜物       消费      悦己

  Fashion  Fetishism  Consumer  Self

指甲女神   装置(综合材料)    2018

  “指甲”作为一个空间,在给被给予的民主状态下,是从身体中脱离得到独立,或不脱离身体而自治?指甲雀跃,呼之欲出。

  叶甫纳

  1986年生,著名青年艺术家,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2010年硕士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纯艺术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四面都是风,吹乱了她后颈窝新生的短发,…,她站在门槛上,把阳伞拿来,并且撑开。阳伞是闪色绸子的,阳光可以透过,闪烁的反光照亮了她面部白净的皮肤。天气乍暖,她在伞下微笑,听得见水珠点点滴滴落在绷紧了的波纹绸伞上。”

  ——《包法利夫人》1857•(法)福楼拜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丹祺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童言无忌》1944,张爱玲

口红  20世纪初  高建忠藏    MAX FACTOR(蜜丝佛陀/音译),HOLLYWOOD U.S.A(美国好莱坞)(张爱玲同款)

  平行展简介

翻越“女”字旁——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

  《说文解字》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

  始、姓、姬、姜、姒、娲、

  妇、奴、婢、妾、嫁、娶、

  妄、奸、妒、婊、娼、妓

  “女”字旁汉字的字形字义反映中国社会女性地位与文化语境的历史演变,从女神崇拜到父权宰制,“女”字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标本,在我们惯常的表达方式中从不缺席。

  而在“女权”再次作为运动的今天,文化批评者紧抓这一历史进行着咬文嚼字与媒体纠察,性别研究者往往一昧强调其中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压迫,而忽视女性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召唤着“me too”式的情感连结,流水线式的性故事生产使社会大众沉溺于某种强大的性受害叙事结构,女性身份在身-心、精神-肉体、生理-文化、个人-社会、父权-女权等诸多二元对立关系之间被来回推搡,而更广大的女性则被笼罩于消费主义和娱乐工业化制造的“生活方式女权”幻境之中,关于女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如此无力,一切讨论仿佛进入景观式的无效循环。       本次展览试图在这迷雾中构建出一个真空场域,翻越“女”字偏旁之下,那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power)、社会性别(gender)和性(sexuality)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将目光投射于被长期忽略的物质性身体,从而回到更现实的问题中去。展览以九位青年女性艺术家的具身在场作为切片,观察在喧嚣的权力/政治叙事之下,原生女性意识的生长与日常生活的身体(lived body)在私领域的生存与生产。

  “女”字旁之后,不再是被动的被规训或被消费,一个更经验性的,积极、轻松、更具力量的女性本体存在将得以现身。

  参展艺术家/ 冯冰伊 胡佳艺 刘毅 彭韫 童文敏 王咪 余安 吴芸芸 小猪姐姐

离线的女神——当代艺术专场展

  作为“女神的装备”系列跨界艺术项目的平行展,银盐SPACE展区将是一次从问题意识出发,反思“女神”及女性身份在娱乐工业、消费主义时代背景下的深刻话题。带着问题进入,我们将重新回到所谓构造“女神”和女性社会“景观”之后,找到被消费的时代逻辑。从现象入手,“卸甲”掉完美语言构造之下,重新梳理身体、拜物、经验之间被资本化的社会现场。

  这个单元以“离线的女神”为题,借喻于网络时代“在线”状态。它暗示了在资本自动化流动和运转的现实中,女性身份随时将被消费成为“女神”的“待机”属性。当我们进入这样一个白盒子空间的时候,当我们把女性的问题从流淌的娱乐化消费语境中“离线”开来时,所获得的另一种呈现。在这里,艺术家们将还原一个没有“包装”化的原生女性意识,从四个不同篇章,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重新回到一个零界状态,唤醒每一个观众从娱乐催眠和极度自恋中清醒过来,保持在日常生活情境内对整个消费时代的某种警觉。这四个部分,或许能够给我们找到“女神”之语的现实起因、克隆繁衍、荒诞性扩张、拟定的出路。但最终,展览的作品和艺术家们终究呈现的是一种面貌和现状,在展厅中,这是一个真实的“神话”,而走出这里,或许你会得到一个虚构的“现实”。

  参展艺术家/陈高杰 王瑾 古师承 李琳琳 潘子申 张钊瀛 郑龙一海 李舜 Léa Pagès

女神的逆鳞——当代艺术家联展

  “女神的逆鳞”将以展览、讲座、工作坊结合的方式,针对性别身份在日常体验中的症候发起讨论。展览含括的三位艺术家的创作,是她们在女性视角下经验性的观察片影,也是充满紧迫感、破而后立的自我表达。

  掀开“逆鳞”之后,艺术介入对于传统机制建构的拆解和对抗。展览尝试触及“女神”长期被作为客体的表述下,无法言说的禁忌。

  参展艺术家/张爽(Stella Zhang) 黄燕 叶甫纳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女神的装备,女神,,展览,消费,艺术,博物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女神的装备 女神 展览 消费 艺术 博物
下一篇: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_将于9月1日亮相站台中国_站台中国-影像-绘画-装置-艺术-观念-创作-空间||上一篇:强档联合_2018典亚艺博及水墨艺博即将同台亮相_寇勤-典亚艺博-水墨艺博-伦敦-北京-展出-中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