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看展受邀参加展览开幕式,拍摄记录了开幕式讲座,以及作者徐冰、策展人冯博一、尤伦斯馆长田霏宇三位老师的现场作品导览。三位老师谈展览,谈作品背后创作经历,深层解读作品。点击视听导览,让你更懂徐冰的“思想与方法”。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8年7月21日至10月18日呈现艺术家徐冰个展“徐冰:思想与方法”。作为在国际舞台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徐冰一直以来致力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进行相互转换,超越文化界线,用视觉语言表达其思想和现实问题。
本展览是徐冰在北京地区最全面的回顾性个展,力图全面梳理艺术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囊括以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为形式的六十余件作品。此次展览为UCCA大展厅改建后的首个大展,展厅中呈现徐冰所有主要系列的作品,以勾勒出其艺术探索的完整轨迹。展览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和客座策展人冯博一联合策划。
徐冰:这种展览对我个人来说,其实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反思的一个机会和一个空间了。一个是什么?我会开始的意识到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最后我发现这些作品真的像镜子一样可以看到自己。他们是大大小小的镜子看到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自己,最后我会发现,噢!原来我对这种东西感兴趣,原来我是这样工作,原来我是这么一个人!
冯博一:有人说这一年是“徐冰年”,徐冰的作品不断的做个展,在这之前徐冰老师也说了,其实他一直也想做,但是阴差阳错的没做。但是我觉得为什么这个一年来连着三次个展,其实也是很凑巧,也没有一个更多的计划就是碰巧赶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或者说这样一个机缘。那么形成了一年当中,徐冰有大概三个个展得出现。
在1988年徐冰做这个天书的时候,因为天书的这个作品的这种冲击力和影响力,形成了一个叫“徐冰现象”的讨论。我在想这是不是又有点宿命?今年徐冰年,但是我觉得又处在一个非常极具变化的或者说非常压抑的这样一个环境和时代当中。
田霏宇讲徐冰的地书:刚才说的天书是谁都看不懂,新英文可能是以为看不懂,其实是可以看懂,那地书其实是一看就能看懂,而且所有的人不管是讲什么语言,或者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其实是都可以看懂。这就是他在二零三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这么一个题目。我们在准备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其实是问了徐冰能否用这个地书给我们写一次这个展览的广告,你可以看到我们门口进来的位置其实只有一个,如果细看其实就是讲:一个想要去尤伦斯看这个展览,要么坐地铁,要么坐公交,要么打车,到这看了一下,最后发了朋友圈。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其实是这个语言有很多的应用,包括我们 也制造了一些小贴纸给每个买票的观众,也可以编出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表情符号,其实你想03年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大家是用一些标点符号,比如说拼出一个小的笑脸,但我们现在可能很多人发短信或发朋友圈都会直接用这种符号去自己去拼一些句子,其实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这个习惯,所以我觉得徐冰的艺术,还是走在这个主流意识前面的一个比较恰当的例子。
关键字: 内容标签:徐冰,尤伦斯,当代艺术,冯博一,,我觉得徐冰 尤伦斯 当代艺术 冯博一 我觉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