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书系列分享会首期现场
2018年8月19日下午,最美的书系列分享会第一期“我们身边的字体”在上海图书馆3楼创•新空间举办。本次邀请《上海字记》书籍作者姜庆共,通过图像及短视频,与大家分享其近十年来在上海进行的汉字字体收集、整理及研习。
《上海字记》书籍作者姜庆共
现场,姜庆共以“书籍的字体”、“美术字体”和“物品中的字体”,让大家感受司空见惯文字背后的含义。
《上海字记》
《上海字记》获得2015年“中国最美的书”,以1900年起至今的百多年间,在上海出版印刷的300多件印刷品及街头巷尾的汉字书写图像为样本,展示了继传统书法之后,汉字书写和设计在各个年代的书籍、杂志、报纸、课本、广告、海报或户外空间的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当下的汉字设计、教育和研究提供了一份基础的参考案例,并希望以此引起读者对字体文化的探讨、联想和回忆。
姜庆共自2009年起开始介入字体观察和研习。当编撰《上海字记》时,他希望除了设计师,对文字感兴趣的任何人均能来阅读,“据出版后统计,《上海字记》有一半的读者并不是从事设计行业。作为作者,这也是我希望达到的目的。”
《上海字记》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姜庆共以一句话描述了整本书籍的内容:“传统书法之后,运用近现代机械印刷术的中文印刷字体的书写及设计。”
最美的书系列分享会首期现场
在电话、微信语音时代到来后,很多人感叹文字才是有温度的。姜庆共现场展示不同字体的同样文字,常规体的平静,加粗体的激烈,所以其实“字体本身形态的不一样,表达出的感情也是不同的。”
“书籍的字体”中姜庆共发现,字体涉及的不仅是设计学科范畴,还包括印刷、出版和美术等。而常用的字体包括始于明朝的宋体、1909年首次由商务印刷馆创刻的楷体、1916年首次由杭州丁氏兄弟依据宋刻诞生的仿宋体,还有1920年来自日本的黑体。
最美的书系列分享会首期现场
另外,在目前常用的10款字体中可以发现,延续至今仍然使用,成气候成规模的字体均与上海相关,例如20世纪印刷书籍主要文字来源的铅活字。
19世纪以西方为主导研制中文铅活字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荷兰、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广州、宁波等。而最终将铅活字创造出来的,是1859年一位美国传教士在宁波完成。“当时西方国家热衷于研究铅活字,首先是因为宗教传播;其次西方在中国的贸易增长,必须要有中文字体的说明书;再者,国外汉学家研究中国情况时需要写文章,也必须要用到汉字。”
此后1860年,上海的水运条件利于货物的运输,印书馆因此搬迁至上海,成为汉字印刷技术的重要节点。
新中国后,印刷行业被划分为必须申请报批的特殊行业,无意阻碍了字体设计的发展。但40至70年代,字体开始越来越简单,变成大家可以随意书写、宣传的工具。
“大白兔”奶糖的包装
“物品中的字体”,姜庆共举例了国民品牌“大白兔”奶糖的包装案例。由江爱周和王纯言约1980年设计的包装,“‘白’字顶部的点象征兔子的耳朵,而‘兔’字右下方的点与兔子图案方向一致,简单3个字错落有致,凸显了兔子的活跃。”也值得反思的是,不管此后“大白兔”包装如何变化,这个版本仍是被大众认可的一版。
如今快速阅读时代,一些奢侈品品牌会选择更改品牌文字形态。所以在姜庆共看来,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其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最美的书,姜庆共,设计,字体,,的书,活字,设计,书籍中国最美的书 姜庆共 设计 字体 的书 活字 设计 书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