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千高原艺术空间三展齐开,呈现吉磊、马文婷个展及1000+项目_吉磊-马文婷-油画-现实-艺术家-油画-截图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网
 
千高原艺术空间外部  2018年8月12日下午,吉磊个展:越渡之地、马文婷个展:去荒野、1000+项

千高原<a href=http://www.sinology.cn/mess/w18yish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艺术</a>空间外部

千高原艺术空间外部

  2018年8月12日下午,吉磊个展:越渡之地、马文婷个展:去荒野、1000+项目: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三场展览亮相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

展览现场

马文婷“去荒野”展览现场

  机构的一楼展厅为马文婷“去荒野”展览的现场,呈现了艺术家的绘画、摄影、装置作品,这也是她继个展“惶然录”后在今年的第二场个展。如果说“惶然录”侧重于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个人生存体验,“去荒野”则来源于艺术家早期创作中对荒芜之地精神维度的偏爱和内心潜意识的表征,在她富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的画面中,充满着对生存的焦灼和无望的失落,她将现实景物从混沌的世界中提取、分离出来,通过艺术的手法截取并切断它们与本来周遭环境的联系,将现实碎片重新组织并赋予了新的意义,围困、封闭、隔离和控制,向我们编织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反乌托邦世界。

马文婷展出作品

马文婷展出作品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马文婷是一个极其有力量的青年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在关注社会现实层面的基础上,充满着沉重的生存体验和精神表达。马文婷用诗意化的语言来呈现了时代背景下人类的情感缺失和精神痛感,通过对现实的肢解与重建,来跟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各种真实与荒诞交织、戏剧与现实并存、扭曲与束缚共舞,她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法强制性地把破碎的现实重新拼装起来,把人生戏剧性的荒诞穿越处理得举重若轻。在她的绘画作品中摧毁与重建总是不断地纠缠反复,不断地斗争和解,她为我们理解艺术和现实的深度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在本次展览中,她的作品通过对荒野美学意象的描绘,隐喻着二十世纪人类社会遭遇现代性危机以来,我们所普遍面临着的生存焦虑和精神困境,对我们每个当代人而言,无力面对的死亡与救赎、矛盾与纠结、绝望与空虚,它是和我们今天时代情境下意义的缺失、精神的焦虑和生活的无力感所直接相关的。

展览现场

吉磊“越渡之地”展览现场

  三楼展厅的“越渡之地”展示了艺术家吉磊近几年来的绘画创作,绘画、摄影、装置。对于展览主题“越渡”,吉磊表示,“越渡是动词。这是一个在字典里没有的词。最早看见它是在恶鸟的《越渡叙述》中。第一眼看到这个词就本能的一颤,词语和心灵产生了共振现象。读了文章后有很多共鸣,当然也有认识的不同。没关系,词语本就有生长和变迁的过程,如同这个世界一样。于是,我想以自己数年的体会和理解为理由,分享这个新词。”

  在艺术家看来,绘画是一种反复的操练,是为了穿透日常图景的表层,是在心理——视觉的(创造记忆形态的)语言探索之路上反复练习。为了将隐藏其中的新世界一点一点地找出来,绘画的动作成为了寻找和剥离。

 布面油画,200×280cm

吉磊 《天象 No.5》 布面油画 30×40cm 2016

吉磊,风景,布面油画,200×300cm,2017

吉磊 《风景》 布面油画 200×300cm 2017

 2018

吉磊 《小天竺》 布面油画 120×150cm  2017

吉磊,空谷 No.2

吉磊 《空谷 No.2》 布面油画 200×280cm  2018

  “一个人是否可能通过画画寻找和世界及自己的相处之道?《失眠镇》将我带到意识-潜意识、时间-空间含混重叠的地带,‘不安的共同体’的力量通过梦境获得了新的建构;《天象》系列,从古至今、现实和想象的各种天象都成为我的曼陀罗,画的过程中隐然获得了能量;《越渡之地》是从现实的瞬间出走和偏离,在起稿阶段感觉看到了岔路口,就试着走过去,可依仗的只有黑白灰、点线面、色彩、笔触……像迷路也像挖掘。这并不是线性发展的三个阶段,而是复合式的,同时展开的工作。我用绘画的方式面对自身的问题,同时伴随着体验和思考的演变不断回到语言的问题。这一切可能都是‘越渡’,是空间的转移,是从光亮处朝向未知的黑暗混沌领域的航行。是从现实界到想象界,从这个世界到平行世界的行动。只有直觉——那黑暗中若隐若现、似有非有的微光指引方向。 如果已经感觉到种种‘不自由’、对现有的框架不再那么笃信,不如故意走偏、走向未知的混沌。画画也是这样。”吉磊如是谈到。

1000  项目“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展览现场

1000 项目“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展览现场

  同样,在三楼的另一侧,1000+ 项目展区的“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选择放映童文敏、徐琳瑜、余果三位年轻艺术家的实验影像作品,三位艺术家均生活在重庆市,项目题为“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来自艺术家童文敏的一件作品名。

  “1000+”是千高原艺术空间提供的一个定期的、持续性的实验项目,旨在为年轻艺术家的新锐作品提供展示空间和讨论氛围,并支持具备丰富艺术履历的艺术家的实验性作品。1000+ 是一个独立的实体空间,也是一个激荡创意,鼓励探索和试验的舞台。

童文敏,放风,行为、影像,5分钟,2016,作品截图

童文敏 《放风》 行为、影像 5分钟 2016 作品截图

徐琳瑜 《女儿》 影像 彩色 14分13秒 2017 作品截图

徐琳瑜 《女儿》 影像 彩色 14分13秒 2017 作品截图

余果 《长焦摄影师》数字录像 10分15秒 2017 作品截图

余果 《长焦摄影师》数字录像 10分15秒 2017 作品截图

  三位艺术家的思辨和批判态度首先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没有宏大叙事的元素,却不乏深刻与痛感。童文敏的作品以自己的行为过程为主,在呈现个体化的孤独的同时,用异化的自我反衬了一个异化的现实。徐琳瑜的影像以家庭成员为线索,逐渐扩展,探讨每个人的个体身份及其自发的,与现实之间的情感和结构性关联。余果的创作由绘画转型而来,讲一种带有“绘画性”的荒诞注入了真实的场景中。

  据悉,三场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千高原艺术空间,吉磊,马文婷,油画,,现实,艺术家,油画,截图千高原艺术空间 吉磊 马文婷 油画 现实 艺术家 油画 截图
下一篇:叶城铭精品书法展亮相昆明市博物馆_书法-昆明市博物馆-云南省-展览-全国-现场||上一篇:E京华2018年艺术家联展开幕:为青年艺术家再添一块垫脚石_雅昌艺术网-青年艺术家-水立方展览中心-展览-艺术-艺术网-青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