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的当代性·第四回”海报
“具象的当代性·第四回”将于2018年8月4日下午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具象的当代性”这个主题自2015年开启以来的第四个年度展览,从第一回到第四回,均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担任策展人。此次第四回,遴选了陈文波、耿德法、顾欣、何曦、李林祥、李青、李群力、李易纹、孟阳阳、佘松、童雁汝南、王颉、王净、王小双、向琴、向世奎、杨冬白、袁侃等18位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参加本次展览。开幕前夕,我们对策展人傅军进行了专访。
本次策展人傅军
记者:此次展览取名为“具象的当代性”,那么何为“具象”?
傅军:学术界对具象的一般理解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在外观上基本相似或者极为相似,从而具有可识别性。具象与写实不同,写实作为西方绘画的一种类型,有严格的要求,即要求三度空间、逼真再现等等。具象绘画可能是平面,它不要求像写实绘画那样有三度空间。
陈文波《某夜好运》 200X250cm 布面油画 2018
耿德法《捕·源》 80X160cm 布面油画 2018
记者:什么叫“当代性”呢?
傅军:对于“当代性”,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的理解当代性其实是指一种仍在展开的、尚未被充分历史化的经验,它是一种特殊的品质,这种品质具有形态上的先锋性、前沿性和未来指向性,当然也包含着各种尝试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美学指向的混杂性和艺术风格上的多元性。反观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因此当代性的本质是艺术品质的创新。它能打破习惯,使视觉与观念陌生化,让自身甚至处在主流之外的边缘。当然,当代性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在夹缝中表现出一种发现可能性、发现可实验的空白。并且不在于物质形态的持久性,而在于它留存的思考意义的持续性。当代性有时候也表现为艺术为名的各种探索,这种探索也许温和,也许激进,但意图是进入思考的层面,提供探讨和创新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作品所表达的观念、主题和思想能与当下社会构成某种精神、情感的共振;同时,作品传达的视觉信息能鲜明地体现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且审美内涵能凸显出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
另外,当代性不仅仅有艺术语言上的更新,也有价值取向上的巨变。艺术从来不只是被动地反映客观现实,记录人类的生命状态,它总要主动地变革现实,表达人类的生命意志。所以,不断打破既定的包括社会和艺术自身在内的各种体制和规范,是判断艺术是否具有当代性特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顾欣《物语》系列3 100 X100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18
何曦《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5 》水墨绢本54X54cm 2017
记者:为何要策划“具象的当代性”这样一个主题的展览?
傅军:基于中国艺术家的现实处境:他们基本都系统接受过学院具象教育的训练和塑造,但毕业之后必须面对当代,在艺术观念和表达的手段都面临着要完成一种当代性转换的压力、焦虑和挑战。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具象在中国目前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中,仍然是一种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从一个世纪前发轫至今,基本都是以写实与具象教学为主。与此同时,在社会现实中,具象艺术具有着广泛的公众接受、欣赏的基础。但是,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这里所谈论的具有当代艺术精神内核的具象艺术,显然不同于传统具象或者说古典具象。那么它们的差别何在?当下的具象艺术越来越超越它在记录和叙事方面的实用功能,其存在意义显然不再是为了“记录现实”,更多的是通过艺术观念的更新,语言方式的拓展,表现手段的丰富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语境和当代审美。它不仅突破了古典的单一性,也突破了现代的自足性。所以说,我设立这样的展览的主题,是具有一定问题针对性和现实指向性的。
李林祥《凡物No. 18》 纸本综合材料 76X53cm 2018
李青《互毁而同一的像·伶与僧》照片2幅
尺寸可变+布面油画170X127cmX2 2017
李群力 《渡轮休息室 No.1》布面油画,147×213cm,2005
李易纹 《光栅-2》 布面丙烯 200X107cm 2016年
记者:您认为这些具有“当代性”特质的具象艺术与以往的具象艺术和通常艺术上的具象艺术有些什么不同?
傅军:虽然这些参展的作品仍以具体的形象作为载体,仍把制作与呈现一个能为观众所感知的艺术形象作为抒情表意的手段,但不是单纯的应物象形,而是带有抽象思想和哲学精神,带给我们一种视觉阅读的新体验,是直觉和个人生活经验的某种延伸。尽管仍有着具体形象,但在美学上已经摆脱了移情及对象化的羁绊,这些外在的视觉形象,基本摒弃了学院写实艺术的保守和单一,而是带着当代艺术的内在特质,负载起了反思艺术理论和提炼艺术语言的思想。艺术形态上有着对新材料和新媒介的探索、对空间的拓展、对想象力的挖掘和启发,但没有统一的语言标准,没有明确的美学追求和风格指向。
我们既反对那种缺乏真情实感的宏大叙事,也不主张把生活的表象直接描绘于画面,当然也反对用观念主宰艺术,而是希望充分呈现艺术家在观察、体验和思考基础上发挥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并在语言的表现性、寓意性、象征性和观念性上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还能在视觉感受和心理接受两个层面不断补充新的资源、增添新的艺术方式,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孟阳阳《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 布面油画 90x122cm 2016
佘松《假面》纸本设色160x180cm 2014
童雁汝南《Gav Munro·微达人》布面油画 41X33cm 2016
王颉《千年时间2015-I 》220x200CM布面油画 2015年
记者:您这次遴选的参展艺术家有哪些共通性?
傅军:此次展览遴选的艺术家,不以年龄为限,更多的以艺术理念、美学追求和精神指向上的某种共通性为前提。他们均通过塑造一个个可视的艺术形象,让本来不可见的部分变得可见。他们有意识地把当代人的行为、思想,当代社会的矛盾冲突作为关注的对象,记录了当代人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表达了当代人不懈求索的生命意志,而不是仅仅自足于艺术语言形式自身的变化。还有一个共同点在于,无论是知名艺术家还是青年新锐,均在艺术思维和创作实践上保持着非常活跃和勇猛的状态,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创造,为中国当代具象艺术的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更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现实又可行的路径。
王净《燃系列24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7
王小双《造城》 树脂、生活垃圾、尺寸可变 2018
向琴《痕迹1·胎》210X136X25cm 漆、苎麻布 2018
向世奎《自设局NO.4 》绢本设色 100x82cm 2017
杨冬白《转山系列》 丙烯颜料、数码打印、铝板 24X30cm 2016
袁侃《我是鲍比》(正面) 高70cm 底面积可变 玻璃钢着色、磁悬浮装置 2017
关键字: 内容标签:傅军,当代,具象,,布面,油画,当代人,写实傅军 当代 具象 布面 油画 当代人 写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