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巡展@上海落地乌鲁木齐中路的“寄存处”空间
你有没有想过,在狭窄的十平米中,展览可能“长”怎样?
7月14日,这个想象照进现实。在位于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的“寄存处”,一场集合多位艺术家的展览在此地拉开帷幕。展览名为“诗的”,该展自2015年由诗歌岛发起,以“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与会诗人的诗作为灵感来源,广邀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进行不限形式的创作,以绘画、音乐、摄影、舞蹈、戏剧、建筑、装置等艺术形式,重新去诠释、演绎文字里的诗意。此次参与上海巡展的艺术家有:陈嘉敏、丁海笑、高灵、贺诗云、蒋昀格、LILISAY & 霍飞、萌态奇小组、宋振熙、姜俊、曲晶&张新宇、汪琦琦、杨舒蕙、郑轶。展览由汪单策展,由当代艺术调查局学术支持,诗人北岛为总顾问。
寄存处门前的街道聚集了前来看展览的人群
只有十平米的展览 热闹非凡
本着要在闹市里“搞事情”的执念,本次巡展希望为乌鲁木齐中路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与诗“对话”的空间。此次展览的场地“寄存处”,前身是一个服装店。经设计师的改造,成为一个隐藏在居民生活区里的迷你艺术空间。寄存处所在的街区,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里小商铺林立,菜市场、小食店、五金店、手机维修、洗衣干衣等一应俱全,在这样一个有“烟火味”的空间里,举办以诗为引的当代艺术展,生活与文艺之间正发出有趣的碰撞。展览期待在“乌中路”居住、生活、工作、路过的所有人都能在“误入”展览后,领受到一份能激发其生活灵感的诗意。
策展人汪单
对此,策展人汪单说:“任何的创造,并不停留于个人的思考和付出,而是源于共同体协作和跨领域的沟通和思想碰撞。”展览正以一种非常规“ 白盒子”的展陈方式,邀请公众,一同前来,建造和栖居一座“精神乌托邦”中。
“刀刀狗之父”慕容引刀正在喝“弧形餐厅”的特调饮料
独立策展人马楠来到寄存处观展
参展艺术家
陈嘉敏,1973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修读比较文学、艺术。1999年至2004年间于三行画廊(香港)任职。2007年随梁巨廷习画。作品曾在香港及国内展出, 由2011起亦有参与剧场演出装置概念+制作。
入门就能看见摆放在桌子上的参展艺术家丁海笑和曲晶的作品
丁海笑,作家,旅行者。创作涉及游记、小说、诗歌、影像等。2012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开始为Lonely Planet撰稿,参与《西藏》、《山西》、《陕西》等书的写作。2014年出版跨文体作品《搭车十年》。2017年出版跨文体作品《环亚旅行》。公路文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2014年获得The North Face去野行者大奖。2015年获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提名奖。2016年在第44届大韩民国旅游摄影大赛中获得外国摄影师特别奖,作品在青瓦台总统府展出。2016年获IPA摄影奖中国区金奖。第七届江苏书展、2017上海书展等受邀作家。
高灵“弧形餐厅”的道具、手套雾气项链,成为现场最受喜欢的作品之一
高灵,艺术家,目前居住于上海。她的作品基于日常生活和虚拟公共空间,借助图像、装置、行为等媒介作出或戏剧化或奇妙幽默的干预。喜欢在“一个正常的日子正常的空间,逗你笑一下”。作品曾经参加E-Flux < PAWNSHOP >、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 < 我们WOMEN >主题展、香港WYNG基金会“空气”主题摄影展、英国首届华人艺术双年展、瑞象馆 < 夺目的看板 > 等国际国内展览。
贺诗云,出生成长于湖南,湘西武阿陵山脉覆盖地区的巫族子孙,一个设计师,艺术家,诗歌写作爱好者。现在正就读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我喜欢诗意的事物,诗在我看来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并不只是那些肉眼可见的实质文字,它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我是一个体验至上主义者,且热衷于探索常态生活中神秘、诗意的面向。个人艺术创作,通常在于尝试构建一种日常经验与深度精神体验的对话关系,以及探讨在“无意义”与“荒诞”生活中的体验本质。
蒋昀格,艺术家,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作品曾经参加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联展、“复调”艺术展、北京宋庄“1221 当代艺术展”、“地下实验场”青年艺术展项目、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灵光于后灵光”等展览。
LILISAY & 霍飞:LILISAY,诗人、独立音乐人,已出版诗集《1986》,发行唱片《Sputnik》,目前正在创作一组以新疆喀什地区为背景的文字和视频作品。霍飞,八零后建筑师,视觉设计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供职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利院长的TEAMMINUS Atelier,同时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光环境设计专业客座讲师,在目睹中国的快速化的、粗旷的城市进程,对传入中国的现代性提出质疑,并提倡一种「柔性可持续性」的设计,将这一风格介入当代的建筑。
特邀艺术家萌态奇小组的作品
萌态奇小组(宋振熙&姜俊&汪琦琦)成立于2017年,由艺术家汪琦琦、宋振煕、姜俊组成。2018年参加群展《不在服务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宋振熙,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学者。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当代艺术调查局(ABI)负责人。
姜俊,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凤凰艺术专栏作家,毕业于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特邀创作人汪琦琦的作品,灵感来源自香港诗人林舜玲《与我的身体对话》
汪琦琦,艺术家,2018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曾参展《奇园异考》、《AMNUA策展研究计划》等,现居杭州。
曲晶&张新宇:曲晶,自由陶艺家,从事在地化材料研究。张新宇,植物私塾的创始人,一个学环境艺术的自然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与自然的联结。发起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并两届作为执委,身体力行在中国推动自然行业的发展。倡导在自然中以体验的方式寻找滋润生命的养料,汲取艺术的灵感。
参展创作人杨舒蕙的绘画作品,挂在一扇关闭的木门上
杨舒蕙,自由艺术家、插画师,浙江大学攻读传播学博士在读,目前正在最苦逼的博士论文写作阶段(想起来时时刻刻都觉得生不如死)。在此之前,以画《百年孤独》系列作品出道。
郑轶,第一届“诗的”巡展策展人。策展人,视觉艺术家。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 (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致力于研究基于人类学萨满文化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艺术治愈理论的研究。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本文图片由诗歌岛提供,摄像:凯腻、百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岛,诗歌岛,,展览,艺术,香港,上海北岛 诗歌岛 展览 艺术 香港 上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