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展览现场 施勇作品《Saudade》
7月1日,复星艺术中心举办中葡艺术家联展“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展览汇聚12位中葡当代艺术家近100件作品,涵盖绘画、综合材料创作、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是国内首次对中葡两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系统比照和学术梳理。参展艺术家有:瓦斯科·阿劳约(Vasco Araújo)、佩德罗·瓦尔德斯·卡多佐(Pedro Valdez Cardoso)、若泽·佩德罗·克罗夫特(José Pedro Croft)、鲁伊·莫雷拉(Rui Moreira)、安德烈·索萨(André Sousa)、若阿纳·瓦斯康塞洛斯(Joana Vasconcelos);程然、关小、刘建华、施勇、孙逊。展览由东京都现代美术馆馆长长谷川祐子策划。
展览取名为Saudade,是葡萄牙语中难以转译的独特词汇,表述的是一种对过去某一时刻美好再无法企及的惆怅与渴求,然而很多时候,该词亦是对当下处境的言说。而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则代表希望和方向。作为情感的Saudade,和作为物件的指南针,也通过此次展览相互呼应,映射出人类对于交流和交往的渴求。
若泽·佩德罗·克罗夫特《无题》,2003
图片由Helga de Alvear基金会提供
图片版权:圣保罗州立美术馆
展览以若泽•佩德罗•克罗夫特的3D纪念雕塑《无题》拉开序幕。克罗夫特1957年出生于波尔图,目前在里斯本生活和工作。克罗夫特在ESBAL(里斯本美术大学)学习了绘画,并师从João Cutileiro学习雕塑。其创作涵盖雕塑、绘画和蚀刻画,自1980年之后作品经常参加展出,并代表葡萄牙参加了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克罗夫特是葡萄牙雕塑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雕塑通过简约的结构,将物体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它的呈现方式结合起来,同时,作品与周围环境形成复杂的关系 。克罗夫特用镜子和玻璃来操控光线,阴影和反射的效果,以此来创造新的空间。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展览现场 若阿纳·瓦斯康塞洛斯的大型装置《女武神》
进入二层展厅后,若阿纳·瓦斯康塞洛斯的大型装置《女武神》便进入眼帘。这件作品创作于2014年。作品中各式各样珍贵的装饰品,华丽织物,如钩针编织的作品,展现了复杂精致的手工艺技巧。另一面墙上,作品《花神弗洛拉》(Flora)和《超立方体》(Hypercub),以azulejos(葡萄牙语,手工瓷砖)排列,留着长长抽象的纺织吊坠,则可以看做是引导观者走向繁荣的窗户,充当吸引和迷惑人的屏障,或用作划分空间的格挡。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展览现场 中间作品为刘建华《虚拟场景》
刘建华的作品《虚拟场景》被放置在展厅中央。该作创作于2008年,艺术家将赌场的筹码堆砌成一座城市剪影。这件作品直面一些问题,如令国内外消费者流连忘返的各种娱乐活动,超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妙不可言的历史、虚幻中的乐土,被遗忘在摩天大楼身后的城镇遗迹的怀念之情等。在此件作品之前,刘建华曾以陶瓷作品为人熟知,他的《日常•易碎》系列于2003 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首次展出。2008 年,他一反先前对全球化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的近距离直接关注,提出“无意义、无内容”的创作理念,从2008 年作品《无题》开始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人语言体系。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孙逊作品
另一面展墙上,孙逊的作品以接近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墙上挂着真假“古董”和画作,如《基督教》《偷时间的人》孙逊此举旨在证明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不仅只有当代艺术作品,从表面和本质上来说,还有历史。特定媒介木刻版画的使用传达了万物有灵的力量,呈现了一次与超自然的对话。不同于绘画,从刻痕作为个人历史记录的意义来说,在木上刻制的过程更具有行为性。
路易莎•雅辛托《在太空工作》探讨了人类劳动与我们认知中最遥远的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 不同于人人最终孤立的观念,路易莎•雅辛托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并进一步指出,这是适用宇宙的普遍特性。作品《植物系列》(Flora Series) 聚焦于绘画和拼贴花卉,愈发深入探索了自然环境,以及物理与超自然,物质与精神,疲于应对妥协的生活现实与梦想乐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展览现场 关小作品
展览三层以施勇的同名霓虹电装置《Saudade》开启,关小的《一个和剩下的全部》《叮叮ja》《蹦极》《野土》展厅中央。在下午的对谈中,关小阐述了部分创作理念。她说:“通常情况下,我的录像中的元素并不是自己拍摄的,我会从互联网上下载并重新编辑和使用。不过,在《一个和剩下的全部》中我做了尝试,在10个不同屏幕里面的过半素材是在生活和旅行中拍摄的,他们都是非常短暂的瞬间,可能也就5秒钟。但对我们记忆影响最大的并不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定的,而是一些重要的瞬间。因此,我把它们聚合起来。”
程然的视频作品《信鸽(狂人日记 - 纽约)》记录了局外人对纽约生态的考察。作品的拍摄并未采用好奇偷窥的角度,而是以自由漫步或者吟游诗人的视角,在没有特定目的地的情况下四处走动,然后停下来,盯着某个普通地方瞧上好几个小时,嘴里一边以奇特语调,咕哝着或许只有本人才能理解的诗歌。
“相比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在艺术史上并没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这场展览可以是打开了解葡萄牙当代艺术的窗口。”今天下午,策展人长谷川祐子对艺术网说,“相比葡萄牙,中国的当代艺术呈现出的‘物质性’非常吸引我,中国艺术家善于将外部的系统和信息转换为自己的理解,这种‘转换’,是中国艺术家的一大特色。”
展览前夕,艺术网对话长谷川祐子,她来叙述这场“指南针”的方向在何方。
本次展览策展人长谷川祐子
艺术网:请介绍一下您本次的策展理念。
长谷川祐子:我在这次展览中采用了“Saudade”这个概念,它是一个葡语词汇,原本用来表现对人、或对过去的怀念,但是它带来的情境不只是忧伤,也有希望、甜蜜的情感。然而,那些被怀念的事物或者对象,是无法触碰的——虽然你非常希望接近它,但是永远无法到达。因此,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当我们需要面向过去和未来时,会充满很多不确定性。我们有非常强烈的生存欲,希望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相连,希望通过美学、诗意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感受。可以说,每个人的心境都是这样,我们正处于“Saudade”的时代。
Saudade很难找到对应的中文翻译,因此我们需从展览的概念出发,找一个与之呼应的词,最终确定了“指南针”。指南针在航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指针开始自动转动,就代表希望,代表方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隐喻,代表我们正视图创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展览现场 前方为刘建华作品 后为鲁伊·莫雷拉作品
艺术网:在选择中葡艺术家的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的依据或线索?
长谷川祐子:与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具有悠远艺术史的国家相比,葡萄牙在艺术史上似乎没有特别强烈的表现欲望。相比邻国西班牙,葡萄牙的艺术家更偏向从自身的状况出发创作作品。正是因为这种非常小的、非常浓缩的艺术状况,使得艺术家们更多地诉诸于想象。所以,葡萄牙艺术家都是非常好的梦想家,他们有非常诗意的表达方式。在这个展览中,你可以看到葡萄牙的当代艺术的视觉语言。一些作品以非常流畅、动态的、复杂的线条展开,并加以诸如编织的传统工艺,葡萄牙艺术家这种向历史、向过去理解,我认为是非常值得了解和学习的。
中国当代艺术方面,我们邀请了不同世代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都呈现了一种“物质性”,这点很吸引我。比如,刘建华以往用陶瓷创作作品,但这次他使用了赌场的筹码,这是一种有强烈的视觉影响力的元素。另外,孙逊采用了木刻,木刻本身有一种雕塑的特质在里面,因此他可能在借此强调他创作时使用的元素的物质性,我认为这点很重要。此外,中国艺术家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以及对事物的一种展望的视野。比如,孙逊的作品采用动态的时候来反应他的意识、观念或观点,他对时间和空间都有着非常个人色彩的、深度的理解。
若阿纳·瓦斯康塞洛斯作品《粉红的美丽》
艺术网:布展期间,您和艺术家做了哪些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萌生新的想法或见解?
长谷川祐子:在展览之前,我和大多数葡萄牙参展艺术家都没有正式见过面,主要通过邮件来交流。不过,我今年曾参观过若阿纳·瓦斯康塞洛斯的工作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若阿纳邀请了很多当地的女性参与到她的创作中,其中很多人是移民,来自阿拉伯国家、印度、安哥拉等国家。这让我想起了葡萄牙在历史上光辉时代——它曾试图探索世界,连通各国。若阿纳的作品中使用的瓷砖,最早来源于阿拉伯,她的美学也受到阿拉伯国家的用法。因此,她的作品融合了不同文化的美学,这次展出的作品很好地表达全球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碰撞的理念。
另外,我想提一下关小和程然的作品,他们都是用录像这种艺术形态。但是,关小捕捉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瞬间,程然则是聚焦了纽约的瞬间。通过他们的表达,以及他们的创作,他们将外部的系统和信息转换为自己的理解,这种“转换”,也是中国艺术家的一个特色。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展览现场 佩德罗·瓦尔德斯·卡多佐作品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展览现场 瓦斯科·阿劳约作品
艺术网:您有丰富的策展经验,在迅速消耗信息的时代,如何持续在经验中突破和尝鲜?
长谷川祐子:我不是一个追赶潮流的人,但我也会非常密切地关注我们生活里有哪些新的事正在发生。比如,有些年轻一代非常关注原始的、具有个人符号的物质性的表达和概念。以关小为例,她作为生活在云端的一代,享受着互联网,甚至生活在后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家,其关注点竟然是树根这个意象,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我关注的不仅仅是艺术世界的发展变化,各行各业的变化我都会关注。
以前,理论是先于实际的,由理论领导实际。但是现在,可以说理论是落后于实际的。我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理论很难跟得上实际的变化。所以,我非常简单地关注现实到底如何变化,哪些能给我新的灵感,仅此而已。
我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和中国艺术家合作,他们有很多潜能,他们的作品给我带来很多启发。目前的一些展览,让我们所认识的中国艺术家带入到思维的范式中,但我希望创造一些新的探索方向和策展理念。
艺术网:谢谢。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复星艺术中心,Saudade,当代艺术复星艺术中心 Saudade 当代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