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夫的足迹——白德松2018画展重庆展
2018年6月12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承办,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四川美术学院协办的“纤夫的足迹——白德松2018画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
四川美院原院长助理、中国画系主任 白德松教授 致辞
白德松先生,四川成都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4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先后历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院长助理。作为我国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白德松先生从事美术艺术教育三十五载,桃李满天下。他曾担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首任系主任期间,以高昂的热情和艺术使命感带领全体教师,投入到中国画学科建设之中,在教学和创作方面两相兼顾,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为四川美院中国画系当代教学体系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杰出的中国画家,其连环画作品《红岩》、《西双版纳的故事》、《山月不知心里事》等多次获得全国美展优秀奖;《冯将军歌》、《魏晋文人系列》等在美术界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纤夫的足迹——白德松2018画展重庆展
此次展览从白德松先生近六十年创作生涯中精选出的一百余幅中国画作品,涵括了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及部分连环画,以体现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这些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多元艺术风格的作品,体现了白德松先生老骥伏枥、笔耕不辍的艺术状态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的执著追求,在白德松先生80诞辰之际举办此次个人画展,无疑具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此展览在8月份还将登陆中国美术馆。
白德松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关于绘画材质的改变:“对于我的创作来说,宣纸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觉得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我的意图,所以我突然想到在布面上来画。”然而对于新材料的尝试与探索并不是一路明朗,白德松先生透露到在一开始在布面画水墨,笔墨完全展现不出来,一次次的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一幅画的创作过程要三个月,但其对画作要求之高,常常一幅画要画多次,最多达到了七次。
开幕仪式由 重庆市美协副主席、重庆美术馆书记、常务副馆长 邓建强 主持
开幕式由 重庆市美协副主席、重庆美术馆书记、常务副馆长 邓建强主持,四川美院原院长助理、中国画系主任 白德松教授,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徐亮,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王林先生,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黄山;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左益同志,分别致辞,最后,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 余远牧 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徐亮先生致辞
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徐亮在致辞中说到从白德松先生的作品中,相信大家会获得很多感触、很多感概,希望大家、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家、青年学子们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宝贵的东西,通过先生作品内在精神的感召获得一种启迪、激励,为传承、振兴、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这也是举办今天的《纤夫的足迹----白德松2018画展》的目的之一。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黄山 先生 代表白德松老师的学生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黄山在发言说到白德松先生作为川美中国画系主要创建人同时也是第一届系主任,在任期间,他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构中国画教学体系,大胆探索改革开放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方法与路径,构建与中国画笔墨语言体系相结合的基础教学模式,打破西方素描体系在中国八大美院一统天下的格局,探寻基础训练与中国画自身发展的链接点与可能性,重塑中国画之根本。设立了“意象素描”、“意象色彩”等课程,极大地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中国画系当代教学体系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 余远牧 先生 宣布展览开幕
纤夫的足迹——白德松2018画展重庆展
纤夫的足迹——白德松2018画展重庆展
据悉,此次展览持续至6月24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国画,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白德松国画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美术馆 白德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