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陈毅、黄宾虹、徐悲鸿、丰子恺等名家_为什么都写信给他?_徐悲鸿-黄宾虹-龙榆生-手札-郭沫若-刘海粟-副院长-著名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到陈寅恪、马一浮、黄宾虹、郭沫若、周作人、俞平伯、沈尹默、钱锺书、徐悲鸿、吴湖帆、夏承焘、丰子恺……这些

  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到陈寅恪、马一浮、黄宾虹、郭沫若、周作人、俞平伯、沈尹默、钱锺书、徐悲鸿、吴湖帆、夏承焘、丰子恺……这些辉耀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名家的80多封手札信件,于6月11日起在上海图书馆对外展出,这些信件都是写给同一个人——“龙榆生”。而这些信件其实只是这些名家写给龙榆生信件的“冰山一角”。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

上海中国书法院执行副院长张耀伟

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顾村言

本次策展人、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张瑞田

  “字响调圆: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的策展人、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张瑞田介绍说:“这些手札曾在黑暗与寂寥中沉睡了数十年。本次是继北京展出后第二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龙榆生人生经历丰富,年轻时代,与朱彊村四方游学,中年后,又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学执掌教鞭。同时,创作诗词,编辑学术杂志,选编诗词读本。一个是诗词界的朋友圈,一个是新闻出版界的朋友圈,还有一个是学术界的朋友圈,让他的生活有十足的纵深感和优越感。”

龙榆生女儿龙雅宜

  龙榆生女儿龙雅宜在现场追忆其父亲时说:“小时候,和姐妹们经常拿着大布包给父亲寄信收信,有时一天可以收十几二十多封,今天展示的墨迹中,或许就有当年我们收寄的。”

龙榆生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号忍寒、箨公,系当代著名学者、词人,其词学研究成绩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其主编的《词学季刊》,编著的《风雨龙吟室词》、《唐宋词格律》等,在学界有着广泛影响。1902年出生于江西万载,其父亲龙赓言与文廷式、蔡元培等是光绪十六年(1890)的同榜进士,龙榆生早年曾受教于黄侃,后到上海拜朱彊村为师,专事词学研究,龙榆生不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术大家,能够独树一帜的理由,一是学问、文化兴趣,二是严谨的学风,孜孜以求的精神,三是四方游历,广泛交友。

  1949年以后龙榆生在陈毅市长的关怀下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0年秋改任文管会研究员,1951年调任上海市博物馆编纂、研究员,后转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

展厅现场

本次策展人、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张瑞田现场讲解

  与观众见面的一百余件的手札,是龙榆生教学、研究、编辑、写作过程中,与彼时硕学通儒之士的往来信函,讨论社会问题,交流吟诵诗词之道,切磋读书体会,言述离别思念之情。沉郁或诙谐的文辞,古雅或简逸的书法,描绘出中国传统文人之间的往来图景。手札作者有许多上海人,也有与上海关系紧密的人,其中包括新中国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知名学者陈寅恪、马一浮,著名出版人张元济,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叶恭绰,著名诗人赵朴初,著名书画家沈尹默、刘海粟、傅抱石、吴湖帆、丰子恺、潘伯鹰、黄宾虹、钱君匋等。

龙榆生书籍

展厅现场

  作为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龙榆生自清末,经民国,与陈三立、陈寅恪、马一浮、谢无量、郭沫若、周作人、俞平伯、钱锺书、徐悲鸿、夏承焘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龙榆生与他们比肩共处,共同感受中国文化的重量。手札往还,寒来暑去,一年年,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履历印在笺纸上。

陈毅的手札墨迹

赖少其《八日信札》 (局部)

刘海粟《忍翁札》(第一页)

张元济《榆生仁兄札》

 

郭沫若《大函及诗札》

叶公绰《莫干牯岭札》

  展览由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国书法院、澎湃新闻主办,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支持,东升汇龙榆生研究室承办。

马一浮《哀女弟子帖札》

周作人致龙榆生手札

徐悲鸿《惶恐无地札》

赵朴初《承厚意介绍札》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吴湖帆,徐悲鸿,黄宾虹,龙榆生,手札吴湖帆 徐悲鸿 黄宾虹 龙榆生 手札
下一篇:“一带一路”_相约巴彦淖尔_——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二届国际岩刻艺术双年展开_岩刻-岩画-内蒙古自治区-现场-画家||上一篇:大艺博Free.计划“倾向——袁丹、孙秀荣”双个展开幕_以女性视角表达生_Free计划-袁丹-孙秀荣-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