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为慈城担忧

编辑:秋痕 来源:文汇报
 
冯骥才

慈城是我国现存无多的江南古县城。历史街区完好,格局井然有序,古迹古建密集,这里有着美好的民俗民情和深厚的历史记忆……这一切全保存在不到三公里见方小小的 冯骥才
    
    慈城是我国现存无多的江南古县城。历史街区完好,格局井然有序,古迹古建密集,这里有着美好的民俗民情和深厚的历史记忆……这一切全保存在不到三公里见方小小的城区里,倘若每年上百万旅客蜂拥而至,还不把这一切全都冲散和吞没?
    
    9月14日这天,忽见媒体上有浙江宁波慈城一位官员说出的一句惊世骇俗的话:“现在看来,靠常规武器行不通了,而‘凤凰古城旅游开发模式’,就是上面给慈城投下的一颗‘原子弹’。”
    
    先甭说什么“凤凰古城旅游开发模式”,只这一句就够得上一颗重磅炸弹。炸得我——也炸得远在上海的阮仪三教授魂飞魄散。急得阮教授焦虑万分打电话给我。
    
    记得2002年,应宁波慈城之邀,我与阮仪三教授在宁波网上做视频交谈,内容是探讨慈城的古城保护与利用。那时宁波的城市保护与建设的确做得很好。宁波市刚刚完成月湖及周边的整理与修缮,慈城正待起步。我和阮教授都对宁波人做事的精致、认真、踏实表示由衷赞赏,对深知并深爱自己的文化的宁波人心怀敬意。记得阮教授——这位古城镇保护大家曾对慈城的开发提了许多极好的建议。此后几年,我与慈城相关人士多有接触,常常听到他们振兴古城的各种想法,可难道,最终的结局竟是引来一枚“原子弹”,还要与风马牛不相及的凤凰古城“联姻”?疯了?
    
    一个是湘西文化,一个是浙东文化;一个是苗族土家族的山水聚落,一个是典型的江南平原上汉族的古县城;两地的历史、地理、民族,以及民间的信仰、民俗、建筑、生活习惯,还有人的性格、气质、审美,都迥然不同,怎么联姻?慈城相中人家什么了,说白了,不就是580万游客19亿收入吗?而慈城已经公开说出自己的“初步计划”:“‘出嫁’后的新慈城三年内要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60万人/年,五年内达80万人/年,八年内达到120万人/年。”这话说得多直白!一切目的只为赚钱和发财而已,与古城的文化保护无关。
    
    慈城是我国现存无多的江南古县城。历史街区完好,格局井然有序,古迹古建密集,最关键的是这里有着美好的民俗民情和深厚的历史记忆。由于我的祖辈生活在慈城,我读过许多有关这里的书。我知道慈城地区历代的进士就达到五百多位,这是多么雄厚的文化积淀,何况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切全美好地保存在不到三公里见方小小的城区里,倘若每年上百万旅客蜂拥而至,还不把这一切全都冲散和吞没?
    
    何况“凤凰古城的模式”并不成功。如今的凤凰城更像一座五光十色的娱乐城,一个土特产品的露天超市,入夜后沿江酒店迪斯科的打击乐声震得山响。如果那位新西兰作家艾黎再来,还能称它为“中国最美的小城”吗?有多少游人从中神会到沈从文、陈宝箴世家和真正的苗家人文的精髓?
    
    我们不反对古城的旅游,世界所有古城都是游人旅客观光之地。但应该说,当今古城和古村落的旅游已经构成一种对其文化的破坏。因为很少有人去想如何传播它的文化与精神,只想拿文化赚钱。过去我们用“砸烂旧文化”表示自己革命,现在胡乱地改造文化为了赚钱。我们还有多少家底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现在的古城和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
    
    首先是风风火火去找有资本的开发商,然后不经过专家论证也不向当地百姓公示,完全按照商业营利的需要制定方案,把古迹当景点,把遗产当卖点,把无法当做景点和卖点的文化遗产甩到一边;然后是“腾笼换鸟”,迁走甚至迁空原住民,使古城失去活的记忆和生命;沿街全改成店铺,招引商贩,因而所有旅游景区营销的工艺品全都像从一个仓库里批发出来的。然后是在街头屋角挂红灯笼,插彩旗;为了客人翻番,收入翻番,随心所欲地增加景点,甚至动手造假,这就是当下最时髦的一个词儿——打造了。
    
    套路化的旅游带来的一定是粗鄙化的旅游,同时使各地古城和古村落的文化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我说彻底,是指原有的文化生命被瓦解,固有的文化魅力荡然无存,只有布景般的模样,没有真正的个性与气质。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缘于对文化的无知?是只要金银而不要其他?
    
    一个地区经济兴衰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惟文化才是永远攥在手中的不变的王牌,是永恒的资源。这资源既是经济的,更是精神的。如果拿它换眼前几个小钱,失去的就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东西——精神。地域精神、人文传统、乡土情感与亲合力,这些东西一旦失去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世界上有比金钱重要的东西,凡是用钱买不到的东西都比钱重要。
    
    科学发展的重要根据是按事物规律办事。按事物规律办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反科学的。文化的事要按照文化的规律办,不能只按照经济规律和经济目的办。古城古村落是个综合体,其中精神传统与文化财富占重大比例,不能牺牲文化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何况世界古城旅游的经验恰恰是:保护得愈好,才愈有旅游价值。
    
    为此,我为“嫁”出去的慈城担忧。
    
    难道一个人文如此深厚、典雅、优美的古城只有一条“出嫁”的绝路吗?
    
    谁帮一下慈城?
    
    2009,9,15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我为,担忧,慈城我为 担忧 慈城
下一篇:贾书晟:中国甲骨文书法水平亟待提升||上一篇:王蒙谈传统节日保护 直言“复古”有点走火入魔
分享到
推荐好文